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藝文空間新踏查路線
2013
03
01
文|蔡淳伃
圖|B. B. Art、尼克工作室、海馬迴光畫館、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陳文榮、蔡淳伃
打開夢想的盒子III——創藝聚落之可能
中西區裡的海安路、神農街及正興街是台南必遊藝文景點,旅遊旺季時人潮擁擠之盛況,與平時悠閒的步調大異其趣。而自火車站前成功路至永福路一帶,則是在遠離觀光客聚集之處,另一獨特的創藝聚落。這裡的藝術與人文因子靜靜的在老屋裡發光,等待我們發掘。

以小吃及古蹟聞名的台南,不僅在地人以此為傲,來到台南的觀光客往往也以美食及傳統文化為重點遊覽,遊歷此地獨有的文化饗宴。然而除此之外,當代藝術及文創商品的發展,近年來也在古都漸起風潮,帶給老地方嶄新的面貌。

左圖:齁空間外牆壁畫(攝影/陳文榮)。 右圖:B. B. Art陳列李小鏡作品《Circus Bird》及文創商品。(攝影//蔡淳伃)

台南舊稱「府城」,其範圍於現在台南市中西區中,是清朝時期政經發展中心所在,,而日治時期於此設置的圓環周邊,也開展成許多市場及商圈。然而隨著生活型態及市政規畫等改變,原先引領台南流行的中西區漸漸流失商家及人潮,留下一間間的廟宇及老洋房,成為過去繁華的見證。不過近幾年來,藝術的種子卻紛紛回流生根在中西區。許多藝文愛好者因為出於對老屋的熱情、低廉的房租及與老屋主的交情等因素,將老屋整修改為藝文空間,進駐台南最老的區塊。現在中西區裡的海安路、神農街及正興街是台南必遊藝文景點,旅遊旺季時人潮擁擠之盛況,與平時悠閒的步調大異其趣。而自火車站前成功路至永福路一帶,則是在遠離觀光客聚集之處,另一獨特的創藝聚落。這裡的藝術與人文因子靜靜的在老屋裡發光,等待我們發掘。

台南市成功路至永福路一帶藝文空間踏查路線。(尼克工作室繪製)

海馬迴光畫館

成功路上一家家補習班林立,在眼花撩亂的大型招牌中,你可能會忽略一個鏤空出優雅小海馬的鐵鑄小招牌,上面寫著令人好奇的六個字「海馬迴光畫館」。「海馬迴」是大腦中轉換影像訊息為長期記憶的器官,而「光畫」則指藉光影變化為創作內容的攝影藝術。

左圖:海馬迴光畫館騎樓裡的招牌 。(海馬迴光畫館提供)。 右圖:林玉婷《關於閱讀,我想說的是…》展覽「料理體驗工作坊」(海馬迴光畫館提供)

作為台灣罕見的攝影藝廊,海馬迴光畫館致力於邀請國內外知名攝影家展出,中南部的攝影愛好者無須遠赴台北,便可欣賞到李旭彬、陳伯義、沈昭良等當今活躍的攝影藝術家之作。此外,這裡也提供年輕藝術家展示作品的機會,例如2012年林玉婷《關於閱讀,我想說的是…》展覽,便將小說內容轉化成一道道只能用眼睛品嘗的料理,並開設「料理體驗工作坊」,讓參與觀眾自己動手體驗藝術家如何以發泡材料創作。除此之外,教學課程是這裡的一大特色。除有傳統及數位攝影教學,獨有的暗房體驗、影像書寫、氰版印相課程,由體驗到深入學習皆可在此獲取所需,在這「人手一機」的攝影普及年代同時提供深度及廣度。

左圖:氰版印相課程 (海馬迴光畫館提供)。 右圖:暗房體驗 (海馬迴光畫館提供)

B. B. Art

行經舊時為布行商家群集的民權路,一棟保有歲月痕跡的石綠色老屋正敞開鮮桃紅色大門,歡迎你駐足前往。營運至今最受矚目的台南新亮點「B. B. Art」前身為台南第二大的華洋百貨,負責人杜昭賢挑選適合這八十年老屋的藝術品,不設限風格國籍,包括李小鏡、侯俊明、草間彌生、五月天阿信等人之創作,皆為展示作品。入口巨大藏著地球的扭蛋機,鮮艷的彩色同心圓,微微搖擺的人臉金屬藍鸚鵡,無一不吸引著目光。展場一隅擺放的文創商品,暗示藝術可以簡簡單單地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左圖: B. B. Art一、二樓立面 (B. B. Art提供)。 右圖:一樓當代藝術展演空間—阿信《最後的扭蛋機》 (B. B. Art提供)

