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鄉愁成為夢想的濫觴──李旭彬和他的海馬迴光畫館
2012
06
21
文|楊豐維
正是因為他的堅持,我們才有了「海馬迴光畫館」。他是李旭彬,在他的鏡頭裡,我們看見的不只是在地的風景,而是一種熱情:對於在地文化的熱情、對於攝影藝術教育推廣的熱情,然而,更多的是對於台南家鄉的熱情。

童時的記憶 夢想的起點

當我們談到「夢想」的時候,你會想起什麼?

你可能會聽說遠方的花東有人笑著拉起褲管,下田當起樂活農夫;在台北,你或許會聽朋友不斷提起左拐右彎的老舊巷子裡,又有誰正捲起袖子默默釀出一杯杯醇香的Espresso。那台南呢?什麼樣的夢想是「不可妥協」的?什麼樣的堅持,可以讓一個人拿著攝影機走遍世界的繁華角落,卻始終忘不了躲在記憶裡的那點鄉愁?

正是因為他的堅持,我們才有了「海馬迴光畫館」。

他是李旭彬,在他的鏡頭裡,我們看見的不只是在地的風景,而是一種熱情:對於在地文化的熱情、對於攝影藝術教育推廣的熱情,然而,更多的是對於台南家鄉的熱情。

李旭彬與他的Polaroid。(攝影/楊豐維)

小時候的李旭彬,因為阿公在海安路的水仙宮市場賣魚丸湯,所以常常半夜三點就必須起床,隨著阿公的步伐沿著五條港的街道,一路經過瓦藍鬼火漫佈的墓仔埔,走到安平漁港去批新鮮魚貨回來製成魚丸。在閒暇之餘,他總會吆喝一群玩伴們窩在水仙宮的廟埕上吵鬧打著尪仔標,彼此拼個你死我活。對李旭彬而言,魚、廟與青春的故事,繽紛交織成他的府城記憶。遠在他鄉的那些日子裡,這些記憶是個引子,等著他有一天重新閱讀、重新發現自己的歸屬。

最完美的期許 最深情的承諾

別人或許難以想像這是什麼樣的決心,竟可以讓一位高薪任職工程顧問公司的工程師,毅然決然拋下過往熟稔的專業背景,一肩背起照相機、頭也不回地一個人獨自從台北出發,風塵僕僕展開浪跡天涯的攝影求學之路。

其實,李旭彬不需要別人的理解與想像,當他某日在鏡子裡看見自己蒼白、黑眼圈深陷的臉孔、還有腰間漸漸積累的上班族中廣身材時,他突然發現這一點都不是他所追求的人生。於是,他開始想念台南,他開始想要離開。然而,我們必須體會的是:很多時候,我們離開,是為了追尋更接近回家的路;更多時候,一個人的熱血執著,是不需要理由的。

他先是飛到了佛羅倫斯,再到紐約、舊金山,四處遊走在異國大都會的街道巷弄中,嘗試用陌生的語言與自己不同種族、文化背景的外國人交流生活。但李旭彬在異國求學期間,所接受到的文化衝擊,以及都會文明人與人之間過度的疏離感,卻都讓他深深懷念起講義氣、講人情的台南味。

海馬迴光畫館。(攝影/楊豐維)
招牌鑄空後留下的海馬迴鐵片。(攝影/楊豐維)

於是,當攝影成為他的志業,鄉愁成為一種動力,「海馬迴光畫館」在2009年於焉誕生。一開始,你或許也跟我一樣對於該如何拆解「海馬迴光畫館」這幾個字感到好奇。原來,它應該拆成兩部分:海馬迴 + 光畫館。所謂的海馬迴是人類大腦視丘旁主管長期記憶的結構,當視丘接受到影像訊息後,會將當下的情境傳送至海馬迴儲存;光畫則意味著攝影以光影變化作為創作的主要媒材,忠實記錄傳遞著世界轉瞬間的喜怒哀樂。

在「海馬迴光畫館」裡,李旭彬希望跟所有人分享:攝影不只是記錄的媒材與工具,攝影其實更充滿了未知且隱晦的可能性!藉由多元的視覺藝術展演、攝影工作坊與教學課程(包括針孔相機、黑白攝影與暗房體驗、氰版印相與手工書等),改變一般人對於攝影的既有看法,進而鼓勵台南人深耕自己的獨特視角與自信。除了要將海馬迴光畫館塑造成「攝影藝廊.銀鹽工藝.影像教學」的推廣中心外,李旭彬難掩興奮地說,有朝一日,「海馬迴光畫館」還將規畫設立直逼圖書館等級的視覺藝術專門書店,邀請所有到訪府城的旅人體驗「光畫」的無限魅力!

儘管我們都知道未來挑戰重重,但那是李旭彬對自己最完美的期許,也是「海馬迴光畫館」對台南在地文化最深情的承諾。

氰版印相工作坊。(海馬迴光畫館提供)
氰版印相手工書。(攝影/楊豐維)

當夢想不可以妥協 我們於是有了海馬迴

當我問起李旭彬,對他而言,「海馬迴光畫館」的誕生代表了什麼意義?過程中遇到哪些瓶頸?他歪著頭想了想,告訴我:「那是完全屬於自己熱情的一件事,可以依照自己的想像及理想去作。對很多人來說,現實與夢想很難以取捨,但對我而言,現實歸現實、夢想歸夢想,以前工作過這麼多年後,知道現實是可以處理的,但夢想是不可以妥協的!」

以色列攝影家David Rubinger曾說:「To take pictures is to feel」,我們在拍照的同時,不但記錄了時情時景,其實也一併將自己不斷流逝的生命感受銘刻下來。在李旭彬身上,我們可以清楚聽見一種土地的召喚,是如何驅使著他在攝影與家鄉之間,搭起一座耀眼的彩虹橋。

攝影家潘小俠(也是李旭彬的啟蒙老師)曾經說過:「去看照片吧!感覺不是用說的,看了照片就知道」,如果有一天,當你問起「海馬迴光畫館」給我的感覺,我會告訴你:「去台南吧,感覺不是用說的,去了台南就知道!」

過去,旅人為了味覺造訪府城;現在,旅人多了視覺的理由再訪王城。

黑白攝影與暗房體驗課程。(海馬迴光畫館提供)

辦公室牆上風景,黃色T-shirt上反印著「Face Yourself」。(攝影/楊豐維)

李旭彬的一日吃喝走踏行

我常在想,台南人一定有什麼特殊的撇步或祕密,才可以生活得如此自在大方與閒緻。言談間,李旭彬大方透露道地台南人的一日生活(想如法炮製的朋友們可以開始作筆記了):早起去鴨母寮市場點碗鹹粥、魚冊湯,然後再來一碗肉燥飯才算真的夠味/夠胃。接著,走晃至西門市場探訪歷史悠久的布市,如果發現喜愛的花樣款式,還可以現場請老師傅量身訂製成亮眼旗袍。午餐選定「福泰飯桌」,點上虱目魚頭飯,或是矮仔成的蝦仁飯。下午茶呢?李旭彬說在70、80年代,台南的咖啡廳密度甚至比台北還高,可見台南人對於食尚的追求與熱愛程度!而現在風格獨具的咖啡館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湧出,一間間老屋欣力等著旅人流連停駐。至於晚餐,則是同樣不能馬虎,石舂臼海產粥保證料多到看不到下面的米飯,盤間再佐以一份蝦捲,澎湃又海派!現在,你嘴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