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蹈教室──啟動身體的超能想像力
2013
02
04
文|楊豐維
圖|雲門舞蹈教室、楊豐維
打開夢想的盒子II——藝文社會企業之可能
雲門舞蹈教室有一種魔力,會讓你一走進教室就情不自禁地想「笑」。讓身體快樂的秘密就藏在這棉花糖般的教室裡⋯⋯

你可能欣賞過雲門舞集的表演,但你去過雲門舞蹈教室動動身體過嗎?雲門舞蹈教室有一種魔力,會讓你一走進教室就情不自禁地想「笑」。

笑,不是因為被什麼景象給逗樂,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氛圍,可以讓你緊繃了一整天的肩膀豁然鬆綁,可以讓你糾結一下午的眉間綻放,也可以讓你萎靡了一整周冬雨綿綿的身體大方開展,尤其是當你聽見孩子笑聲的剎那。

孩子們正在用身體想像著世界。(攝影/楊豐維)

讓身體快樂的秘密就藏在這棉花糖般的教室裡。

在這個教室裡,有大片的綠色與布卡蛙蔓延,穿插點綴著康乃馨的粉紅色,每個人進到教室前都必須將鞋子脫掉,讓雙腳赤裸裸地踩在咖啡色木紋貼皮的地面,一步步感受地心的溫度,一步步探索這用心規劃的「八十九公分的世界」(雲門舞蹈教室的每一間教室的視覺圖案高度都落在八十九公分的高度,因為這正是孩子們平均的視覺高度,用體貼的視界尊重、服務每位踏進教室的小主人)。

環顧教室周圍,你會看到很多家長席地而坐,隨手翻起一本書,等著孩子下課,那派怡然自得的樣子,彷彿這就是他們的自家客廳,輕鬆而自在。在這裡,如果你害羞,或是你關心孩子的上課情形,你可以透過「看課窗」(特殊設計的玻璃窗,外面的人看得到教室內的一舉一動,但教室內的人卻以為那是面反光鏡,與電影裡的偵訊室有異曲同工之妙)觀察孩子們的互動,長長的窗格裡外,孩子與大人們互成風景。

左圖:教室旁擺放形象小物的玻璃櫃上寫著:身體是想像的起點。右圖:雲門舞蹈教室的設計形象標誌靈感 - 青蛙蛻變圖。(攝影/楊豐維)

當我們談到社會企業,最知名也最廣為人知的範例或許就是慈濟了,從原先的宗教團體,逐步從慈善事業擴大發展成媒體、投資、社會運動、救災等多元面向的龐大集團,旗下所累積的充沛能量與人物力,在台灣乃至全世界眾多急難時刻,都能迅速且確實的伸出援手,廣為世人所稱讚,而慈濟人並非股東制,沒有所謂的實質回饋機制,誠如施振榮董事長所說的,他們獲得的是一份「身分的成就與榮耀」。那雲門舞蹈教室呢?上課的學員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了什麼?而雲門舞蹈教室又給了這個社會什麼?

「認識身體,擁抱自在,」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暨雲門舞蹈教室創辦人林懷民老師會這樣告訴你。在東方傳統文化中,身體是被束縛的,每一種被視為禮節的動作其實都是一套社會化的儀式,在這些行禮如儀的姿態中,我們漸漸忘了身體不該只是被視為「工具」導向,其實生活要快樂很簡單,首先就從動動自己的身體開始,嘗試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就像是雲門舞蹈每個成員都熟稔於心的一句話:「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在呼吸靜動間,「開啟身體的小宇宙」!

左圖:教室內外的空間設計簡單活潑而可愛。右圖:從這特殊設計過的窗,父母可以在不干擾上課的情況下關照孩子。(攝影/楊豐維)

雲門舞集今年四十歲了,在雲門二十五歲那年,林懷民老師成立了舞蹈教室。雲門舞蹈教室「不是為了訓練養成專業舞者,而是培養專業的藝術參與者」,執行長溫慧玟溫柔地說,雲門舞蹈教室是「營利組織,但不以營利為目的」,當初創辦時的第一桶金甚至還是向銀行申請貸款而來,每年上課的學員人數從草創期的一千五百人,年年成長至如今將近一萬二千人,從三歲的孩童到八八歲的熟年朋友,都可以在遍布全台(東部除外)的十九間教室中,找到屬於自己身體的節奏與律動。

