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有一句名言:「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我是一步一腳印走過來。101年6月26日,接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一通電話:「恭喜賴老師得到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好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讓我又驚又喜。
我從十八歲投入客家民謠,對本土的歌謠接觸越多,也愈愛上客家民謠,至今已經走過六十五個年頭。早期的山歌沒有書,更談不上有歌譜,我為了將美好的客家民謠傳給後代子子孫孫,和中壢家商的音樂老師羅微嬌,我本人唱,他記譜,讓第一本有簡譜的山歌書問世。我把山歌分三大調及九腔十八調,讓有意學客家山歌的愛好者有個較容易學習的範本。
十八姑娘一枝花時,很幸運地走入電台主持人這一行。我在新竹的台聲電台、苗栗中廣電台做客家節目。當時很多好心的聽眾會把好的歌詞寄到電台,要我為他唱給聽眾欣賞。我如獲珍寶,一首又一首蒐集。也曾為了一首歌到屏東的高樹鄉找一位葉老先生,當時還沒有高屏大橋,坐上小小的流鎯,滑到對岸高樹,蒐集客家先人的智慧。客家民謠中最難的是三大調,短短二十八個字,把一件事形容得淋漓盡致。其歌詞是由唐詩、宋詞,即興的、眼看的、心想的,貼切地用平平仄平押韻,七言四句的詞,先人用三大調唱出來,有著鄉土味和泥巴香。
最後由衷感謝國藝會、各位評委的肯定,給了客家族群的尊嚴,在我有生之年還要把本土客家民謠繼續往下紮根,呈現客家民謠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