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飛速躍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而從新型媒介與其所對應的思維出發,在劇場的呈現形式與空間轉化中,近幾年陸續看到數位表演藝術多向性的嘗試,從傳統舞蹈、音樂、戲劇的類別分野裡開始各自萌芽,浮現出一種熔鑄多領域的新表演型態可能;數位表演藝術,將是一種對於未來式展演維度的持續探索與追求,這個新型的、具實驗性的藝術型態,如何從現階段逐步邁向未來,從台灣本土脈絡與國際發展接軌,並呈現出獨特的文化區域觀點,本文從現下國際推廣與製作層面彼此的關係,提供一些經驗整理,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共同開出一條平穩的國際線起飛跑道。
起飛前——團隊整體的準備與檢查
凝聚作品的成熟度,落實製作的未來延展性
在數位表演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中,藝術家、技術與行政團隊對於彼此專業的理解,應當更為密不可分,這與藝術創作最後的呈現成果、預算控管、以及未來的國際巡演這三項最息息相關;從過去幾年數位表演藝術創作的狀態觀察下來,有藝術導向 – 即創作者本身有想法之後,找來數位藝術家或技術團隊合作,或是技術導向 – 有著成熟的技術團隊往藝術創作摸索嘗試,兩者共同點是,在似乎永遠不夠用的時間裡完成作品(有時因補助機制的限制),前者易出現創作與數位技術仍處於磨合的過渡性階段,後者則有著完整的技術,而技術無法支撐,或替代作品整體敘事結構的美中不足,並尤以新型團隊更為明顯;在前述的情境下,創作與行政團隊,能否多給自己與合作夥伴一些時間,了解彼此藝術表達的語彙與不同,進而思考如何整合,以逐步漸進的階段性成果呈現,從每階段的嘗試中達成更長遠的目標,亦或在創作團隊的組成中,考量藝術家經歷之間的平衡,又或者加入顧問諮詢的角色,都是可能參考的做法。
在合作時間的延展中,則可在預算與未來巡演部份,做更進一步的思考,雖然與一般表演藝術的製作原理相同,但數位表演藝術因其科技面的研發本質使然,往往在設備線材的添購上所費不貲,同時在設備背後的操作人員數量,以及搭台拆台所需要的時間與複雜度,也是在面對預算與巡演上可能卡關的變數,因此在前製時期,應當把演出的長度、技術規格、演出空間需求、使用硬體所對應衍生出的巡演便利性、耗材損壞度、運費、維修費,以及必需的人員巡演費用如
工作費、旅運費、住宿交通與餐費津貼等,都盡量在前製範圍中,一起做一個通盤的考量,在一些邀演案例中,住宿與餐費津貼是由邀演藝術節出資,然而這仍會列在藝術節本身估算邀演成本的考量,甚至會影響邀演與否的最後決定;製作預算與其關係的未來巡演彈性,是創作者與行政團隊必需緊密討論的,創作者應給予行政團隊足夠的專業資訊,包括藝術與空間概念、器材需求及其效果表現的細節,而行政團隊也應在最大現實允許度中回應創作者的需求,而一個很重要的共識是,這些現實面的共同討論,絕非是給創作者的限制,也不是一套公式,而是一起賦予每個獨特的作品,未來展現進化的最大公約數。
起飛前——座標定位、氣候觀察
掌握作品特質與國際脈動,思考國際飛行的獨特樣貌
由於數位表演藝術是一個新型、尚未能被完全定義的演出型態,也有轉為展覽的可能性,除了數位表演藝術的單位之外,對於實驗性演出有興趣的藝術節、劇院,(只要在巡演預算不是過大壓力的前提下),都會是可以放眼未來合作的對象,資料庫的收集與定期的更新,將非常有助國際拓展的座標定位,通常在藝術節、劇院的官方網站、Youtube或Vimeo頻道、臉書專頁上,都可以看到其節目的影像與策劃介紹,以此可初步評估本身作品屬性是否適合,而節目相關企劃人員的分工與連絡方式,也不再像過去的撲朔迷離,在網站上一般都是可以查找到的,文字上語言的隔閡,也因網路上各式即時翻譯工具而大幅降低;若是沒有太多頭緒,可從自己熟知的國際藝術家巡演經歷開始檢視,或是從已知單位的共製合作單位去延伸,另外,單位因為有著找尋新作品的需求,會舉辦如徵件、競賽或駐村等對外開放的活動,透過以上活動的網絡連結與曝光,是國際發展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上述的資料收集端工作之後,最複雜的部份是如何在如洪流般的資訊中,聚焦出與自身作品相呼應或最為接近的範疇,這回到對於作品藝術追求與質地熟成的掌握,了解本身呈現的文化特質或獨特的區域觀點,透過對外與對內雙向的定位方式,才能夠定位出較為準確的飛行座標;在初期的座標定位完成後,後續在國際連結的網絡中,觀測藝文動向與氣候變遷,是續航力與未來飛行方向的重要關鍵,這當中需要的是開放與分享的態度,不論身為創作者或行政團隊,在作品的演出買賣之外,可以試著在每次的國際文化交流中,抓緊面對面的機會,花多一些時間了解對方的文化,也讓對方多一點機會了解我們的文化現狀,即便之後沒有立刻的演出機會,仍盡量固定地保持友善聯繫,從交換訊息、開放資源的過程中建立彼此地信任,更有進一步發展未來不同面向的有機合作可能,畢竟,藝術不是商業產物,數字化的行銷模式,可以提供我們一些技術面的參照,在國際交流長遠經營的願景與理想上,質化的深描與分析,方是在表演藝術的飛行日誌裡,最需要被累積紀錄與公開分享的。
【報告人簡介】
黃雯 ,因喜愛跳舞而開始從事藝術文化領域相關工作,曾為無垢舞蹈劇場與驫舞劇場製作與巡演經理,並為其他獨立創作者進行演出製作;另對視覺藝術、電影均有涉獵,曾為台新藝術獎、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專案人員;近期計有黑眼睛跨劇團獲國藝會表演藝術專求卓越專案《華格納革命指環》前期製作人、廣藝基金會QA Ring數位表演藝術國際跨域合創專案經理、一當代蘇文琪製作管理、電影導演陳芯宜舞蹈紀錄片《行者》製作發行籌劃等;2014年獲國藝會「海外藝遊」專案進行地景表演藝術節訪查;西班牙巴塞隆納加泰隆尼亞國際大學藝術文化管理碩士,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學士,展望自身能以文化活動的策劃發展落實藝術社會價值與公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