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夢想的盒子──展演空間之可能
2013
01
01
文|高慈敏
打開夢想的盒子——展演空間之可能
「有限的展演空間,無限的夢想希望」,打開門,歡迎光臨,就像打開一只精心收藏的盒子,裡面盛滿的不是財源滾滾,而是無限的夢想與希望。

展覽、講座、音樂、戲劇、電影、文學……,在泡藝文咖啡館是(假)文青的專利、講到藝文場所就想到蚊子館的當代輿論氛圍裡,有一些人,默默地堅持本其初衷,只單純地想要有個地方,讓大家能自在的親近藝術,讓藝術家能自由地揮灑演出。

「有限的展演空間,無限的夢想希望」,打開門,歡迎光臨,就像打開一只精心收藏的盒子,裡面盛滿的不是財源滾滾,而是無限的夢想與希望。有人笑他們痴,有人說他們傻,但這些小小又大大的夢想,之於他們就像是陽光空氣水,賴以維生,不得不行。

新竹──鐵屋頂劇場。(舞次方提供)

在台灣,談到「展演空間」,想到的往往是美術館或表演廳這類較為正式的場域,但在這裡我們要談的展演空間,卻是就隱身巷弄鄰里之間,不用事先買票,隨時歡迎你大駕光臨。它們往往離鬧區不遠,你卻可能總是未到門前即行折返;你也可能常常打從它前頭經過,可能很喜歡它的外部建築與內部氣氛,想著有空要來坐坐,卻從未付諸實行;當然,也可能你總是行色匆匆,永遠來不及停下腳步觀察週遭環境,天天與它擦身而過、視而不見。

在國藝會針對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各類別的補助項目裡,共同有著「展演空間營運」(過去稱「新興私人展演場所」)這樣一個不甚起眼的項目,在補助考量中這麼寫著:「鼓勵不以營利為目的及非商業取向經營的私人展演場所,且讓藝術家能自由發表作品之展演空間提出申請,並兼顧場所使用之公共性,以健全其營運管理並提升其服務品質。」正因為在你我的生活中,其實已然存在著相當數量的這類夢想空間,國藝會才會有這樣的補助項目,希望能幫助這些空間更穩健永續的營運下去。

三峽──甘樂文創。(攝影/謝繕聯)

於是乎,是什麼樣的動念,會讓一個「私人」願意用一己的力量,去經營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讓「藝術家自由發表」的「公共」空間?

前些日子我到鹿港參訪,到了原為日治時期的鹿港街長宿舍時,當地的文史工作者陳仕賢告訴我,鹿港鎮民和政府曾為了整修好的街長宿舍空間要做何用途起了爭論;有人說,這個空間用做咖啡廳最好,也有人說,拿來做火鍋店也不錯。當時陳仕賢就寫了一篇文章,說:「鹿港不缺一間咖啡廳,鹿港也不缺一間火鍋店,鹿港最缺的是什麼?我們都跟人家說,鹿港是多麼有歷史文化的一個地方,但人家到了鹿港,卻看不到我們的歷史文獻在哪裡!所以,鹿港缺的,是一個鎮史館。」他的理念很快地被鎮長和居民們接受,因此今天的街長宿舍,是個保存完好、收藏大量鹿港珍貴文史資料、每個角落都有故事可說的鎮史館。

我想,每個展演空間的開始都有一個屬於它們自己的故事,而究其動機,不外乎是基於對在地的思考,想要保存即將失去的、想要注入原本缺乏的、想要自己居住的地方更為美好;也因之,每個展演空間都有各自想要達成/追尋的目標與理想,而它們所蘊含的能量,也許在一時看來很微小,在長遠卻是無限大的!所謂「夢想的力量」,指的絕不是做白日夢,而是從一個願意開始付諸行動的「人」開始:

喜愛音樂的陳室融,看到音樂環境的匱乏,就把自己家的客廳改建成有如專業演奏廳的「涴莎古典音樂沙龍」;一群科技人組成的素人舞團「舞次方」,因為在新竹找不到合適的表演空間,就共同把一間頂樓加蓋的鐵皮屋轉化成「鐵屋頂劇場」;王麗萍有感於虎尾沒有一家以書籍為主的書店,就買下了一棟1940年代的老房子,整理成「虎尾厝沙龍」;鄭慧華與羅悅全,作為當代藝術圈與獨立音樂界的資深策展人,為了替藝術家找尋實驗性展演空間,就在公館的老舊旅社裡孵育了「立方計劃空間」;林峻丞和朱羽涵從台北回到老家三峽,為了陪伴山上環境艱困的孩子們成長,提供他們多元學習的資源,就將老街附近的百年古厝打造成「甘樂文創」。

台南──涴莎古典音樂沙龍。(涴莎古典音樂沙龍提供)

雲林──虎尾厝沙龍。(攝影/陳明輝)

附帶一提的是,在2009年與2011年的《國藝會雙月刊》當中,也曾經以「如果在城市裡,遇見一個藝文空間……」和「生活裡美好所在的可能」為題,報導過一系列由民間營運的藝文空間。我們相信/期許,像這樣懷抱著無限夢想、為人類環境增添更多可能的藝文空間,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將會愈來愈多。

就讓我們一起用最誠摯的支持與擁抱,回報他們的一片真心吧!

--------------------------------------------------------------------------------------

※ 精彩案例回顧,歡迎點擊下載:

《國藝會雙月刊》2009年4月號:如果在城市裡,遇見一個藝文空間……PART I
 豆皮文藝咖啡館:豬狗混種的跨界行動藝術
 新浜碼頭:高雄鹽埕的藝文停靠港
 台灣新藝:藝術家自己打造的藝術舞台
 文賢油漆工程行:南方的藝術交工與改造

《國藝會雙月刊》2009年6月號:如果在城市裡,遇見一個藝文空間……PART II
 伊通公園:街道裡的前衛藝術通商口岸
 新樂園藝術空間:台北鬧區裡的青年藝術社群
 竹圍工作室:淡水夕照下的迷宮花園
 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TIVAC):給我影像其餘免談
 十方樂集音樂劇場:現代音樂發展的主流空間

《國藝會雙月刊》2011年8月號:生活裡美好所在的可能(上)
 深巷中的秘密花園│57藝術工作室
 找回一種美好生活的價值│ÉCOLE學校咖啡館
 親愛的,我把空間搞大了│非常廟藝文空間
 城市角落的幽默之光│卡米地喜劇俱樂部

《國藝會雙月刊》2011年10月號:生活裡美好所在的可能(下)
 因為對書的愛情而存在的⋯⋯│小小書房
 空間裡不只展覽,還有人情味│北風藝廊
 不只是showroom│就在藝術空間
 我們地下的秘密,是城市的基地│再現藝術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