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第二哩路,新秀準備好了沒?——專訪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
2015
07
01
文|洪佩君
被看見之後——藝術新秀的下一步
2012年文化部推出「藝術新秀首次發表補助計畫」,鼓勵創作新人進行創作發表、勇敢跨出第一步,兩年下來,新秀們陸續在各競賽或平台上發光,並得到下一個更好的機會,本文專訪到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請他談談整個補助計畫執行的過程與初始構想,並提出對藝術新秀的看法。

國藝會受文化部委託辦理的「藝術新秀創作發表專案」已邁向第三個年頭,回觀國內,過去「機會」被認為是新生代奢侈品的景況似乎已不再,近幾年,不但政府的獎補助機會比以前多很多,私人基金會鼓勵年輕人的獎項及地方政府的新競賽也不少,這些獎項與比賽雖不見得有年齡限制,但主要還是以鼓勵年輕藝術創作者為主軸,新秀們似乎正擁有前所未有的大量機會,這是多年前初出茅廬的新人無法想像的。

回到初衷

2012年文化部訂定「藝術新秀創作發表補助計畫」,鼓勵文學、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曲)、影視媒體藝術及動漫等領域新秀進行創作發表,計畫委由國藝會負責辦理,在受訪時,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首先提到台灣藝文補助的生態,「過去藝文團隊的補助一直處於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況,新秀因為創作品質不穩定及較無執行經驗等因素,在資源申請過程中,要取得優先機會相對不易。」

對很多創作者來說,要跨出發表第一步確實相當辛苦,再則從補助的整體結構來看,資源長期不足,使新人在面對補助評選門檻時,特別感到焦慮,「新秀補助計畫」因應此情況而生,文化部提供創作新秀一項專門的資源,以鼓勵創作者勇敢跨出第一步,並像星探一樣,從中挖掘具潛力的新人,將他們順利推上第一個舞台,讓更多人看見。

藝術新秀陳又津第二本小說《少女忽必烈》描繪生長的故鄉三重與遊民議題。

專家引路,經驗傳承

陳錦誠補充,「新秀計劃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只是提供經費,在補助之外,有更多的配套機制,比如提供新人獲補助後必要的輔導,提醒申請者在執行計畫時需留意的行政程序等。」除了給予國內藝術新秀發表創作理念的機會,也將創作者在發表過程裡可能面對的各種現實,放到補助內容來考慮,可說是創作新人的「專業職能訓練」。

事實上,當前已有相當多為年輕創作世代規劃的公私立獎項與補助資源,「新秀補助計畫」在這個系統裡面可以扮演什麼角色,陳錦誠認為,「很重要的是陪新人走一段,讓他們了解如何跨入補助申請機制,並在最後共同策劃一場展出。」

藝術新秀於發表會現場演出作品精采片段,並分享創作理念,與專家學者交流。

跨界合作認識

共同發表磨練新人的實戰經驗,也藉此讓不同領域的新人相互認識,創造往後跨域合作的可能,「過去新人們比較少有機會進行跨類交流,透過發表會,文學類的創作可能啟發其他創作者,將它轉化為舞蹈或音樂素材,像是郭敬耘的裝置作品就被認為很適合做為舞台布置設計的一部分,接下來她也將與劇團進行合作。」陳錦誠強調,透過藝術新秀成果聯展把不同類別作品並列展出,讓不同領域的創作者都有所學、有所互動,過程中的靈感交流,一點點刺激就能啓發創意革命。

除了創作發表之外,國藝會也辦理「表演藝術新秀媒合會」、「藝術新秀創作分享暨媒合活動」,再度扮演創作者與企業的交流平台,創造新秀展演邀約及作品收藏的機會,陳錦誠觀察,新秀創作者與企業界的媒合,相對難度較高,但新人們卻很容易地可以在新秀發表平台上發光,並得到下一個更好的發表機會,如新秀莊志維的作品《裝置微光計畫》,近期就獲邀至高雄駁二公共藝術特區做大型展示;另一位江燕妮則在台南藝術博覽會獲得2015年「台南新藝獎」。

莊志維的大型裝置《裝置微光計畫》獲邀至高雄駁二公共藝術特區展出。

根據幾次參與新秀評選的經驗,他也提出對新秀的觀察,「相對於新一代創作普遍被認為是無病呻吟、過於虛幻的呈現下,許多新秀反而在作品中,經由專業技巧,很清晰地呈現自己的生活經驗。」新秀們的創作發想多半來自日常生活經驗,拾掇周遭事物,如醫師林子堯的創作《醫院也瘋狂》,將醫院裡的實際體驗創作成趣味的漫畫,第一手的素材與內容特別讓人感動;另外,江燕妮的「真工具/偽瓷器」,將青花瓷器的符號轉譯至父親養育她長大的工具──圓鍬,看似造型優美的瓷器背後,要陳述的卻是父執輩在礦場工作的辛酸。


江燕妮將中國傳統瓷器上的「青花」延伸至日常用品,象徵勞動者工作的辛勞。

「在評選過程中,評審們首重作品必須具備良好的質性,但面對專業創作者與素人,因有著不同期待,審核標準也不大相同。」陳錦誠提到這幾屆一些特殊的案例,像是資深編舞者林立川便利用補助機會,整合財務、製作能力,成立自己的舞團──創動舞劇場;另一位長期在德國發展的舞者吳思瑋,也透過這個平台首次回到台灣發表作品,參與過程中,也讓她開始思考回台發展的可能性。而藝術素人陳朝銘的例子,則更為鼓舞人心,70多歲的阿公起初只是陪著太太學陶藝,沒想到卻越學越有心得,默默創作了各式型態的陶狗,更在去年成立了工作室。

創作素人陳朝銘阿公與他的作品——陶狗。

下一步,沉著以對

那麼,新秀在跟大環境領取公正的資源分配後,該如何扮演好其中的角色,從而得到專業上的認同?執行長觀察新秀並直言,「最近藝術新人可獲得的機會相對多且多元,於是常會看到新人們,第1個機會還沒掌握好,就開始思考第2、第3步,於是空有好的構想,結果執行出來卻有落差。」在大膽提出想法後,具備將細節呈現到位的執行力,對新秀們來說,似乎更為重要,若是倉促應付,不能好好把握,無疑喪失寶貴的發聲機會。

而執行長也期許新人再接再厲,以自身的創作才華和實力挑戰下一階段的補助,以文學類來說,新秀參與首次創作發表後,可以考慮申請國藝會常態性創作補助,接著繼續挑戰10萬字以上的「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獎助的額度更高,也更考驗創作者的專業。

藝術新秀創作分享會於台北、高雄舉辦,創作者現場解說作品,分享創作心得。

在有了發展潛力背書後,環顧四周,新秀們該如何思索接下來呢?可以想見,能跨出第二步的,相對人數會更少,這兩年下來,國藝會持續關注創作者的後續發展動態,有人獲得補助前往國外駐村交流;也有人參與國際級藝術節演出或得到國際攝影大獎肯定,踏上藝術之路,新秀們的創作戰場或許還在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