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一麟】從螢幕中破框而出,走進現實:《人選之人——造浪者》
2024
02
01
文|謝一麟
圖|大慕影藝提供
2023年,最令我驚喜的一件作品
這齣戲會引起廣大觀眾共鳴,是因為不只呈現競選幕僚的職場生活,更拍出許多造浪小螺絲釘的心情……

比戲劇更戲劇的現實

2023年台灣最神奇的一幕,就是9月14日,郭台銘牽著賴佩霞登台,宣布她為搭檔參選的副總統人選。一齣爆紅戲劇中的總統候選人林月真,飾演該角色的賴佩霞在真實世界要參選。戲劇播畢四個月後,她從螢幕中破框而出,走進真實世界的競選舞台,這幕比貞子爬出電視還驚悚。全世界應該只有台灣才能出現的,比戲劇更戲劇的劇情。

驚奇的前提,就是林月真這角色打動觀眾,《人選之人——造浪者》這齣戲受歡迎,才有機會破框。台灣的政治話題,是各媒體高收視的類型。從戲劇理論來看,角色的衝突是劇情的鉤子,台灣政論節目天天操作的二元對立的戲劇衝突,勾人目光。不過《人選之人》的焦點不是政治人物與諷刺政治,它的定位是職人劇,聚焦在幕後的無名英雄,特別是文宣部門。

劇中主要角色是公正黨部的文宣部正副主任,由黃健瑋與謝盈萱擔綱主線。黃健瑋的角色重要,某種意義上像丑角,但不是為了搞笑硬演。如果說喜劇是讓觀眾看著小人物不斷出糗、藉此得到情緒釋放或心情救贖的話,那麼黃健瑋的演出在全劇有很多時候,是讓觀眾喘息、放鬆、會心一笑。

各色女力的展現

劇中黃健瑋的老婆,也是他真實生活中的太太:蔡亘晏(代表作是電影《咒》),應該有很多人好奇他們在真實生活中的互動。這種現實夫妻一起飾演劇中夫妻的特殊趣味,影視作品有時會玩一下,比如公視《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中的〈聖筊〉,劉冠廷、孫可芳也是如此。

《人選之人》中更有女力展現。劇中好幾位女性的角色設定與表演都好。像是:蔡亘晏的溝通語氣、謝盈萱的霸氣與俠義,還有以前演「花系列」的資深電視劇演員李之勤。廖梨伶演的雅婷也很像,我待過選戰團隊,辦公室中都有這種看來不太起眼、低調,但歷經很多次選戰的資深工作者,以此為業,但不會進到公職裡頭的萬年黨工。袁子芸演的記者,戲份不多,卻有娛樂性趣味。這選角特別,她演過的台灣作品很少,但出現在濱口龍介的電影《在車上》,飾演劇團華裔演員一角,氣質空靈。

飾演謝盈萱媽媽的陳季霞,演員與配音員雙棲。戲份不多,但氣勢很好。特別是後半段的一場掃墓戲,身為人妻、人母、候選人太太(助選員)的三種身分快速流暢的切換,對白自然。這齣戲把王淨拍得很美。給很多大特寫鏡頭,大概是攝影學在探討「肖像照」那種光影審美等級的呈現。

戲如真實

我待過競選團隊,擔任文宣部政策小組。也當過立委國會助理。《人選之人》大部分劇情還原度高,跟真實情境差不多,人物設定、角色長相、情節,比如:唱KTV,在選戰過程中,是很重要、很日常的一環。競選團隊來自四面八方,短時間內要凝聚默契、對內協調、跨部門情誼、team building,就是靠一場一場的唱歌喝酒。本劇硬要挑剔的話,就是稍微過於溫情,真實選舉職場的暗湧鬥爭多,光怪陸離情節每天上演。此外本劇比較沒有著墨的是組織部,俗稱陸戰。也許第二季就可以發展聚焦組織部門的工作日常與角色心境。

你我都是造浪者

我自己的職涯剛好第一(公部門)、二(私部門)、三(非政府組織)、四(媒體)部門的工作都做過,會有一種生態平衡的體悟:真正的民主國家,沒有絕對的權力,其實都是相對的,相生相剋、相互制衡、相互影響。像中央的行政機關,有分配資源的權力,但受到立法院監督;立委修法可以解決很多社會民生議題,但立委還是會看選區民眾的輿論風向;地方民眾對議題的認知與討論,來自媒體或意見領袖、來自非政府組織的倡議。彼此都有影響力,一環扣一環。

劇中選舉團隊的工作者,初衷大多是為了「改變」,堅信自己所做的工作,可以改變社會,讓社會更好。可能不少觀眾都有過類似的理想與信念,有些人還在路上,有些人已經放棄。但造浪者,就是相信同一信念的一大群人,眾人貢獻不同專業,目標一致,萬人划槳,把船開到目標去。這種過程,有種奇幻的魔力。造浪,未必只有政治選舉,眾人一起辦一場超大演唱會、一起拍一部大製作的電影、大型企業的經營等等,都在造浪,都需要造浪者。你我都是造浪者。

與《人選之人》同一個時間,串流平台也播映韓國類似題材的一部戲《造后者》(Queenmaker),韓劇的節奏暢快、場景與服裝精美。但對照比較,台灣的《人選之人》在娛樂敘事中,有著更真實豐富的人情冷暖。這齣戲會引起廣大觀眾共鳴,是因為不只呈現競選幕僚的職場生活,更拍出許多造浪小螺絲釘的心情,及劇中人物隱微溫暖堅定的力量,微光相互映照,聚成更大光亮。每個人都有力量,一個平民百姓的力量未必比總統還小。只要你會造浪。

這齣戲另一個神奇處,就是播映後,隨著劇中人物遭遇性騷擾的境遇,真實世界的台灣,開始爆發各種MeToo事件及社會討論。不管是巧合還是預言,這齣戲已經是2023年台灣的一部分,虛構的浪變成真真實實的浪。

 

本文作者|謝一麟
高雄人。文化及影視工作者。曾任「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總幹事、《報導者》特約記者、文化內容策進院。「三餘書店」團隊。合著有《海埔十七番地:高雄大舞台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