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堂課:我的文學我做主——視角轉變的可能
2020
09
29
文|吳慧貞、劉沁柔
新冠疫情這年,我們的文學網課
在小說青年培養皿裡的好處就是,可以吃吃別人喜歡的菜色,看看別人在意的擦肩而過是什麼?閱讀就是這麼有趣。相對地,經典也有閱讀後再創作的可能。

主講教師:吳慧貞(萬芳高中國文科教師)
協同教師:劉沁柔(雙溪大年新民獨中商業科教師暨聯課主任)

課前說明。(吳慧貞提供)

●台灣教師說課:吳慧貞老師

疫情當前,馬來西亞新民獨中的學習不停歇,不但用閱讀串連起只能在電腦上見面的同學們,也拉近馬來西亞及台灣的距離。

從6月20日顧老師的第一堂課「土地教會我的事」開始,一直到上課前的一個星期,育萱老師的課「站在邊緣寫作的小說家們」,我總是在電腦前關注著「小獅匠少年╳小說青年培養皿」的課程。這門課程真的不簡單,對於學生來講,不論是文本、課程或是作業,都是相當大的挑戰,但,每位學生都裝備齊全的待在線上課程。真的想幫每位學生按讚,也想幫新民獨中的校長老師按讚。

為了這門課,從課程開始的前一個星期就和國藝會及馬來西亞的老師討論,對課程做了修正。這兩年陪著台灣學生們做的是,閱讀之後的再創作,我認為,閱讀有很多的形式,也有很多的類型。看了學生的自我介紹,及最喜歡的一本書後,發現有人喜歡武俠小說,有人喜歡科幻小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口味。在小說青年培養皿裡的好處就是,可以吃吃別人喜歡的菜色,看看別人在意的擦肩而過是什麼?閱讀就是這麼有趣。有人會為了與美食擦肩而過而懊惱,有人會為了與愛情擦肩而過而遺憾。不論是懊惱或是遺憾,每個人都會有不同深度的體會,閱讀就是有這麼多的可能;相對地,經典也有閱讀後再創作的可能。

文學新視角的多種可能。(吳慧貞製圖)

用不同的視角去閱讀,可以看出許多的不同,這樣的可能,也呈現在古今中外的文學閱讀當中,我們可以將這種閱讀所創造的可能稱為文學新視角。閱讀是作者為讀者開啟的許多扇心靈、情感之窗,透過這扇緊閉的窗子,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沒有講明的世界。每個背景、每個時代,作者所保留的窗子不同,緊閉的窗子越多,讀者的體悟越多。期待學生們可以用不同的視角,拆解作者所提供的資訊,建構屬於自己的文學。

學生許嘉恩的閱讀觀察。(吳慧貞提供)

學生鄭幃馨的閱讀觀察。(吳慧貞提供)

●馬來西亞教師說課:劉沁柔老師

慧貞老師給我的印象特別溫暖,當她點名讓學生發表作業時,我發現她除了仔細閱讀學生完成的作業,還很用心記下了每位學生早前在Padlet上的自我介紹,包括閱讀書籍的喜好和參加課程的期待等。為了更瞭解馬來西亞的學生,慧貞老師還邀請來自馬來西亞沙巴的留台國中生——艷玫一起參與課程,並在課前多次和她討論,以更瞭解馬來西亞的情況。

從課程設計到上課的各種細節,都可以感受到慧貞老師的細膩和用心。

特別喜歡慧貞老師在課堂上說的:「作者在創作中不一定會為我們打開所有的窗戶,我們得在閱讀中,尋找作者留給我們的窗戶。」

沒錯,閱讀和創作能帶我們從不同視角,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鍾玲筆下的〈鶯鶯〉和元稹筆下的〈鶯鶯傳〉,雖然故事大綱類似,但卻以不同的視角,刻畫了不一樣的畫面。同學們在這堂課上,學會了用情節的延續、文類的變化、立場的轉換等,找到文學新視角。

讓我們一起啟動視角轉變的按鈕。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