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張雍之前,主編提醒我,他人不在國內,訪問可能得用網路電話。於是,一封邀訪信寄出,另一封和善有禮的信件敲下了這次訪問。而在訪問前夕,我大致提及了採訪方向,他笑稱有趣之後更寄來多份過往受訪的稿件及攝影作品,讓我訝異並深受感動,心想,這位認真體貼的創作者,他的成功必非偶然。
果然,在閱罷其作品報導後,證明了我的揣想。
旅歐10年,張雍著實繳出了相當亮眼的成績單。2011年,他獲得國內藝壇重要獎項──「高雄獎」,2012年,除了攝影系列「PIECES」與「MIDVA/雙數」,奪得斯洛維尼亞年度最佳攝影作品──「Emzin Photography of the year」首獎及年度最佳攝影作品第二名,爾後再以「獸醫」(The Veterinarian)及「拳手」(Boxing Blues)系列,分別獲得2012 Slovenian Press Photo(2012 斯洛維尼亞年度新聞攝影)年度報導攝影奬人物類及運動類的首獎。7月,再以「Ashura」系列榮獲法國巴黎PX3國際攝影大賽專業組媒體報導類的首獎。問及這些獎項對他創作的意義,張雍說,「能夠得到國際級評審的欣賞當然是高興的,但不會惦記太久,因為這些不會是拍照的目的。」
成為異鄉客之前
那年,張雍22歲。退伍後,他為自己規劃了生平第一次歐洲旅行,目的地希臘,文明的源頭。殊不知,就在啟程前夕,希臘罷工潮發生,讓他的計畫被打亂,而彼時朋友正巧自東歐返國,提及當地風光,也讓張雍興起嚮往之意。於是,他從一美國志工交換網站(VFP)來到了捷克,一個彼時國人尚且陌生的異地,開始生活,開始認識世界。「那是個鄉下地方,每年6、7月會舉辦櫻桃節,村裡大大小小便聚集摘櫻桃,好不歡樂。儘管語言不通,但與當地人朝夕相處後,也開啟了我與他們的友誼之路。」
旅遊結束後,他回到台北,繼續他從大學時代便開始的廣告製片工作。那是個他早已熟悉的工作內容與環境,每每加班到半夜,儘管辛苦卻也享有成就感。而讓他重回捷克是一個幾乎電影情節般的契機,「像是生命中的sign。」他說。
那個夜晚,他工作返家,整理書桌時,一只泛黃的紙飄落,張雍隨手檢起,那是一張彼時在捷克,一位朋友給他的布拉格影視學院報名表,就這樣,「遠方的鼓聲」(村上春樹語)輕輕敲喚著他,一聲一聲,讓他遠離舒適圈,一聲一聲召喚回歐,慢慢慢慢,讓他成為現在的張雍。
生活在他方
於是,從2003年到2010年,張雍以捷克布拉格為根據地,在布拉格影視學院(FAMU)修習攝影碩士,師事捷克資深紀實攝影師Viktor Kolar。他以為,Viktor引領他進入一個前所未見,一個由各樣真實所搭建起的虛擬世界。原本一個只待半年的學習計畫,殊不知,最後竟在布拉格一所全歐規模最大的精神病院裡拍攝紀錄故事,之後又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探訪捷克的A片工業。
之後,他也陸續拍攝了鄉下獵人、傳統捷克馬戲團、匈牙利吉普賽村落等,透過這些深度人文故事以及人物在不同環境裡的反應為創作主題,聚焦於被主流社會忽略的社會邊緣人,儼然成為他這時期的風格。
也因為此地儉樸的生活環境,及捷克FAMU紮實的訓練,攝影成為一種樸實的手工藝訓練,比起那些來自英法西歐的齊全設備,這裡的學生往往在暗房裡熬夜沖洗照片,再耐心地將四邊固定黏貼在玻璃窗前,等待相紙晾乾已是新的一天,在這土法煉鋼的過程中,也讓張雍體會到,攝影與自身生活早已緊密連結。
而在2010年夏季,命運之神翩然降臨,主角未來的妻子Anja來到布拉格與他重聚,並引領他至另一個異鄉——位於巴爾幹半島北端的斯洛維尼亞。比起布拉格,這裡更親近大自然,生活步調也更為悠緩。「這裡是臉書的真實版(Facebook in Reality)」朋友都在附近,彼此訊息的得知異常容易。少了對物質的依賴,人更輕近自己,摸索周遭,回到人的本質。
