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你有的,換你沒有的,讓自己「生動」,讓生活「豐富」——葉淑貞分享生命自選之壯遊詩篇
2013
12
03
文|葉淑貞自述、馬嫻育整理
圖|葉淑貞提供
乘著藝術的夢想→啟程
葉淑貞以她引人入勝的壯遊心得,鼓勵台灣年輕藝術家不要安陷於「小旅行」的鬆軟枕頭裡,要爲追求人生極致而出發。

國藝會2013年首度辦理「海外藝遊專案」補助,光泉牧場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支持贊助,這些年輕人得以圓夢茁壯,得感激一個人,那就是光泉牧場股份有限公司監察人葉淑貞小姐,沒有她純粹的動機及不平凡的人生經歷,「海外藝遊專案」計劃不會如此順利地啟動。葉淑貞以她引人入勝的壯遊心得,鼓勵台灣年輕藝術家不要安陷於「小旅行」的鬆軟枕頭裡,要爲追求人生極致而出發。為了讓她的故事能完整地讓線上讀者了解這位這不平凡的董事長夫人、這個自小就很有個人見解且不吝於分享光與熱的可愛女孩。本文將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進行,由葉淑貞自述其贊助緣起及專案期許,讓葉淑貞個人以生命詮釋的壯遊觀精髓,和「海外藝遊專案」的集體創作精神結合,透過啟發、詮釋、延伸之後,這裡將發出對台灣最熱血、最真心的呼喊!

葉淑貞的壯遊觀

古今中外,有太多例子是經歷壯遊而改變人生,甚至提升人類的文明。葉淑貞喜見雜誌「壯遊」文與她個人經歷及其著作《寄憲綱書99——隻身旅行(單身旅行)》理念相同。壯遊是她生命自選!她走在眾人之前,並爲後人開了一條路,成全有更多人能瀟灑來一回壯遊,以藝術召喚勇氣!

2007農曆年那一期的商業周刊主題是「壯遊」(1004期)。

 

它說:「放大你的格局,人一輩子要有一次『壯遊』。」「有一種旅行,方法很貧窮,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這種旅行,西方從16世紀末傳承至今;中國卻已失落數百年。那就是Grand Tour──壯遊。培養獨自『闖』的能力,才能開創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

 

又說:「歐洲十六歲到二十五歲之間的年輕人在『轉大人』的階段,又稱『空檔年』。就是指年輕人絕大多數是藉由出國壯遊(Grand Tour),來完成這項成年禮。」他們會藉著較長的時間去異國深入生活的旅行,「因為出國『壯遊』可增加外語能力,提升個人競爭力,包括獨立精神、人際關係、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約束力、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許多人因此找到人生的方向,那是完成自我的最大動能。」

葉淑貞女士騎雪地摩托車。透過壯遊讓自己「生動」,讓生活「豐富」。

壯遊的價值,在於對於人的改變

背包客的自由隨興,如果加上多一些的自我期許及目標規劃,就可以成為人生的壯遊。葉淑貞從她的著作《寄憲綱書99》選文分享她個人及旅遊結交的摯友利樂包公司總經理Charles全心投入體驗異國的經驗。

「其實,青年旅行不是現代專有的活動,自古有之。當時,有一個專有名詞『壯遊』。壯遊,指的是胸懷壯志的遊歷,包括三個特質:旅遊時間『長』、行程挑戰性『高』、與人文社會互動『深』,特別是經過規畫,以高度意志徹底執行。壯遊不是流浪,它懷抱壯志,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它與探險也不太相同,壯遊者不侷限於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間,用自己的筋骨去體驗世界之大。」
 
我努力地想,這樣,孕育我獨立自己閑晃上下學的那段幼稚園經驗就不能算囉!「單飛」的小學畢業旅行只有三天也不符合,國一同班同學也是教會少年團契的伙伴與我兩個小女生,攜手坐火車去頭城參加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的聽濤夏令營,也不能及格!和五專隔壁班的女同學相約搭「五折票」的平快夜車南下參加救國團的「虎嘯戰鬥營」——屏東涼山耶!又「跳塔」、「背飛行傘」、「地面翻滾」、去龍泉看「高空跳傘」,又跟司令官早餐,最後還代表二百多位學員上台「致謝辭」,玩得不亦樂乎的第一次救國團活動也不能算囉!加上那些因為身為「Lu La La」成為救國團寒暑假冬夏令營的領隊,十天內爬了三趟合歡山,玩遍台灣和離島各大風景名勝通通都不能算,最後只剩下紐約的一年「遊學」加上「橫渡美洲大陸的那兩趟旅行」,符合「壯遊」的條件。
 
