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培力@鳳甲美術專案的觀察與展望
2013
10
01
文|黃海鳴
策展人培力_To be continued
在全球化的知識傳播、連結無遠弗屆、並且串聯反應非常快速的時代,靈活有效的策展;根本就是全球化脈絡中不斷生存適應以及殺出重圍的必要功夫。

策展人現在已經是一個無所不在的角色,不只在純藝術的領域,幾乎所有的商業營利或非商業營利活動,都有或大或小的策展人或策展團隊的經費以及配備。相對於最早的展覽規劃,例如只是掛畫的工作,或再增加一些裝飾性的宣傳的論述,今日的策展工作以及功能的擴張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在全球化的知識傳播、連結無遠弗屆、並且串聯反應非常快速的時代,靈活有效的策展;根本就是全球化脈絡中不斷生存適應以及殺出重圍的必要功夫。

由具有經驗、且相當細心專業的鳳甲美術館來執行策展培力的據點,基本上是一個好的選擇,從實地的展覽效果,以及各種相關的搭配活動,例如之前的工作坊、開幕、出版等等都有一定的專業的樣貌。接下來本人對於這個策展培力計畫以及今年的展覽做一些更細的觀察與想法。

關於策展人培力工作坊
    
鳳甲美術館規劃「策展人培力工作坊」,2011年與2012年分別邀請請到威尼斯雙年展匈牙利國家館策展人佐爾特.佩特藍尼先生(Zsolt Petranyi)與日本國立大阪美術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Art, Osaka)展覽組組長、同時也是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代表人植松由佳小姐來台,進行全天的工作坊課程並參與案例討論。前兩屆獲補助的六位策展人,都在計畫執行的前半年對各自展覽進行先期研究與規劃,並參與鳳甲美術館舉辦的「策展人培力工作坊」。希望能在聽取鳳甲經驗與策展人的專業後,能將展示概念完整呈現。而今年「策展培力工作坊」與北師美術館、關渡美術館合作,已在10月5、6日舉辦。邀請到韓國策展人金善姬、日本策展人金島隆宏、中國策展人王曉松和杭間,分享經驗讓參與工作坊年輕策展者獲得更多的思考與啟發。

這個非常有價值的工作坊,對於直接參與活動的成員一定收穫不少,如果能將工作坊內容重點分享,對其他無法直接參與的年輕策展人必有一定的幫助。若在後續出版的光碟中,也能收錄展場大場面的影像,和展場配置平面圖以及作品之間的關係圖示,對於日後想更細緻地理解這個展覽的會是一個完整而重要的紀錄。

展覽現場呈現與展覽論述之間的契合度

‧結合策略、整合資源─《Disorder/Exhibition/in order 展‧歐德‧展》

這是一個藝術與企業利益交換與合作的計畫,將歐德系統傢俱的總公司展品放在藝術空間鳳甲美術館中展示,相當有味道且高級。而原先應該放在鳳甲美術館中展出的作品則放在合作商店,位於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505巷2號歐德傢俱士林店擁擠的商業空間中展出,甚至是融於其中很難區分。

策展人是許峰瑞,展出作品包括:吳耿禎《尋找看展覽的人》(行為)、周育正《藝術銀行》 (文件)、林怡君《如果他成了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文件;觀眾參與)、張恩滿《蝸牛料理影音訪談計畫:台九線篇》(文件、錄像)、黃博志《外送》(文件裝置)、賴駿杰《說書人計畫》(文件、表演)等。

藝術家日
─藝術家日:每週六14:00-18:30在歐德傢俱士林店,藝術家會到現場,其他時間店員僅說明作品的位置,如有參與操作技術上的需要,店員也會協助。

觀察與評論
非常聰明的策展策略、非常聰明的結合具有賣點的藝術家策略、非常聰明的整合各種資源為自己和為朋友未來鋪路的計畫。同時將整過程攤開分享,既利用資本主義的操作模式,也讓這種模式透明,而變得可以被思考。或許他也會讓補助、主辦單位、合作單位覺得他們也只是很多的共謀者之一。

現場的參觀者可能會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特別是到了歐德家具士林分店,如果不是星期六特定時間去,甚至有被欺騙以及被冷落的感覺。但是如果買了那本製作精美、思慮精細周到,並且深具謀略的專書,當然就另當別論。如果在日後光只是看那本專書,也許會被誤導,因為專書遠遠的超過了現場所能感受以及閱讀到的。這是一個充滿行銷策略、資源整合策略的策展計畫,這裡面傳達當代藝術家在商業社會中的生存之道。

