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表演藝術國際交流的現況討論與他山之石──記「旅人藝見」系列講座(1)
2016
03
30
文|賴柔蒨
「旅人藝見」系列講座係由表演藝術聯盟與國藝會於去年底所合作舉辦,邀請多位深具國際交流經驗的策展人、製作人與經理人主講,以多面向的實作經驗,回看台灣在地困境與未來,並重新探問於此出發的國際策略及動能。 講座第一場「台灣劇場市集新想像:從歐陸經驗轉譯」由主講張欣怡(AxE Arts Management 創見藝術管理團隊發起人)與主持人林人中揭開序幕。

2015年底結束巴黎駐村回國,藝術家林人中以〈到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然後呢?〉一文提出公部門與表演藝術團隊如何策略聯盟,以因應國際市場趨勢的想法;同時間,他以「旅人藝見──表演藝術國際交流實作及問題重探」為主題規劃四場系列講座。

前三場由林人中主持,分別邀請創見藝術管理團隊(AxE Arts Management)發起人張欣怡談劇場市集,臺灣數位表演藝術國際續航計畫( Fly Global )主持人孫平談一當代舞團的國際行銷與演出,作曲家暨音樂策展人林芳宜談國內現代音樂的策展;第四場由劇場編導、評論傅裕惠主持,林人中主講,談行為藝術在歐洲的景況與其駐村經驗。

講座與「表演藝術國際交流平臺」、「臺灣數位表演藝術國際續航計畫」合作,在 2015 歲末年終,策展人、團隊、場館、行政、經理人等表演藝術工作者齊聚表盟沙龍,同好聚會的氣氛,講者與聽眾互訴甘苦,互丟問題,面對困境提出各自的觀點與見解。

「旅人藝見」系列講座第一場由創見藝術管理團隊發起人張欣怡主講,從劇場市集與匯演平台為探討議題。(表盟提供)

張欣怡:劇場乃集眾人之力,孤軍難以為繼。

以「臺灣劇場市集新想像:從歐陸經驗轉譯」為講題,講者張欣怡曾任無垢舞蹈劇場、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然後當起了獨立經理人,與舞團、創作者合作。旅居德國五年的她如今成了臺灣表演團隊到歐洲演出時的國際經理人,也因此成立創見藝術管理團隊( AxE Arts Management );自詡為臺規、歐規的轉接頭,張欣怡以她對歐陸的熟悉,協助臺灣創作者與當地的主辦單位合作,降低文化差異造成的衝擊,也能夠以其對當地表演藝術生態的掌握,幫團隊找到對的舞臺,推動更多串連的機會,或作巡演經理從團隊落地開始,安排大小事宜。

大環境的不景氣,文化預算被刪減,歐洲諸國的表演藝術匯演平臺、劇場市集如何轉型成所謂「有機的」平臺,讓買賣節目的商業行為被包裝成藝術的交流,更透過區域聯合的策略,並以促成作品的未來發展為重要任務,吸引全球創作者、策展人、場館的參與;張欣怡介紹五個案例,或許能成為臺灣發展劇場市集的參考。

British Dance Edition 為英國當地的舞蹈匯演平臺雙年展,並限制為本地團隊才能參與徵件。(圖源1)

「 British Dance Edition 」為一舞蹈匯演平臺雙年展,只限英國本地團隊參與徵件,並要求觀察員一定要到現場看演出; 2014 年從 233 件作品中選 180 個節目,吸引全球三百多位策展人、創作者、研究者參加。蘇格蘭政府支持的「 Made in Scotland 」以推廣蘇格蘭本地的舞蹈團隊為任務,在愛丁堡藝穗節期間舉行,兩者互為夥伴關係。

