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的全能藝師—陳勝國
2018
03
26
文|林茂賢
圖|劉振祥攝影
春日,讚頌藝術盛景——第二十屆國家文藝獎特輯
「生活積累、思想修養、語言功底都與寫作有極大關係,心中有感動時,即使有創作的衝動,而無法開卷書寫,倒不如停筆再說,『積之愈厚,發之愈佳』,歌仔戲劇本不外乎如此。」

台灣歌仔戲發展史上,明華園無疑是指標性的歌仔戲劇團。明華園家族劇團是目前規模最龐大,也最具有知名度的民間劇團。明華園戲劇團創立至今已有三代傳承歌仔戲表演藝術,劇團培育多位傑出的歌仔戲演員,歷經九十年歌仔戲演藝歲月,明華園為台灣歌仔戲培養無數的基本現象,也創下許多歌仔戲第一次紀錄。明華園亮眼的表現,是許多家族成員努力的結果,至今明華園仍然是台灣最活躍的民間劇團,現任總團長陳勝福善於經營劇團,孫翠鳳、陳勝在充分發揮個人魅力,此外堅強的製作團隊,一流的編劇、導演、舞台技術,更是明華園歷久不衰的成功關鍵。

陳勝國是明華園的演員、編劇、導演,他兼具演戲、說戲、導戲各項才藝,是一位全方位的歌仔戲藝師。在歌仔戲界鮮有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全能藝人。他是明華園的魔術師,能使演員發揮所長,使劇情展現張力,使演出精采絕倫,更是明華園幕後的靈魂人物。

出身歌仔戲世家,母親許秀花是明華園當家小旦,也是創團團主陳明吉的妻子。或許是命中注定出世來從事歌仔戲表演藝術,當年陳勝國就是在戲院裡出生,童年時期就跟隨戲班四處流浪。由於戲班生活漂泊不定,後來為了求學他必須離開父母寄人籬下。年少時喜歡看漫畫書,閱讀各種小說、演義,他從小就曾自己編寫、繪製漫畫自娛娛人,展現編劇的潛力。

初中時一次戲班在屏東演出,當時擔任武生的演員因故無法上場,陳勝國臨時奉命上台救援,從此開啟了他的歌仔戲表演生涯。衝州撞府的舞台歷練,造就了他的精湛演技,二十歲時即榮獲「地方戲劇比賽」最佳武生獎。陳勝國的演技自然而不浮誇,卻能將扮演的角色傳神地呈現。傳統戲劇的舞台上,眾所矚目的焦點是小生、小旦,而明華園歌仔戲除當家小生孫翠鳳是超級巨星之外,陳勝在的丑角戲,以及陳勝國和陳勝發所扮演的老生,更是演技精湛,令人讚賞。

陳勝國對歌仔戲最主要的貢獻並非在舞台上的表演,而是在歌仔戲編導方面。十八歲那年陳勝國開始嘗試編修劇本,將原本十天一齣的內台戲,改編為兩個小時半的廟埕外台戲,自此投入歌仔戲的編劇工作,後來從劇本改編,轉化為劇本創作,為明華園編寫出許多精采的歌仔戲劇本,這些劇本也都成為明華園戲劇團的看家好戲。

第二十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於淡水雲門劇場

傳統歌仔戲原本沒有文字劇本,而是在演出之前由資深藝人或講戲先生講述劇情大綱,便由演員上場即興演出,這種口述劇情的「幕表戲」,民間稱為「活戲」,演員則根據劇情大綱各自發揮,因此不同演員、不同場次演出的內容會有所不同,對白、唱詞也會各有差異。演員必須仰賴臨場機智和舞台經驗,方能展現精采的演出,活戲雖然自由即興,但因演員功力不同,常會出現結構鬆散,胡拼亂湊的現象。

至於有固定劇本的演出方式則稱為「死戲」,意謂「劇情」、「台詞」、「唱詞」皆「套死」,演員必須依照劇本表演,演員並沒有「創作」的空間,只能在唱功、身段、演技上表現個人才華。民間劇團通常在所謂的「文化場」,即藝文活動公演時才以「死戲」方式演出,平時外台酬神戲則仍以「活戲」表演為主。