‧低調、樸素,近乎閱讀—《語法學:當代錄像趨勢》

 策展人簡麗庭試圖舖展出錄像藝術的語法討論,以錄像的行事作為分類依據,區分為三個子題:

─錄像作為表演的文件:就錄像的原始功能,他有一種明顯的語彙是屬於文件  的,今日高畫質的影像效果及更靈活的紀錄形式,成為表演藝術家關心的議  題,作品包括:沙拉‧杜胥《青木之原風景》、《長城行動》。吳建瑩《羽毛球舞》。

─電影的回聲:錄像不只是圖像的運作,也被賦予敘事功能,他們作品的作品也  可以像一般電影般放在電影院或電視機中播放,但他們警覺其中的差異,而強  調非語言成分在錄像中的運用。作品包括:拉菲爾‧恰克斯基《索果夫‧普拉科夫:我的歐洲夢》。吳建瑩 《空戰》、鄭樂《在一起(共存/並存)》。

─空間中的影像與物件:來自於對展覽現場的執著與現地製作的裝置概念,藝術  家試圖在錄像畫面之外引入一種現實世界的視角。例如:許家維─《3月14日,紅勘體育館》。范曉嵐─《星期二下午》,幾個人在如家庭般的空間中談論,使用臨接的兩個螢幕,交替地播放。

除了第三類空間中的影像與物件強調場所空間及強烈現場效果,其他都以極為低調、樸素,近乎閱讀的方式進行。

觀察與評論
這是一個樸素的、冷靜的學術研究,特別是分類學研究的策展。將一些拿得到的、認同的、以及認識的藝術家之間的好作品,放在一個學術框架家之中的展覽。這是一個與補助經費相稱的小型研究性展覽,而展覽的形式,像是一個極為低調的圖書館、檔案資料空間,這也是一個正統展覽的基礎工作呈現,這個策展呈現的是藝術知識本身的關切。

‧藝術行為與社會改造同步思考─《逆棲─都市邊緣中的對話與重建  香港‧大阪‧台灣三地聯展》

策展人柯念璞以半年時間對香港活化廳、日本大阪COCO ROOM以及高雄大林埔社區藝術行動團體進行當地社會環境與藝術參與對話的田野調查,並且與每位參與藝術家進行訪談錄製參與式藝術之創作理念與過程。三地藝術家與人員共同製作15支3-5分鐘個人訪問短片及三件以《逆棲》為主體,回應其當地社群、公共議題與都市脈絡的參與/對話式藝術作品。希望能作為三地藝術家彼此交流社群溝通經驗作為借鏡之契機,透過研究訪談的基地調查彙整為200多頁文字與圖頁,展覽現場在日本COCO ROOM、台灣、香港的展間放置訪談錄像與作品。

觀察與評論
這是個補助的經費一定不夠;且是必須到現場、必須有很在地的參與、實際田野調查才能有一手資料的展覽計畫。而主題連結的是同樣全球化資本主義下;犧牲者的很在地的抵抗方式,以及活生生的社群。這裡面有真實的在地問題的認識、在地議題的凝聚、在地藝術生產的轉換,跨國社會藝術運動社群的連結、以及藝術行為與社會改造行為的同步思考以及實踐。這樣真實的社會行為,必會在社會中產生一定的效果。

策展人對於發想、發展過程以及事後的思考的分享

策展培力畢竟不是單純的提供入選的策展人、地、展覽機會,它基本上是一個提供真實情境的策展教育培力計劃,除了對於當事人的培力之外,也可以擴大未能直接進入的年輕藝術家策展人的學習深度。因此,有必要分享有關策展過程、策展操作的實務經歷。

而在展覽都結束後,各個策展人如果能分享一下整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以及重要轉折或主要的困難等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 也許藝術家各自發展的網路動員、推廣、行銷,以及各自所安排的座談、討論計畫、以及本身對策展的反思等等,也可以彼此分享,因為這些才是整套的策展過程。策展人培力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藝術補助案,一個必須繼續,並且能夠不斷修正微調的補助案。

 

作者介紹
黃海鳴,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