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Culture professionals network(2012.02.06)
何謂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最早的定義係由英國工商企業部於2001年初訂定,是指收益達70%以上之商業交易的社會公益組織或團體。但近來公益或慈善團體進行遊說,希望重新定義社會企業,認為舊定義限制了慈善或公益團體爭取政府經費補助的機會。
無論遊說團體或政客各自的目的為何,社會企業正名運動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達成共識,透過正確定義社會企業,使組織運作的更好,永續經營。社會企業的本質主要是透過商業活動,以達到社會、環境、教育及文化利益,而所謂收益也是為了提高組織的整體效益並非個人利益。
博物館也逐漸視自己為社會企業了
為何博物館是社會企業?
博物館是社會企業的最佳範例,其收益來源及開源節流的措施,都是所有非營利組織難以望其項背。博物館執行政府委託之專案,收益來源包括館內自營的禮品店、咖啡店、教育課程、圖像授權、會員收費、設備器材甚至場地外租,以及募款活動等。博物館同時也懂得如何節省營運開支,透過志工招募或協同合作等,博物館充分理解活動帶給環境的衝擊,已領先展開節約能源的營運策略。
博物館積極創造財源以配合成立宗旨並以促進其核心價值以符合社會期待。博物館所創造的社會資本及社教功能均代表經濟、社會及環境永續的縮影。許多博物館為達永續經營,積極與在地供應鏈合作並研發環保經營策略,以符合其道德文化之核心價值。
博物館傳達了人類價值並融合經濟、社會、教育及文化利益的最佳示範。是所謂複合型的產品發展及社會品牌企業的最佳典範。博物館的商業經營模式正好具備了創新、多元及穩健經營的特性,以確保財務永續並履行其社會責任。
幸福永續之企業經營模式
正當人們對於金融業失去信心,不再信任所謂大型商業品牌,對於品質低落的公共服務越來越難以忍受,所投資的金錢及時間與所得到的回饋,其落差也越來越大。但就博物館而言,人們比較沒有這方面的消費挫折感。人們可從博物館獲得有品質的服務及深度的體驗。參觀博物館不僅提供具幸福感的經驗同時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物超所值。
博物館的商業模式正是建立在永續經營上,是社會企業的成功典範。事實上,博物館早已經是社會企業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