陳勝國是明華園戲劇團的「講戲先生」,一般外台廟會小型演出時,以講授劇情大綱方式,指導演員演出情節。由於陳勝國閱讀許多歷史演義、神話小說,加上演出經驗豐富,能將文學作品轉化為戲劇情節,再透過演員的功力,以「即興」方式表演。陳勝國口述的外台戲和胡撇活戲口述劇本,戲碼多達三百多齣,型態則涵蓋神仙戲、歷史劇歌仔戲,口述作品豐富且多元。

歌仔戲自內台戲時期開始編寫劇本,到電視歌仔戲固定文字劇本更為普遍,但文字劇本的「死戲」演出方式並非常態。一九八○年代起,歌仔戲逐漸走入現代劇場,或參與藝文活動合演,此類「文化場」表演,通常有固定的表演時間,且唱詞須打字幕,演出時有固定的情節、唱詞,因此演員必須按照劇本演出,而且現代戲劇講求專業分工,從編導製作、前場演員、後場樂師均有細密的分工,有別於傳統野台自由團主或資深演員一手包辦的情況,而陳勝國即負責編寫明華園總團之文字劇本。

或許是出生民間戲班,長期衝州撞府四海為家,陳勝國總是對劇中的卑微角色,如丑角、老生老旦、精靈等小角色特別關照,諸如濟公、乞丐、狐精、樹精都具有高尚的情操,在《逐鹿天下》劇中,他則將劉邦塑造為丑角,顛覆了傳統妖怪和帝王的形象。所編寫的劇情極富哲理,情節引人深思,在台詞、歌詞中常會不經意出現令人震撼省思的語辭,他的劇本貼近人性、具親和力,內容反映基層百姓的心聲,因為出身戲班,生活在民間,以演戲為生,故最能了解、詮釋基層民眾的思維。

第二十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劇作家陳勝國

陳勝國自一九八二年編寫《父子情深》劇本至今,已創作五十餘齣劇場歌仔戲劇本,其中又以濟公、八仙系列最出名,至今仍擔任明華園劇團總編導,持續創作歌仔戲劇本,無論是口述或文字劇本,他所編寫的劇情總能引起共鳴,深深吸引觀眾。他並非文人雅士,更不是學院出身的劇作家,但卻能掌握歌仔戲觀眾的品味,在他的劇本中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經常只是配角,卑微的角色人物,反而成為他關注的對象。

民間歌仔戲班沒有導演,「講戲先生」就兼具說戲和導戲的工作。陳勝國本身就是明華園的講戲先生,因此自然也就是明華園的導演。陳勝國曾在家族開設的電影公司歷練,因此他也將電影的拍攝手法導入歌仔戲表演中,在明華園的演出常見到電影蒙太奇手法,慢動作、靜止動作,甚至剪接式畫面,都是取材自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這些電影的表現方式,與一九五○年代起的電影歌仔戲截然不同,並非將歌仔戲演出拍成電影,而是運用電影呈現方式來表演傳統戲劇。曾經以《父子情深》、《濟公活佛》、《搏虎》、《劉全進瓜》讓明華園蟬聯四屆戲劇比賽冠軍及編導獎。

明華園歌仔戲的特色是情節緊湊,舞台畫面唯美,並能結合現代劇場元素,陳勝國導演的戲碼,擺脫傳統歌仔戲凡事交代清楚、節奏拖沓流水帳的刻板方式,正是他將電影運用在歌仔戲的表現。民間戲班的演出由於是在廟埕外台,觀眾經常是流動的,因此演員上場總是要先整理亮相,自報家門,劇情常以巧合、宿命交代,遇到困難則以神明救援來合理化情節。明華園的演出捨棄傳統戲曲出場報家門、演員自言自語陳述劇情,而以明快節奏,合乎常理的情節,使傳統歌仔戲符合現代社會步調、思想潮流。

陳勝國善於場面調度,呈現舞台視覺美感,結合現代劇場製作模式,使觀眾更能接受傳統戲劇的表演。許多觀眾會將明華園的演出型式歸類為「金光戲」。其實,歌仔戲在發展過程中,本來就歷經許多改革、融合,使戲劇的內涵更加豐富,而且無論傳統古典或金光創新,只要好看就是好戲,只要音樂唱腔、身段作表的核心不變,這些創新、改變都會讓歌仔戲內容豐富多元,使演出更加精采。

【閱讀全文】歌仔戲的全能藝師—陳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