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後是邵族的祖靈祭,每年最期待的就是能聽到這些流傳千百年的祭典歌謠,這是一種參與式的吟唱,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呼應對答,還包括蟲鳴鳥叫、山川的回響,是與自然和諧共振的天籟。邵族祖靈是用這種方式與子孫對話,這種超越人、超越自我意識地接納他者甚至自然的狀態,深深的影響了我的價值觀,甚至美學與創作,也讓我對1999年參與921重建之前,對自己作品的懷疑感到釋懷,雖然它們曾獲得社會某種程度的肯定。這之後,我對投入的所謂「面對70%人類居所的挑戰」,有了更篤定的看法。
因此,今天一定要邀請我們團隊的靈魂人物──邵族祭典歌謠領唱者高春貴先生共同分享這份榮耀;還有好友高正治醫師,他讓我更宏觀的認識到原住民與我們不同的知識體系。那些被我們遺忘或忽視的、與自然緊密結合的部落文明,那是信史文明的母體,或許它將成為當前人類生存困境的解藥;最難能可貴的,它就在我們的身邊,是台灣最珍貴的文化資產與養分。這觀點伴隨著我從台灣921震災、四川512震災、台灣88水災的社區部落重建,到目前大陸全面鋪開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
我要特別感謝台灣世界展望會以及杜明翰會長給我們的機會,讓我們能實踐從台灣到大陸災區超過一千戶家屋的重建;還有三十幾年支持我肆意而為的哥哥嫂嫂、13年來承受一切不為外人所知的我的愛人鄭玉卿,還有支持我們團隊的朋友們,在此深深地表達感謝。
【延伸閱讀】
藝術家素描:論謝英俊社會建築學的「現代性」(文/王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