一、二樓的開放式天井加上中庭延伸為實驗劇場,提供南方表演藝術空間不同的選擇。二樓的咖啡空間有寬敞的吧檯,也有迎著南方暖陽的座位,在這裡,你可以看見藝術品流動在空氣中與咖啡香共舞。走近二樓天井,「呼吸廊道」中的水管聲音裝置藝術奪人耳目,盤根錯節的彩色水管像是小精靈遊戲裡的迷宮,不僅與屋子本身的外露水管有了對話,也用聲音串起整個空間。在B. B. Art裡,處處都有驚喜等著爆發!

左圖:一樓劇場空間─席時斌作品《愛情之馬 》(B. B. Art提供)。右圖:二樓呼吸空間─蔡坤霖作品《B.B.聲態》(攝影/蔡淳伃)

齁空間

一扇工程臨時搭用的鐵皮上被漆上藍色,上面還繪有「徵友啟事 無誠勿試」的人型畫,「齁空間」在永福路上的老社區顯得特別搶眼。這裡每一面外牆都留下歷次展覽藝術家的塗鴉壁畫,後方空地更大方擺著「海產王.復興漢工作室」創作的黃色潛水艇,一旁的高樓、廟宇及斷簷殘壁,配合潛水艇超現實浮出水面停靠於此,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和諧感。

左圖:許哲瑜於齁空間旁所創作的搶眼繪畫 (攝影/蔡淳伃)。 右圖:位於齁空間後方空地「海產王.復興漢工作室」創作黃色潛水艇 (攝影/陳文榮)

自2012年1月成立的齁空間,過去一年展現令人讚賞的爆發力,與「奧德賽工廠」及「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等團體合作,一連舉辦多場在地與越南、泰國、日本、美國等藝術家交流活動,並以行為、聲音、裝置藝術等多元形式為展覽主軸,不設限自身發展的框架。齁空間企圖找出台南替代空間之特殊性及當代藝術的發展可能,在不缺乏展示空間的台南,他們要發掘獨特的在地性並與之連結。

左圖:齁空間外牆壁畫《南國‧國南 台越藝術交流》。紅白線條與藍綠黃色塊配合石牆上的原生的雜草帶出震撼的生命力。 (攝影/蔡淳伃)。右圖:置於鄰近全美戲院外《赤崁男孩》展覽海報。過年期間所舉辦的特展《赤崁男孩》是與社區連結的一種試驗。 (攝影/蔡淳伃)

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

同樣位於永福路上的「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隱身在「My Beverages」飲料店之中,My Beverages的慵懶舒適與草埕的展示空間相互應,因此這裡沒有一般「白盒子」展覽空間所產生的距離感,觀眾能自在且愜意地欣賞展覽;只需一杯飲品的花費,便可用眼睛收藏當代藝術家之傑作。

左圖:「My Beverages」一隅 (攝影/蔡淳伃)。 右圖:現正展出林晉弘個展「萬獸無薑」。作者瘋狂的想像靜靜地掛在老屋牆上。 (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提供)

自2011年成立以來,以穩健腳步策劃計畫性展覽,邀請新銳藝術家一同關懷在地的人文藝術。在2012年朱盈樺《記憶編碼:台南》駐市計劃中,創作者用類似遊戲「你要去哪裡?」的隨機方式請路人各推薦一家台南的小吃店,推薦者對該店的味道與回憶,藉著手繪地圖與故事的述說譜出台南在地獨有的樂章。

朱盈樺《記憶編碼:台南》。(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提供)

隨著新興藝文空間陸續進駐,「創藝」的發展由點漸連成線,未來台南美術館也預定設點於永福路一帶。這些步行可及的空間或許能成為到台南「慢遊」的新景點,也望能成為在地人的廚房,自由地從中獲取生活所需的精神糧食。

 

參觀資訊:
海馬迴光畫館 週三至週日13:00-20:00
    台南市中西區成功路83號2樓
B. B. Art 週二至週日11:30-21:00(週日至20:00)
    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48號
齁空間 週三至週日 14:00-20:00
    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63號
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 週一至週日11:00-22:00(週五及週六至23:00)
    台南市永福路二段142-1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