2009年的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發生至今已近四年,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是一件早已淡忘的新聞事件,然而對於受創地區的居民而言,風災之後一連串的遷移、家園重建、心理的復原與適應,卻是每天都還在經歷的過程。在這當中,往往處於無從選擇、被迫接受家庭變化的小孩子,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卻又亟需關心的一個群體。
偶寶貝劇團所計劃執行的「彩虹下的首映會」藝教於樂專案,是第二年在同樣兩個學校,針對同一批孩童所進行的藝教於樂專案。民族大愛國小的學童,多來自於高雄那瑪夏鄉,如今遷移到杉林鄉的永久屋村落。而位於屏東瑪家鄉的長榮百合國小,學童則來自於三個受創的部落——瑪家鄉瑪家村、三地門鄉的大社村與好茶村,三個部落的小學除大社部落的分校尚存以外,其部落與校舍皆因風災而沖毀,因此集合起來重新建立新的長榮百合國小。
第一年的「瓦礫堆間的巴楠花」專案,偶寶貝運用母團「無獨有偶」十分擅長的偶戲,從肢體創意開始引導,再教學童們玩偶。小朋友們在最後的成果展示時,表現出過人的創意與表演,讓與會的來賓和偶寶貝的老師們都十分驚喜,然而在表演結束後的總結與分享時,小朋友們一個個不捨落淚,不能接受課程已經結束的失落情緒,讓偶寶貝劇團發覺在孩子頻頻經歷變動的這個時刻,似乎應該更進一步的協助他們走出傷痛、繼續陪伴他們身心的穩定才行。因此,偶寶貝劇團在倉促之間,決定再度申請第二年的專案,也獲得了國藝會的支持。
第一年專案恰好在學校重建期間,兩個國小都分別寄居在鄰近的學校上課,到了期末校舍完成,學童雖有了穩定的上課地點,但偶寶貝劇團觀察到學童因家庭、社區環境遷移改變,心情還很浮躁,因此希望藉由第二年的陪伴,協助學童在新環境安定下來,培養專注力及創造力。因此101學年,偶寶貝規畫上學期以繪本、下學習則以動畫為教學主題,從社區環境調查、自我小故事分享、繪本賞析等引導開始,先認識環境與發掘自我,然後教導小朋友創作出專屬個人圖文相應的繪本故事,下學期則以繪本為雛形,發展更複雜、難度更高的偶戲動畫創作。
教授繪本的老師是無獨有偶的創團成員之一,每周都必須從台東坐車來上課,對於藝術教育與偶戲教學都很嫻熟。平時活潑好動的小孩子們,卻難得地從繪本故事裡,透露出平時不曾洩漏的心事,或是外表看不出來的憂愁。例如有位小朋友說風災遷村之後,他很想念山上的生活,老師便建議他把以前好玩的事情——在山上養雞、撿雞蛋、有時還會被雞追的故事畫出來,去宣洩心中的思念;而另一位小朋友的繪本,描述他自小就過世的爸爸——在他長大的過程中對爸爸沒有印象,後來聽媽媽說,爸爸為了幫他抓松鼠,從樹上摔下而死亡。在這個悲傷的故事之後,老師協助他想像「有位天使送了一隻松鼠給你,而你知道嗎?這位天使就是你的爸爸」,最終完成他的守護天使的故事。
從分享自己珍藏的事物、找出自己想說的故事、並畫成繪本、製作成動畫的過程中,孩童平常不願意流露出來的、傷痛的故事,卻誠實在作品裡表現出來。觀察偶寶貝藝教於樂專案兩屆的專案委員金崇慧說,受創的心靈,往往特別的封閉,因此專案的第一年還沒有辦法看出太大的成果。然而兩年的藝術課程下來,老師透過藝術這個有趣的語言去引導孩童,讓他們知道有人願意傾聽,當孩子們願意說出心中的不完整時,療癒也就開始了。在課程中,當小朋友述說對他人的偏見或憤怒時,老師就教導他們用角色與故事轉換他的情緒;面對分離與悲傷,引導他們以正面的想法去延伸故事,昇華那份離愁,把心裡面不愉快的事情轉化成樂觀的故事。因此我們也不難看出連續獲得兩屆藝教於樂專案補助的偶寶貝的計劃可貴之處,在兩個偏遠學校帶領的課程,不僅協助啟發孩童的創造力,也讓藝術陪伴、輔導孩子走過生命轉折。