訪談進行中,Anja帶著小女兒Sonja自幼兒園返家,張雍前去應門。隨後,這位父親抱著他的baby girl,說「Sonja,叫阿姨。」我聽著Sonja甜甜軟軟的聲音,也聽見張雍初為人父的自得與喜悅。
雙數 MIDVA──因為雙數,不再孤單
《雙數 MIDVA》作為書名來自斯洛維尼亞的獨特語法,單數之外,兩個的時候要用雙數,三個以上才是複數,雙數的型態與單數、複數都不同,自有一套用法。
攝影家郭英聲為之作序,序中提及,「持續著一貫冷漠、距離,並且簡單的影像風格,閱讀《雙數 MIDVA》,可以明顯看到的,是多了一種期待,一種感情的期待。我不想去深究他每一組圖片的對應關係,只是去感覺他影像中所透露出的一種互動的衝突與深情。」
是的,深情。筆者以為這是閱讀/觀看《雙數 MIDVA》的關鍵字。這回,張雍將鏡頭由社會邊緣人轉向日常生活、轉向她的妻子女兒,這些最平常也最戲劇性的熟悉,那裡頭未必總是甜蜜,卻閃現著更深邃的情感與關懷。
而張雍預計以18年完成的錄像作品《MIDVA 2010-2028》第一輯:Astronaut Sonja(太空人Sonja)也獲得了斯洛維尼亞最受歡迎的攝影節——Fotopub Photo Festival的Thursday Award首獎。這份計畫將自Sonja一歲開始,持續進行18年,目前第二輯正在製作中,年底也將在國內進行首次發表。
攝影等於提出一個問題
從事個人創作同時,張雍也嘗試拍攝商業作品。2011年3月他受邀回台拍攝張惠妹《你在看我嗎》專輯封面/內頁。當年夏天則在台北及北京替鈕承澤導演的新電影《LOVE》拍攝平面影像,尤其在拍攝《你在看我嗎》,他前前後後勘查「林口紙廠」數次,只為呈現更貼近藝人本質的攝影作品。
對許多歐洲攝影師而言,攝影乃在提供一個答案,然而,張雍以為,「每拍一張照片其實都在問一個問題」,對各種人事物的疑惑,成為他拍照的動力與初衷。也因著這樣的思考,張雍的創作也一併給予了他自己以及觀者更多繼續發展的可能。
對於未來有志於攝影創作的朋友,張雍建議,最好有一份可負擔基本生活開銷的工作,其餘的時間即可拿來拍照。他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往往將最精華的時間用在拍攝一些婚紗照,那些所謂「線上專業」,如此一來,只會將自己限制住,而無發展空間。「拍照不是為了製造一個產品,而按快門和攝影是兩件事。」他期許年輕人應更具備冒險性格,用自己的眼和心去做自己相信的事。
當了父親的張雍,工作與家庭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的創作持續進行,例如即將在五月啟程前往科所渥,蒐集素材進行攝影專題。而全新作品《365天/定幕劇》也將以15幅攝影作品,拼貼出Sonja的成長故事。
處女座的張雍有其踏實與追求完美的性格,然在其中亦隱含更深切的內省與感性,在《雙數 MIDVA》中,他以篇幅不算少的文字抒情、寫意,使這本攝影集更加飽滿與立體,輔以蒙太奇的拍攝手法,呈現一種「雙數」的電影感,觀者閱罷,猶感縈繞不止的餘韻。
關於張雍
1978 生於台灣台北。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畢業,2003 年起旅居捷克布拉格,就讀於布拉格影視學院(FAMU)攝影系碩士班。目前以巴爾幹半島上的斯洛維尼亞(Slovenia)為創作據點,工作地點為台北及歐洲,他的錄像及攝影作品目前在台灣分別由高美館及國美館典藏。
張雍網站
www.simon.chinito.com/
www.facebook.com/SimonChangPhotographer
雙數MIDVA 2010-2028
第一輯:太空人Son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