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補助?──談國藝會常態之外的專案補助 (下)
2015
12
01
文|高慈敏
國藝20——歷年補助專案回顧(一)
對藝文生態發展的觀察與前瞻,是國藝會另一支默默耕耘的手,靈敏的在趨勢明朗之前就嗅出端倪、擬定相關策略,以先行者之姿舖好康莊大道的前路。

藝文創作是條漫漫長路,離開了學院安全的保護網後,能否堅持走下去,除了在於一路上是否能得到持續穩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每個遭逢瓶頸的關鍵時刻,是否能獲得及時的甘露,助其踏穩腳步、追求更卓越的自我。


「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專案」協助藝術家踏入社會的第一哩路,圖為林祐如作品《Amarcord》。

扮演藝文創作者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關鍵」

對藝文生態發展的觀察與前瞻,是國藝會另一支默默耕耘的手,靈敏的在趨勢明朗之前就嗅出端倪、擬定相關策略,以先行者之姿舖好康莊大道的前路。當年的獲補助者,是先行路上相扶相持的第一批赴湯蹈火者,而今回首來時路,感謝的是那個曾經的過程,以及洞燭先機的造路者。「像我們之前培養的藝術行政人才,或是經常拿到國際交流補助的幾個舞者,如今一回想,都覺得當初我們給的,確實是個關鍵」陳錦誠說。


「視覺藝術策展專案」鼓勵專業策展人參與國際展覽事務,圖為吳瑪悧《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展場一隅。(攝影/謝柏齊)

對剛脫離青春校園的舞者與編導們來說,他們初出社會的第一哩路,就是要想辦法去找場地、找資金、找排練場所;而當他們焦頭爛額的學會找這些之後,創造力也差不多消失殆盡了。為了延續這些充滿動能的創作熱情,弭平創作人才的斷層危機,確保藝術生態的傳承能綿延不絕,國藝會從 2008 年啟動了「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專案」,幫才氣洋溢的年輕創作者們備齊製作所需的經費、場地、行政團隊與專業顧問,陪伴著他們無後顧之憂的專心創作,讓他們一登場就有被看見的機會。幾年下來,「新人新視野」已儼然成為舞蹈戲劇界裡無可取代的品牌,孵育的是現在活躍在國內外舞台上最燿眼的新星。

「事實上『策展專案』也是。」一連談了多個表演藝術類專案後,陳錦誠侃侃談起了對於這個伴隨視覺藝術界發展逾十年的專案,「在 2004 年時,我們就很清楚未來視覺藝術的生態當中,策展人將會在整個創作到展演的過程扮演關鍵性角色,所以如果能培養一群在論述能力、觀察能力、策劃能力、資源統整能力都可以到位的策展人,對藝術家會是很大的福氣。因此我們就啟動了這個包含新銳策展人培力與資深策展的計畫,相信透過這些計畫的持續推動,會慢慢累積一群在民間能夠獨立策展的人,我們對於它未來的長期發展是滿樂觀的。」

歷屆輔助出版之長篇小說書封。

跨越時空的等待 成就今日的繁花錦簇

國藝會二十載,專案補助的機制從 1999 年至今也已邁入 17 年。在這段不算短的漫漫歲月中,一個又一個的專案呼應著時代需求的脈動興起、結束、或者延續,在各類別的藝術領域中,在每一個迫切的時刻,發揮最關鍵的影響力量,解決當下面臨的問題,讓整個藝文環境得以生生不息、健康正向的發展。

在文學界,「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從 2003 年啟動,如今台灣整體書寫長篇小說的成績,相對於其他文學的類型,表現最為亮眼,每年都有三、四個人願意用二年的時間書寫長達五十萬字以上的長篇小說,顯然是與這個專案所激勵的風氣有絕對性的關係。

在表演藝術界,同樣於 2003 年發起的「追求卓越專案」,徹底打破過往短期程創作計畫的思維,要求團隊必須學習思考二年以後的製作,訓練跨越更長年度的思維,以符合國際上場地預約的習慣。幾年的甄選下來,每年上百件送件申請的團隊,無論有無申請上,都習慣了這樣跨越式思維的引導,對於其未來的穩定性發展有正向助益。

「策展人培力」鼓勵與協助新生代策展人之展覽策劃。

在視覺藝術界,「視覺藝術策展專案」因應著生態不同階段的發展做出多次調整,從單純鼓勵策展人提出具創新性的展覽計畫、至校園巡迴推廣當代藝術、啟動策展人培力計畫扶植新興策展人,到以策展為核心拓展國際藝術網絡,鼓勵專業策展人參與國際展覽事務,將台灣藝術家與作品推向國際舞台。若沒有專案從最初奠定的穩固基礎,如何累積出而後豐沛的創作能量,梳理出一條清晰的發展路線?

在傳統戲劇界,歌仔戲與布袋戲若不是因為專案的加值,不會有機會另外去找編劇和導演,接受外部藝術顧問的輔導,並且花這麼長的時間去排練。到頭來,獲補團隊是從核心的質地整個改變,從寫一份年度計畫都很辛苦,到現在能穩定的申請成為文化部扶植團隊。

在放眼國際的努力上,透過「國際藝術網絡」的推動,引導團隊們去思考,如果一個製作可以從廟口、從替代空間提升到進國家劇院和美術館,那麼下一步是如何把這個在國內很卓越的製作推到國際,如何調整自我面對未來的格局跟方式,從根本改變地域限縮的思維與生態。

至於對新生代勢力的培育,尚靜待著時間的蘊釀,當有一天驀然放眼,果然從新生代到中生代的表導演人才都來自「新人新視野」的平台,或是果然線上活躍的資深策展人都來自當年「策展人培力」的那批年輕人,那時就可以被檢驗了。正如同早年執行了三屆的「科技藝術創作發表專案」,如今回顧獲補助者的名單,對比他們現在在科技藝術領域獨當一面的發展,這個專案起跑的時間點是不是關鍵,這些資源的投入是否正確,這些年的等待是否值得,就一切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