這兩天看到雜誌介紹,福特汽車金融(中國)公司胡裕翔總裁表示,福特汽車在評估某人是否適合升任地區總經理時,會看他有無在其他國家歷練過﹖這已經變成幹部評選之必要因素。「唯有離開過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到別的國家、文化『浸過』,才能跳脫熟悉的觀點,用比較宏觀的角度看事情。」
 
「跨國公司這種做法也是從經驗學來的。當跨國公司要建立全球統一平台時,沒在外國工作過的高階主管,總認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對於平台整合的理解性、支持性都不足。『沒有出去過,等當上總經理再調整就太晚了。』……要培養一個人,不是讓他去做總理特助、幕僚,而是把他放到最不熟悉的地方。『溫室培養的花朵不耐風霜,教養小孩、公司管理也一樣。』」(擷自商業周刊1006期P77)
 
上學期我開了一門新課「創業標竿」講座,基於前一學期我邀請利樂包公司的業務協理Winnie全程用英文演講,居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國際企業的國際專業經理人都有非常不一樣的想法,可以幫學生拓展全球視野。當我告訴Winnie可以帶幾份他們公司做的再生紙筆記本當做禮物,鼓勵發問的學生。Winnie一本正經地告訴我,提問的學生得到我的正確回答就是最好的禮物,為什麼要獎勵﹖真是顛覆我傳統的思維!後來,為了公平起見,Winnie居然為一百位學生每個人備了一份禮物。
 
新學期我更是大膽,決定邀請利樂包公司現任總經理Charles來為我的學生演講。Charles是英國裔的瑞典人,本來我覺得英國人或北歐人都比較拘謹。可是想到他曾邀請汪哥去他在瑞典小島上的家,又帶他們去打獵瞭解當地居民的生活。而且他是第一個利樂包外國總經理很努力學中文的人,一定不一樣。
 
不料,期末考試,我班上有一百一十五位學生,有五十位第一排名最喜歡Charles,有三十位第二喜歡Charles,不論聽不聽得懂英文的。後來我看考卷才知道,原來他放的投影片最後三張占了優勢。Charles說兩年前他被總公司詢問派來台灣擔任總經理前,他徵求過妻子的同意,因為之前他曾來過台灣開會,所以對台灣有點印象,可是他的家人全無印象。出了機場上了高速公司進入市區,他的孩子們就被台灣雜亂無章的街景嚇到,吵著要回去。第二天總經理的祕書馬上帶他們上陽明山,他們看到山上的美景總算留下來了!
 
Charles說他非常愛台灣!

他用什麼方式愛台灣呢﹖

投影片上呈現他去玉山山頂上的照片,第二張在萬頭鑽洞的日月潭,有一隻筆指著一個小小的頭「那是我!」原來他參加游泳橫渡日月潭。第三張是他為了慈善募款活動,從一樓爬樓梯至101。我的學生都很感動,我們大多數的人一項都未曾做過,這位才來台灣兩年的外國人Charles,居然如此「享受」台灣。難怪讓學生如此難忘!

商業行為的啟蒙是「交換」,「人生」何嘗不是?

葉淑貞亦對李健長老在「人生管理」的課程中所說的話感觸良多:「就時間而言,我們大家都是窮人、就生命而言,我們大家都是臨終的人」。葉淑貞苦口婆心地從古今中外擇言,不外乎就是要鼓舞年輕人,時間跟生命都一樣都不會回重來,一定要活得精彩。

「中國最偉大史家司馬遷 二十歲遍遊九省,用腳寫《史記》。

 

史上最偉大的歷史作品之一《史記》,也是在司馬遷的壯遊後完成。

 

司馬遷是其父太史公司馬談刻意栽培的接班人。他從十歲開始讀萬卷書,父親為他延請當時大儒孔安國、董仲舒為師;二十歲那年,司馬談給他一輛馬車,指導他有目的、有計畫的到廣闊社會中實地考察,接觸壯麗河山和四方之民的生活習俗,並蒐求歷史傳說與各種史料。司馬遷圓滿的完成了這次學術旅行,『讀無字之書,稟山川豪氣』,最後終於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算我幸運,因為在根本不知道有「壯遊」這個名詞之前,只因沒有看過這個「世界」,就得像大多數的人一般,走入「職場」、走入「婚姻」有些不甘心,因此存錢、學語言(日文),在台灣尚未開放「觀光」之前做準備,希望有一天可以去環遊世界。
 
因此,有一張遠自美國「大峽谷」的風景名信片寄來時,蠢蠢欲動的心早已按捺不住。顧不得「英文」一句也不通,遙遠的對岸只有一個不是很熟的朋友和一對見過一次面的夫妻。
 
其實我是非常感恩的,我一直記得離家的那一天,我帶著一個超級大的皮箱向父母辭行,爸爸只有點點頭就掉頭離去上了二樓的住家。我以為他生氣我堅持要出國,後來媽媽才告訴我,爸爸捨不得地掉眼淚。但是他不要讓我看見!
 
