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堂課:站在邊緣寫作的小說家們——在異鄉尋找原鄉
2020
09
29
文|陳育萱、陸筠豔
新冠疫情這年,我們的文學網課
把自己代入小說,成為故事裡的一隻動物、甚或各種物質,無拘無束地發揮創作能力及想像力,從中發現和看見自己。

主講教師:陳育萱(彰化高中國文科教師)
協同教師:陸筠豔(雙溪大年新民獨中數學科教師)

●台灣教師說課:陳育萱老師

21世紀的春夏之交,世紀病毒新冠肺炎持續延燒,人際互動不得不開啟另一次元的可能,在危機中,教育場域廣泛展開線上課程,而就此契機,國藝會與新民獨中搭建試驗場,跨國、跨校、跨年段,一連七周,玩出中學華文文學教育的創舉。

歷時兩個多月,任教不同學校,分布於台灣北中南的熱血高中國文教師,各自著墨詩、小說、散文,端出宛如什錦拼盤的設計,內容一概包含課前作業布置以及課後回饋。對於年齡層橫跨國、高中的新民獨中學生來說,每周得適應不同教學風格,不同向度的作業要求,可說是不小的考驗;至於任教科目分布文理科的獨中教師,他們亦需事先對台灣教師預計教授的課程有所認識,並擔任每堂課前的導言者,亦為頗具分量的任務。

我的課程主題為「站在邊緣寫作的小說家們——在異鄉尋找原鄉」,介紹小說家:李永平、連明偉創作歷程及文本。課前的學習任務,希望學生事先了解兩位小說家生平,並將文本閱讀結合書寫作業設計。

由於李永平後期的小說創作,無論涉及馬來西亞或台灣,總是不停浪遊與說故事,《雨雪霏霏》一書正是透過站在異鄉,拉開距離的方式,定睛掃描母土全景,梳理不斷湧現的紛雜記憶,呈現一系列的「母鄉」故事。故事之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且精采的生物存在其中。在書寫作業設計,邀請學生以「如果我是《雨雪霏霏》裡〈追憶九:望鄉〉這篇小說中的一種動物,那我就是……」這樣的句子開頭,進行十分鐘的自由書寫。

出生馬來西亞、移居台灣的重量級作家李永平。(攝影/何孟娟)

李永平〈追憶九:望鄉〉的結構分析。(陳育萱製圖)

在連明偉〈請你好好凝視我〉這篇小說中,最主要貫串人物衝突高潮的關鍵物是手工雕刻品(大角羊、人形木雕)。因此,邀請學生試著以八項物質(有生命/非生命)來代表自己。引導他們可以這麼想「我希望別人看到____(有生命或非生命的物質),最先聯想我的____(特質)」,從這樣的發想來決定第一個象徵物。

連明偉〈請你好好凝視我〉的結構分析。(陳育萱製圖)

讓人頗感驚訝的部分是,新民獨中的學生對於作業頗具責任心,絕多數會於課前完成並上傳作業,且能配合網課進行時的教師提問,足見新民獨中教師督促有方,而學生學習動機值得誇讚。較為可惜的部分則是礙於時間有限,每回一個半小時的課程難以兼顧課程講述及互動,又因課程分屬不同教師,雖雙方語言系統均為華文,然而遣詞造句仍有差異,針對學生作品的回饋,在時間限制下僅止於線上文字傳達。此未逮之處恐怕得仰賴雙方教師益發緊密理解彼此教與學的習慣,以及如何在限制下,盡可能替不同程度的學生帶來更助吸收消化的內容。

不過,作為首次培養皿計畫,小獅匠們已然可圈可點。期待這次種下的種子,下一回合能激盪更多殊異火花!

學生們透過製作九宮格發現自己。上圖為甘宇翔、下圖為許嘉恩所作。(圖片來源/新民獨中臉書)

●馬來西亞教師說課:陸筠艷老師

陳育萱老師選用李永平老師《雨雪霏霏》中的〈追憶九:望鄉〉和連明偉老師〈請你好好凝視我〉做為教學文本。她對小說作者很瞭解,向同學們介紹李永平老師生平與經歷時,講得非常透澈。課程結束後,學生不但能讀懂文本,更讀懂了作者。

每一本書都有其寫作背景和故事,不同的時代的人,接觸到的人、事、物也大不相同,如能讀懂作者和時代背景,則更能體會小說中人物的處境和情感。

育萱老師的教學和課前作業設計都很精采,同學們製作的PPT也相當有趣。

老師佈置自由書寫,引導同學們把自己代入小說,成為故事裡的一隻動物,無拘無束地發揮創作能力及想像力。此外,也利用九宮格和聯想法幫助學生透過八個物質發現和看見自己。

同學們從一張照片開始書寫的「我的成長故事」,不但能喚起兒時記憶,也讓同學們有機會回望自己的童年經歷和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