執行長溫慧玟坦言,舞蹈教學系統與師資的培育是教室投注最多心血與資源的區塊,教學系統透過不間斷地有機循環,結合舞蹈、音樂、戲劇、幼教及心理等各領域專家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聽取學員的意見與反饋,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持續精進更符合現代人需求的「生活律動」課程。現行的教案(也就是產品的完整化)其實花了整整15年才建立完成,包含了生活律動、專業舞蹈及武術課程三部分。

除此之外,與小朋友大朋友第一線接觸的舞蹈師資,更是有相當嚴格的職前訓練與在職進修制度,因為雲門相信「相信唯有讓老師快樂成長,才能讓來上課的孩子們也快樂成長」,累積多年下來,用心、用腦栽培的師資更已經突破百位,共有128位優秀的舞蹈老師。即便有如此專業嚴謹的規劃,「老師只是引導者,不是答案的提供者」溫慧玟強調,上過課的學員都會知道:「只有自己才是正確的答案」!

舞動身體的快樂。(雲門舞蹈教室提供)

有人曾經這樣問:「為什麼每個孩子看起來都在玩?」等到自己進去上課了,才會發現這個「玩」其實一點都不容易也不簡單,要動身體的同時,也要動腦,還要靜心想像。林懷民老師很堅持每一位進到教室的朋友,無論是四歲還是八十歲,都要從靜坐開始迎接身體的開發,最後再以「擁抱」作為溫暖的告別。在林懷民老師的眼裡,東方人太不懂得擁抱了,一個小小的擁抱,其實可以給彼此大大的能量,在肢體的互動接觸中,我們可以更自信地與身體相遇!

身為一個藝文社會企業,在公益推廣行動的努力上,雲門舞蹈教室一樣沒有缺席。921大地震所發起的「藍天教室」計劃,邀請災區的孩子在肢體的舞動中自我探索、重拾笑容,更遠渡重洋應香港何鴻毅家族基金之邀,推出「敢動」計劃,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享有健康成長的律動!重要的是,「藍天教室」計畫並不是曇花一現的美麗,我們知道,需要希望的地方,就會有雲門舞蹈教室,用身體的舞動幫助孩子們打開心門,找到自己的天空!

擁抱也是學習的一部分。(雲門舞蹈教室提供)

無獨有偶,紙風車號招人人募捐讓自己的故鄉與偏鄉的孩子都能看到優質的兒童劇,當雲門舞蹈教室的學員達到一萬人時,他們開始思考一萬人可以做些甚麼?於是,2005年他們發起了「蒲公英跳舞」計劃,每一個人一星期上一次課的時候,就捐一元,雲門同樣對等捐助,積沙成塔,累積的能量與愛心用來認養需要幫助的孩童。「蒲公英跳舞」計劃的偉大之處在於,讓父母、孩子知道,愛可以與更多人分享,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有鑑於台灣東部舞蹈資源的匱乏,林懷民老師曾經問溫慧玟,雲門舞蹈教室是否能夠在他有生之年能夠全台展店200家?溫慧玟吸了一口氣說,「當然可以,只要你不要太早走就好!」你也笑了嗎?你相信舞動身體細胞的快樂會傳染嗎?談到願景,溫慧玟用溫潤的口吻,像是對自己說,也是對台灣人許下承諾:「埋下一顆種子,也許十年、二十年後,我們可以改變台灣人的身體文化」。

我記得那天參加體驗課前,雲門舞蹈教室的米粉跟我說的一段話,她說林老師曾經提過:「解放孩子的身體,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解放大人的身體」,對於現代人來說,「緊張不用學習,放鬆才要學習」。雲門舞蹈教室的成立不是為了培養專業的舞蹈人才,而是希望透過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的認識,讓自在的心靈在其他領域繼續舞動。

一個小時的體驗課後,我在呼吸喘息中,緩緩聽見身體的聲響,課堂的最後,我盯著鏡子上的霧氣漫漫,我知道,我的身體開始跟我談戀愛了。

成人律動課程學員盡情享受著身體的自由,熱氣蒸騰霧白了鏡面。(攝影/楊豐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