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胡瓜說他送女兒去瑞士唸高中,當他離開女兒寄宿的學校時,居然淚流滿面在高速公路上號啕大哭。我終於能夠體會父親的心情!
 
曾經看過一段文字,「房屋是長了腳的船,它再也不能夠四海雲遊了!」我是非常幸運的,我的父母雖然擔心、害怕、不捨,他們還是讓我獨自去闖天下!
 
蔣勳說:「壯遊文化在台灣社會裡失落了。」蔣勳從儒家「父母在,不遠遊」的文化根底分析,華人的文化裡,貧窮的時候,是能夠闖的,可是一旦富有,就過度保護子女。「下一代失去了闖的能力,很容易腐敗掉,我覺得我們的競爭力都會失去。」
 
我常勸年輕人,一定要趁年輕有環遊世界的心志!當你二、三十歲的時候,你的父母大都五、六十歲身體還很硬朗,因此,不捨是一定的,但是你還有機會。如果年輕時,你沒有走成,等到你四、五十歲,你的父母已經七、八十歲垂垂老矣!病痛、無常和責任,頻訓示你「父母在,不遠遊」。等到父母不在時,甚至你自己的身體、事業都不允許你離開較長久的時間了。
 
更何況最近都有好些「名人」在壯年的時候,突然就發現癌症,然後在短短的數年,雖然留下記錄生病的日記,還是走了!例如《微笑,跟世界說再見》的作者彼得.巴頓,天生是個企業家,他創立全世界最大的電視購物頻道QVC,以及MTV音樂台,並投資CNN……身價高達數百億美元。他四十五歲時瀟灑退休。就在一切夢想成真的時刻,他卻罹患了癌症。五十歲那一年他邀請名作家羅倫斯為他紀錄生命最後的這段旅程,七個月後就走了!他所牽掛的,不是曾有的豐功偉績,而是希望家人們帶著笑容思念他,快樂的活下去。

我自己在廿八歲那年發現癌症

我一直記得弟弟在得知我生病那一剎那脫口而出的「幸好你已經玩夠了!」認為的「玩夠了!」是我廿七歲那一整年在美國紐約「遊學」,我上語言學校、去FIT修服裝設計課程(因為可以用看補英文的不足!),而且還和蔡爾平夫婦開車橫越美洲大陸兩次,足跡遍遊卅多州和十數個美國國家公園和數十個博物館。春假南下華盛頓DC賞花、看博物館,秋天北上去緬因州吃龍蝦、去麻州看楓葉。每個星期六日一定去看博物館、雕塑公園、去海濱釣魚。
 
我有各式各樣的照片為證,端坐在布朗士植物園鬱金香花叢裡,斜倚在尼加拉瀑布的欄杆前,佛羅里達州清澈可見底的海洋,看見守護我們補蟹籠裡的雞腿,一直去趨逐別隻螃蟹的「美食」(因為它成了我們的盤中物)。美麗又令人讚嘆的「Key West」,架在各個海島中間的高架公路,簡直是一串珍珠。密西西比河上尾艄有著紅色的水車轉輪彷當年移民橫渡大西洋搭的遊船,爵士樂的發源地——紐奧爾良的音樂和海鮮美食。簇立在黃石公園老忠實間歇泉前,坐在可以俯看整個印第安保留區的恰可峽谷高岩壁上,站在數千萬年彩色的「石化森林」化石大樹前,「優勝美地」高高的瀑布前、被地殼變動壓縮成六角型像一隻隻並列鉛筆式的岩石前,午夜的加州海岸看見大量的「銀魚」上沙灘產卵,彷彿諾曼地登陸般,以及帶著赤子之心樂遊兩座東西岸的迪士尼遊樂園。
 
我知道商業行為的啟蒙是「交換」。「人生」何嘗不是﹖

拿你有的,去換你沒有的。

年輕的時候,你用時間去換你沒有的金錢、經驗,年長以後,你知道「人生苦短」,所以願意用你已有的金錢換取時間或舒適。……

……我們深受「業精於勤、荒於嬉」的影響,我常笑我的學生,如果你在學校只會唸書,出了社會就只會工作,退了休就只能「等死」,你的一生多麼的「無趣」﹖一定要讓自己「生動」,要讓生活「豐富」,不要入寶山空手而回!
 
