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國藝會研究發展組、獎助組、線上誌
主編/許祐綸 執行編輯/張舒涵
若「當代」始終是個辯證命題,我們如何去想像與書寫臺灣劇場的軌跡?國藝會發起的「臺灣當代劇場發展軌跡四十年論壇」在今年五月初舉行,邀請學者、評論人、劇場工作者,以不同主題切入,共同探討、書寫臺灣劇場史。論壇前夕,線上誌邀來三組不同世代的劇場人對談,談他們想像中的臺灣當代劇場,更談劇場與自我生命故事的緊密相關。
將美國實驗劇坊經驗帶回臺灣,人稱「吳博士」的吳靜吉,已伴著臺灣劇場走過四十年歲月,他和大二時加入蘭陵劇坊而深受啟發、現從事戲劇教育工作的林于竝聚首,分享自己眼中的臺灣劇場,也回顧劇場在生命經驗裡扮演的關鍵轉捩。 另一場對談中,林于竝和另外兩位論壇召集人黎家齊、傅裕惠,則討論了自己心目中的「當代」,策畫論壇、為這龐大命題形成視角的過程裡,必須面對的折衷與協商。 劇場導演王嘉明、戴君芳,則在傅裕惠的提問下,一同回顧從臺大話劇社到成為劇場中堅的歷程,以及多年劇場路上,各自眼中的「變」與「不變」。
「臺灣」、「當代」、「劇場」、「四十年」,如林于竝言,這些關鍵字皆可為假設,需在不斷的往復辯證中,方能形成觀點、逼近歷史。然而,於劇場發展歷程裡,劃下深深淺淺軌跡的人們,始終持續發生、積累著各自的「此時此刻」──那些點點當下不斷相連鋪展,便成為了我們的時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