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的林新來神像雕刻修復師,35年來收容了快兩萬多尊的「落難神像」,為祂們保留避難所,高逸軍導演在VR作品《落難神像》的片尾,也拍攝記錄了神力在當代環境下,看似逐漸「靈光消逝」的場景。滿室的神像與斑駁的痕跡,或有部分神像缺失了某些部位,望向神像燻黑的面容,令人不禁想:原本在神龕及廟宇中受到祭祀、展現神力保佑的神像,為何會落難流浪?逸軍回憶起八○年代的成長過程中、年幼時被親朋好友詢問明牌號碼的經驗,於是有了創作討論人心與信仰的作品的想法。當信仰及需求被連結,需求被無限放大所可能造成的巨大失落及反撲力量,在那樣的時代場境與記憶,逸軍藉著數位的媒介,打通了一個通往過往的回憶隧道。
懷抱著這樣的想法構思了腳本及拍攝計畫,而後在VR技術的發展及因緣際會下,逸軍決定將這樣的故事付諸實行。實際開始的階段,他將相關的劇本進行轉換改寫,也產生了將觀眾觀點定在神像視角的設定。觀賞VR作品時,觀者在戴上了頭部顯示器後,可以坐在位置上,環景轉身觀看自身沉浸的場景;同樣的技術目前也被使用於電玩及博物館、美術館的展示教育之中,藉由讓人沉浸於某種想像中的情境之內,彷彿開啟了一道任意門,來到自己想要探索的地方。在《落難神像》中,搭配視角的設定,觀眾成為了神像本身,逸軍希望可以藉此讓觀眾試著從神像的觀點,來觀察身邊來來去去的信眾與信仰、流逝的人間光影,探索人心之內,更深的想望。
對於「抓周」、「落難神像」等傳統事物著迷的逸軍,身處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覺得從自己的文化開始講故事,是一件極為迷人的事情。逸軍早期的動畫作品《抓周》,以嬰兒的主觀視角呈現父母求龍求鳳的渴望之心,藉由抓周這樣的習俗,體現出以伸手觸及的物品預言未來職業及人生狀態,可能只是一種職業與幸福歸屬之間相關連結的迷思。怎樣才算幸福的人生?其實應留待很大的討論空間。藉由這個影片,也可以同時感受到,導演在自身畢業時刻所觀察到的周遭學子們的徬徨心態。祈望於抓周的可能並不只是父母,也是自我對人生的疑惑、恐懼與期待。
而在近作《落難神像》中,逸軍則是讓觀眾化身為神像,從神像製作到一半的那刻起,開始觀察神像製作者的家庭變化與後續主角成長後、家中興衰變化進而引發的劇情走向。無法移動的神像,要如何使用自己的神力影響眾生,或是只能旁觀周遭一切事物的時間流轉,面對人心的慾望投射無力回天?這成為了作品吸引人的特色之一。
這個作品使用了VR及動態捕捉拍攝技術,跨越台北、高雄兩地進行排練與拍攝製作。聊及拍攝過程中遇上的一些趣事,逸軍用「燈籠魚」戲稱演員配戴於頭上捕捉表情的面部動態捕捉器材,低沉的嗓音也因此微微揚起,他分享,演員因為配戴著這樣的器材,在表演過程中需要拉開對戲的距離,「一開始不習慣的時候,常常會有抓不準距離、彼此撞在一起的情形發生。」
此外,VR作品也有著特別的腳本設定方式,因為與一般影片的剪輯思考不同,貿然的剪輯會造成觀眾體驗感的斷裂,因此必須非常小心地拿捏場景轉換的劇情設定,而《落難神像》一片也是因應這樣的需求,將視角釘在神像中,讓觀眾可以跟著不動的神像觀察人間冷暖起落。觀眾在體驗的時候,也可以發現神像的位置在影片中有許多不同的變化:一開始在工藝桌上被製作時的角度較低,給人較為親近的感覺;爾後被供奉在神龕後,呈現出俯視世間的視角,彷彿一切事物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也是因為這樣的普遍認知,讓導演想討論屬於當時代人類慾望造成的偶像崇拜現象,而這些也成為了往後劇情發展的蛛絲馬跡。身處神像主觀視角的每個觀眾,從而可以藉由這樣的角度,了解故事發生的始末,也開始用另一種視角及時間觀點,回過頭來看八○年代「大家樂」風行的景況。當人們發現求神問卜所求的明牌,無法成為帶領自己上天堂的幸運數字時,對於神像的態度翻臉比翻書還快,得不到所求,就轉而將這份怨懟出在神像身上。
片中設定了兩條不同的「影像通道」,無法自行移動的神像及觀眾,經由劇情的推演,在主角發動的情緒動作下遊動於其中。一條通道是神像被貨車載運時途經的高雄巷弄街景、及不斷向身後飛逝而過的連成線的街燈群景;另一條是神像在推車上被推往下一個劇情高潮發生的房間內時,擦身而過的電子遊樂設施世界的移動軌跡。兩條不同的影像通道,可以觀察出許多逸軍設計的巧思,當貨車兩旁的遮雨布拉下,於劇情設定中既可防風雨,又可以避免觀眾在觀賞作品時於影像的花花世界中眼花撩亂至迷途,就算偶爾被路旁閃逝的街燈吸引目光,也會在劇情的引導下,不知不覺的回到原本設定的觀賞途徑上;而推車載運的過程,途經的四周充滿絢爛光影的電玩遊戲場,也讓人再再體驗慾望與刺激無所不在、而神仙難為的態勢。
「起落,
運命,
親像海湧。」
《落難神像》的主題曲《天咧欲暗落來》,由陳育萱作詞、胡宇君作曲、陳虹竹演唱。以台語演唱的歌曲,帶有些許迷幻的電音感,在音樂所營造的空間感之中,跟隨著歌詞的吟唱,情感也翻湧不止,隨著天色逐漸暗下的不只是天光與希望,也仿若神明被主角蒙上了雙眼一般,不忍其看見這樣的世界與舉動。而逸軍也巧妙地藉由了天候與液體的流動,將人與神的情感做了連結,微微小小的細雨、滂沱的澆灌雨勢,以及將人神共同淹沒、人於其中寸步難行跋涉的洪流大水,最後隨著港都的船鳴,傾瀉而出。
2019年製作完成於高雄電影節首映後,《落難神像》在2020年陸續獲邀放映及入選於各國際展演及節慶之中,持續地在不同地區旅行著(包含SIGGRAPH 2020、SIGGRAPH Asia 2020、Animest 2020、韓國富川國際奇幻影展、Imagine Film Festival、Zlín Film Festival等);而作品中呈現的「漆線雕」工藝技法,也在2019年底延伸製作了《神靈活現》AR作品,將顏金益師傅全神貫注的製作手法,呈現在數位媒介之中。「天咧欲暗落來」,這一次,逸軍的作品開始逐漸地點亮了屬於黑夜的「電火」,人心與世代的糾結,在旁觀者的雪亮眼睛下,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