這兩天我看到報紙在介紹「超省錢旅行」的方式。如果你到任何國家都自在炊具煮食,你只會買你認得的雞肉、馬鈴薯,或者你只會去「麥當勞」,你怎麼知道當地的美食,你花很多時間在轉機和尋找廉價的住處,跟你得到的精神、物質享受比起來,只要你覺得值得即可。
 
怕只怕我們是「心裡貧窮」,不願多付一點點,例如在平遙古城上搭三輪車繞城牆一周,反正「城牆」西安也看過,到了中國第一家銀行「日昇昌票號」,也不願意花五塊人民幣給自己留一張「銀票」當紀念。非常多華人只要是需要付錢的地方或簡介,哪怕是一元人民幣也不願意付。因為博物館或風景區門票「太貴」,在外面看一看也「一樣」。
 
當然不一樣!
 
我曾聽過一個女孩說俄羅斯剛開放時她去了,有一天在餐廳門口聞到味道「好香」!我追問,俄羅斯菜好吃嗎﹖她搖搖頭,我怕太貴,所以啃麵包過了!這樣當然也去了很多地方,但有真正深入「民間」嗎﹖
 
我非常幸運,第一次出國,就跟對了人,所以平時很節省,可是在該花的地方絕對不會「小氣」,我們也釣魚、捉螃蟹加菜,但釣魚是我們在國家公園露營遊玩戲耍的一部分,而不是因為「心裡貧窮」而要節省開銷。我們也會住一兩晚國家公園的露營後,再去住一晚Motel好好洗個熱水澡。在美國旅行時,雖然我的英文非常不好,可是去過的每一個國家公園我都買了介紹的書,還有介紹附近旅遊的書。
 
回台灣後,有感覺的景點一個字一個字地查英文字典,寫了幾篇的文章刊登在「野外雜誌」和報紙。我介紹過:

「廢墟笛音——記恰可峽谷」
「石化公園的奧秘——記美國石化森林國家公園」
「巨無霸的仙人掌世界——記美國仙人掌國家山脈」
「自然橋之鄉——記美國自然橋國家名勝區」
「岩壁裏的印第安宮殿——記美國綠台國家公園」
「古印第安人的岩壁城堡——美國綠台國家公園史蹟處處」
「走過死蔭幽谷——記美國死谷」
「那一夜,我們撿銀魚」


葉淑貞從美國回台灣後,將有感覺的景點一個字一個字地查英文字典,寫了幾篇的文章刊登在「野外雜誌」和報紙。

 

如果不是因為我得癌症又走入家庭,說不定早就成為「名嘴」四處去介紹自助旅行了!有朋友笑我,我是有錢人心態!我告訴他,我在教如何「物超所值」!反正機票和住宿已經花那麼多錢了,你只要當初規劃時多存一點,即可讓你的旅程豐富又自在。花很多時間和體力頻頻轉機只為了廉價機票,那你的時間和心情要不要付「代價」﹖

 

多像以前聽過的故事,有個老婆婆在火車站的售票處,詢問高雄往台北的班次,最後她決定搭「普通車」,因為搭的時間最長,票價最便宜,賺到了!
 
還是一句老話:「拿你有的,換你沒有的。」 到現在我都知道「人文」和「自然」,我選擇大自然。我喜歡自己去接觸上帝創造的宇宙。

我常說:

「如果你想送我珍珠項鍊,不如帶我去一趟日本旅行。」
「如果你想送我鑽石,不如帶我去一趟鑽石原產地的南非看野生動物。」
「如果你想送我名牌包包,不如帶我去一趟義大利或法國。」
 
「默劇電影明星約翰.巴里摩(John Barrymore)曾說:『人不會老去,直到,悔恨取代了夢想。(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詞人納蘭性德僅活了三十一歲,但是他對『尋常』的詮釋卻是蒼老的:『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是啊,那些黃金不換的年華、那些永遠留戀的清歌、那些只剩徒然的回憶,在當時不是都被當成尋常而輕易斷送的嗎?」
 
如果廿八歲那一年我沒有從手術檯上醒來,恐怕也沒有什麼好遺憾吧!

 

人生苦短呀!展開你或者你孩子的「壯遊」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