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X用十年推動一百部紀錄片──「給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2013
02
04
文|謝繕聯
圖|CNEX提供
打開夢想的盒子II——藝文社會企業之可能
CNEX目標一年十部紀錄片,十年就可累積一百部紀錄片,而將自己定位為文創組織的CNEX將如何集合兩岸三地的華人的力量,運用紀實文藝來影響社會呢?

你喜歡看電影嗎?電影提供我們梳理生命中的問題、找尋答案的機會,而紀錄片則展露了更真實的人生,透過紀錄片我們得以認識世界的真實面貌。

CNEX執行長蔣顯斌從大學時代就著迷於紀錄片,從紀錄片中了解人類與商業的變化,2006年他創立了CNEX,決定將自己未來十年的歲月投入紀錄片推動,目標一年十部紀錄片,十年就可累積一百部紀錄片,而將自己定位為文創組織的CNEX將如何集合兩岸三地華人的力量,運用紀實文藝來影響社會呢?

右為CNEX執行長蔣顯斌先生。

社會企業與企業的差別

「過去企業最終的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然而利潤最大化未必就代表著企業能長久永續生存,企業發展時甚至必須犧牲掉一些社會成本,而後『社會企業』這個新的概念誕生了。『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的問題為主要目的,利潤是延續公益的方法。」一開始蔣顯斌先帶大家了解「社會企業」與過去企業的差異。

CNEX的誕生

出身世家的蔣顯斌從美國史丹佛大學畢業後,即投身網路科技業,在1995年和朋友共同創立了「新浪網」,年紀輕輕即縱橫商場、工作範圍橫跨國際,然而順遂的人生卻在三十五歲那年有了變化,忙碌的生活讓三十出頭的蔣顯斌心臟出了問題,開刀休養後他退居到網路公司的第二線,開始思索在未來的十年裡自己能做些什麼?為社會留下什麼?

花了一年半年的時間思考,蔣顯斌決定從紀錄片著手,「其實我大學時代就很喜歡看紀錄片,不論是關懷台灣、關注人文科技發展等議題,在人生中許多重要階段,都從紀錄片中獲得許多啟發。」然而他也發覺到台灣好看的紀錄片並不多,於是蔣顯斌開始蒐集素材、集合同好,希望合作拍一部紀錄片,在此同時,兩岸也正面臨重大的變化,2004年適逢台灣藍綠政黨對抗白熱化,以社會主義治國的中國大陸也開始轉型重視商業、整個社會積極追求利潤,蔣顯斌形容自己「如同站在十字路口,看著兩岸社會的巨大變化」,他突然覺得身為這世代的人應該為自己留下紀錄,帶領下一代用更宏觀的視野去看世界,因此單靠一部紀錄片的力量太有限了,蔣顯斌更積極的希望成立一個機構,支持更多紀錄片的製作與發行。在此契機下,2006年蔣顯斌與紀錄片導演張釗維、陳玲珍一起成立了CNEX。CNEX意即「See The Next看見下一世代」,蔣顯斌目標以十年為單位,用一百部紀錄片紀錄兩岸三地華人社會的變遷,而這一百個故事、一百個觀點將是我們「給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由左而右為CNEX監製影片《不老騎士》、《KJ音樂人生》、《父親》。

社會企業創業家──懷抱熱情的傻子&務實的企業家

「每個社會企業背後都要有個傻子,那個傻子就是社會企業創業家,要帶著熱情投入」蔣顯斌說,「成立社會企業就是一種創業行為」,創業即代表建立一套系統來支持事業,而對於CNEX來說,最終的志業是希望運用媒體的力量傳遞更多的國際視野,帶給華人世界更多的啟蒙,而長期關注網路文化的蔣顯斌也發現,在網路時代年輕人的文字表達能力漸漸轉為視覺影像能力,人手一台的智慧手機就是便利的紀錄工具,因此他也希望能培養年輕人用影像思考的能力,支持他們用影像紀錄華人社會的變遷,隨著社會轉型一起成長。

2010年CNEX所監製的《街舞狂潮》試映會於西門町宣傳。

CNEX如何運作?

拍攝一部紀錄片往往需要較長的觀察時間, CNEX以十年為單位,希望能提供一個獨立觀察社會的視角,雖然一開始將自己定位為NPO,但為了支持更多的好作品,除了募款也需要資本營運,因此CNEX自2007年開始,每年選定一個大主題,從兩岸三地華人導演中徵選出十部紀錄片製作發行,蔣顯斌說建立了這海選平台後,他才發現原來很多導演累積五、六年的時間拍攝的作品都深藏在抽屜裡,從2007年的主題「錢」、2008年「希望與夢想」、2009年 「下一代的家園」、2010年「危機與轉機」、2011年「青春與公民」、2012年「青春有為」,每年CNEX都可收到上百部紀錄片提案,許多紀錄華人世代重要的時代寶藏就慢慢被挖掘出來了,而每年的提案大會歐美日各大電影節相關人士也都會齊聚台北關心華人紀錄片的發展,也提供了許多華人導演與紀錄片站上國際舞台的機會,目前CNEX所推行的紀錄片,每年平均有兩部可在國際上放映發行。此外,每年CNEX也會舉辦校園巡展、網路聯播、主題影展,讓紀錄片的推行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2012年9月CNEX發行的《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紀錄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老人不畏體力、病痛的壓力,熱血騎機車環島感動了許多人,也激發了社會對於年齡對於夢想的熱烈討論,而《不老騎士》也為台灣紀錄片史上創下了奇蹟,在眾多國際商業片環伺下,依然在電影院上映了九個禮拜。

左圖:2011年在松山菸廠舉辦的剪輯工作坊實況。右圖:2011年舉辦的徵案工作坊實況。

第三屆「CNEX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活動實況。

CNEX的未來挑戰

除了電影行銷能力,CNEX還需要龐大的智囊團讓每部紀錄片不只賣座收益,更能創造社會對各項議題的良性循環。因為每部紀錄片所探討的主題都不同,所牽涉議題也十分寬廣,因此CNEX所需的人才必須左右腦並用、多元發展,對紀錄片有熱忱、對社會保持關心,也必須要有執行計劃的能力,蔣顯斌形容理想人才需結合:「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的熱血,與遁入空門(意即不只追求利潤)的沙場老將歷練」,找到對的人才對CNEX而言是件非常重要卻不簡單的挑戰。

蔣顯斌也提到社會企業雖是以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公益為出發,但仍須有穩定的營利來延續事業,然而目前台灣的「社會企業」在經營與募款上常受限基金會、協會的現行法規,他呼籲政府能提出輔助的政策與法規,協助台灣更多的社會企業成立,更能穩定的發展。

2008影展「癡人說夢」現場。

最後,蔣顯斌提醒未來有意投入此領域的夥伴「成立『社會企業』的關鍵不在於如何結合社會公益與企業的經營模式,最重要的是自己想要改變什麼事情,而一切的改變要從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