的確,藝術不用透過語言,就能與人溝通,也能經由創作去轉化情緒。藝術團體恰好填補學校老師所未能扮演的角色,也具有老師與孩童之間潤滑劑的功能。但反過來說,一整學年藝教於樂的教學中,學校的老師也擔任了重要的任務。在兩週的課程之間,學校老師必須延續進度、協助銜接課程,在學校同步觀察與輔導孩子。對某些學校老師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教學方式。偶寶貝的行政梁雅婷說,校長與老師的協助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因此他們也希望能讓學校老師對課程有興趣,願意投入協助課程。而每次課程進行到一個段落,劇團就要跟老師討論一下,或是約時間跟校長與教學組長開會,思考接下來要用怎麼樣的方式進行。「整體來說,真的是一個要匯集多方的力量、蠻具挑戰性的計劃」梁雅婷說。
金崇慧觀察,偶寶貝劇團進行藝教於樂的優點是他們的素材很多,他們使用的是隨手可得的材料,而繪本、音樂、肢體、戲劇等類型都難不倒他們,除了過去曾演出許多親子劇場,也執行過不少藝術教育的專案,累積豐富的經驗。像是這兩年的專案,第一年採用偶戲去啟發孩子,在發現孩童雖然解放了,心卻很難靜下來的問題後,第二年用藝文團隊的方式來教繪本,用戲劇的角度切入動畫,都是融合藝術又具創意的教學方式。她也提到,在不同的學校,教學內容與方式應該因為其文化特殊性與文化內涵而有不同,因地制宜的把在地性元素應用到執行專案上。而團隊在藝術的高度、美感很重要,但又要去除本位主義,降低姿態,包容性也要夠高,才能真正給予孩子發揮創意的空間。而偶寶貝與孩童溝通的方式、創造性的教學方式,不只是給孩子,相信也會帶給學校老師不同的啟發。
上學期的繪本課,幫助小朋友把心裡面的東西做整理。到了下學期,臺中動畫飛行館的合作老師再試著用動畫讓小朋友把故事更具體完成。一般人想像中很困難的動畫,老師們只用一般的電腦設備就能製作——視訊鏡頭綁上腳架、再連到裝有繪聲繪影軟體的電腦,就可以用圖片拼出動畫的效果。老師教小朋友用厚紙板作偶,再在偶關節的地方打釘,偶就可以自由變化肢體動作,做出類似皮影戲效果的剪繪動畫。
小朋友以自己為角色,作出代表自己的偶。而動畫故事也很生活化,家裡的兩光貨卡車、姐姐的早餐店、同學在學校池塘玩耍發生的事……。在這當中小朋友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天份,讓老師們都十分驚豔。而團隊老師更是從小孩身上看到許多特別的反應,帶給他們很好的回饋,這也反過來教導團隊學習溝通,提升團隊的推廣跟教學能力。
在藝術於樂專案的期末教師分享中,民族大愛的張老師引用泰戈爾的詩句「若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你也將錯過星辰」。的確,傷痛及復原是人們長大必經的過程之一,學會接受不完美、迎向未來,我們也才能獲得飛翔的翅膀與勇氣。對長榮百合與民族大愛的小朋友來說,有偶寶貝兩年的陪伴,帶來藝術激發他們的創意與潛能,更重要的是,間接的釋放他們因失去家人、遷移轉換的不適應。我想對小朋友來說,這是上天在傷害之後送給他們的禮物,這份禮物,一定也會深深在藏在心裡,伴隨著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