不同於臺灣以文化部作為駐外文化中心的主責單位,捷克將其駐外文化中心納入外交部體系,以捷克文化中心( Czech Centre London )在英國為例,他們將通過捷克藝穗節與捷克舞蹈節( TANEC PRAHA - Czech Dance Platform )肯定的團隊帶到愛丁堡藝穗節,輔以外交系統的人脈網絡,促動國際策展人前往觀賞。 2015 年第一次舉辦的匯演平臺 Moving Meetings Dance ,與荷蘭舞蹈節( Dutch Dance Festival )合併舉辦,發揮加乘效果,活動地點是荷蘭最古老的城市──馬斯垂克( Maastricht ),讓藝文資源不只是集中在首都阿姆斯特丹。

Aerowaves Spring Forward 為當今歐陸最熱門的舞蹈匯演平臺之一,今年度將於4月份辦理。(圖源2)

歐洲最熱門的 Aerowaves Spring Forward

Aerowaves 成立於 1996 年,為歐盟「創意歐洲計劃」( Creative Europe )中一個很重要的平臺,自詡為歐洲舞蹈的資訊交流集散地,共有 45 名會員與夥伴,遍及 33 個國家,以推廣創新的、新穎、突破性的舞蹈作品為首任。其總監 John Ashford 於 2011 年成立 Aerowaves Spring Forward ,為當今歐陸最熱門的匯演平臺。

會員組成以 John Ashford 的人脈為主,網羅一批對舞蹈、表演藝術發展理念相近的專業人士,皆為歐洲境內重要策展人或場館代表。會員每年聚集在一起,一連數日集體觀賞報名團隊的影片,共同選出 20 名最具發展潛力的創作者( Aerowaves Twenty ),每人必須挑選三名創作者到各自的藝術節或場館演出,因此獲選的藝術家至少能巡演 50 個城市,跨越 20 個國家。

Spring Forward 是為期三天的匯演平臺,節目包含該年度與往年的 Aerowaves Twenty 。除了節目有其會員的品質保證外,在經濟不景氣,採購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平臺跨國界、區域綜合的性質讓買家來一趟就能一覽歐洲境內最優秀的舞蹈作品與青年編舞家,讓 Spring Forward 每年吸引全世界三、四百名策展人與場館參加。 Spring Forward 由各會員輪流舉辦,每年在不同城市舉行;2015年由巴賽隆納非常重要的舞蹈劇院 Mercat de les Flors 主辦,該劇院扶植的編舞家與作品也因此獲得較多的曝光機會。

華山藝術生活節以表演藝術為主軸,試圖逐步成為與扮演媒合亞洲區之表演藝術新平台。圖為當時參與「表演藝術Showcase匯演活動」之一的無獨有偶團隊。(圖源3)

Aerowaves 的會員都有場館,或是有藝術節而連帶有固定合作的場館;這些場館對內扶植創作者,對外跨域連結,場館之間互為夥伴關係。當創作者需要場地、行政人員,場館能提供協助,演出時協助宣傳推廣,亦能針對創作者的作品提出巡演建議,並對外找到合適的合作共製對象。場館不只是有出租場地,或販賣國外節目而已;臺灣在不久的將來,即將有多個國家級與地方級場館開幕,彼此該建立什麼樣的競合關係?對外又該如何建立機制,讓臺灣創作者能藉此增加更多國際交流的機會?

John Ashford 曾應應邀來臺擔任台新藝術獎評審,對於亞洲市場也感興趣,希望複製Aerowaves 的模式,以臺灣、日本、韓國的舞蹈創作打開東北亞的觀點,然而亞洲至今仍缺乏區域聯盟的合作機制,使得他找不到對等的合作夥伴。而臺灣的 showcase 華山藝術生活節在第四屆結束後停辦, 2014 年南移改為衛武營玩藝節,其 showcase 部分則於 2015 年停辦,未來尚未可知。臺灣的表演藝術匯演平臺應思考其核心定位,究竟透過匯演平臺,我們希望國際買家如何理解臺灣的表演藝術?我們企圖以何種樣貌來代表臺灣的表演藝術?國際串連上則應考量鄰近中、日、韓、新、香港等地類似活動的時間,發揮區域結盟的效益,提高西方買家來臺的機率。關於劇場市集或匯演平臺的思考應是由點,到線,到面的輻射;畢竟,劇場乃集眾人之力,孤軍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