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奢華的藝術小鎮──小型藝廊支持在地藝術家
2013
12
02
文|林珮芸
圖|林珮芸
小型藝廊最大的優勢是「確保藝術的原創性與活力」,如同小農系統,小規模的創作、不被商業市場所控,找到品味相同的合作夥伴,這是我看見藝術小鎮的成功模式。

麻州最美麗的一隅

初次聽到麻州(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馬上聯想到波士頓、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這裡是數任美國總統的發源地,也是女作家艾蜜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的故鄉。鄰近紐約,原名意思為「一個很大的山坡地」,四周環繞著森林、小丘,最高峰為3900公尺。許多當地人以麻州為榮,不只是因為這裡有眾多高等學府,更是美國文化、藝術的發源地。

位於麻州西邊的柏克郡(Berkshire),是一顆精緻奢華的珍珠,這裡保留有傳統的文化,是許多重要藝術的發源地,例如美國第一個舞蹈藝術節「雅各枕舞蹈藝術節」(Jacob's Pillow Dance Festival)、「莎士比亞劇團」(Shakerspear and Company),而改編為電影的小說《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女作家伊迪斯華頓(Edith Wharton)生前最重要的住宅,就在柏克郡南方的小鎮——黎尼克斯(Lenox)。

Lenox小鎮值得用整整一天的時間在街上慢慢消磨。

歐洲觀光客賞楓首選地

十月楓紅的季節,吸引大批歐洲觀光客到這邊渡假;甫從紐約市移動到Lenox的我,一路上明顯地感受到氛圍的變化。大片的森林瞬間吸引我的目光,當巴士抵達Lenox小鎮,和煦的陽光令人愉悅。放眼看去,鎮上散落許許多多的藝廊(gallery)、精緻餐廳、咖啡店、書店、兒童服飾店、有機商店。走進一家親切的咖啡店,稍作短暫歇息,看見布告欄上張貼著琳瑯滿目的社區消息、瑜珈課程,嗯,我知道這裡是一個和紐約很不一樣的地方。

這是一個台灣旅遊書上沒有提到的地方,卻是歐洲人鍾愛的旅遊勝地,原因不難明白,因為這裡有怡人的自然景觀、適合進行戶外運動、更吸引人的是,這裡有濃厚的藝術空氣。據說夏天Lenox小鎮盛況空前,即使是十月的秋天,還是可以看見一輛輛大型遊覽車。不同的是,小鎮僅僅接受限量的觀光客,因此不會發生塞車、烏煙瘴氣、吵雜的情況。緩慢的步調,最適合和親密的人一起走走、看看。

藝術小鎮的魅力

我是抱著探索的心情走訪小鎮,選一個陽光流洩的午后,避開觀光人群,恣意地在不同的藝廊觀賞,幸運地是,恰巧遇見不太忙碌的藝廊主人,有機會可以多聊幾句,也挖掘了一般人聽不見的精采故事。首先就從Hoadley Gallery開始吧!Hoadley Gallery可說是中型的社區藝廊,將近29年歷史,對Lenox小鎮來說,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創辦人Thomas Hoadley本身也是陶藝藝術家,擅長製作絞胎瓷(nerikomi)花器(註:日本傳統技藝),利用石膏原始質地和色彩的變化,創造出有機的趣味性。Thomas Hoadley蒐集了美國深具特色藝術家的作品,在藝廊做季節性的展示。簡單的空間中,節奏性地規劃有水彩畫、攝影、珠寶、圍巾、器皿、花器等,是一個豐富收藏且企劃性強烈的藝文空間。


近29年歷史的Hoadley Gallery是中型的社區藝廊,創辦人Thomas Hoadley本身是陶藝藝術家,希望將藝術帶入生活。

玻璃藝廊與葡萄酒的交融

Church Street大道上是藝廊主要的集中地,大約十步的距離,馬上看見另一家有趣的小型藝廊,名為Wit Gallery,有大約14年的歷史,最早是展示大型玻璃藝術品的地方。親切的銷售經理Monica得知我的來意之後,熱心地為我解說,讓我受寵若驚。

年輕美麗的她在藝廊工作已有五年時間,主要工作是和老闆琳達一起挑選有潛力的藝術品,當我問到「通常都去哪邊找藝術家呢?」,她笑笑說「有很多管道,雖然我們時常收到藝術家毛遂自薦的照片或是網站,但我們傾向於親眼看到作品,最近我們固定會去瑞士的巴塞爾藝博會(Art Basel)」,然後是一陣爽朗的笑聲「當然,我們不會選那些已經很有名的天價作品,我們希望藏家是真正喜歡作品才購買。」經理Monica補充。

因為喜歡藝術,所以從事藝術品銷售工作,而這份工作最大的滿足來自於,做為藝術家和收藏家之間的橋梁。「客人喜歡聽我解說作品。」Monica自信地說,如同藝術經紀人必須親眼看見作品一般,收藏家喜歡聆聽真正懂得鑑賞藝術品的專家,分享她個人的心情與感動。「我知道許多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會在一夕之間暴漲,但那不是屬於我的工作範圍。」Monica搖搖頭說。

而當提到Wit Gallery和其他藝廊最大差異時,Monica慧詰地指著身後的酒架說「這是我們獨特的藝術品」。原來那是一個用木頭或是鐵製的葡萄酒架,不同於一般酒櫃或是酒瓶展示架,那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Monica分享說「酒瓶也算玻璃藝術的範疇,我們不只賣酒架,也買優質的葡萄酒」。

藝術與生活無法分開,當客人在附近的餐廳喝到不錯的葡萄酒,餐廳員工會推薦他們到鄰近的Wit Gallery買酒,而酒架順理成章被納進選購清單。「我們的目的在推廣藝術品,這些酒通常不會太貴,是來自安心的酒莊或是家庭型農場,是妳我都會喜歡的,那種可負擔的起的葡萄酒」。在離開Wit Gallery時,Monica指著街角說,那是我們另一家分店,一定要去看看。當我再次回頭看見藝廊裡的玻璃藝術品時,閃閃發亮、透明折射的美,竟深深打動我的心和視覺。

童話般的猶太藝術商店

Lenox小鎮一點也不大,不一會兒就看見了另一家分店Lenox Judaica,一進門遇見同樣年輕美麗的創辦人琳達(Lynda Strauch),這是一間風格迥異的藝術商店,不同於Wit Gallery的展示功能,Lenox Judaica比較像是鄰家女孩般,拉著你的手說「妳看,好看嗎?」。琳達忙著接聽電話,但也抽空告訴我「這些都是猶太藝術品,這附近有很多猶太人。」眨一下眼,她繼續回到電話。

鮮少接觸猶太藝術的我,驚豔於那色彩繽紛、充滿童趣與想像的圖案,Lenox Judaica佈置成一個童話王國,小巧精緻的珠寶與彩繪藝品,頓時間讓空間充滿生氣與活力。望著玻璃架上一幅幅馬賽克壁飾、布製帷簾、擺飾品,我突然羨慕起麻州人,可以在這樣美麗、用心與藝術的環境生活;而我也同樣可以理解小鎮居民對於在地文化品味的驕傲、自信。

童話般的猶太藝術商店,小巧精緻的珠寶與彩繪藝品,頓時間讓空間充滿生氣與活力。

是書店也是酒吧

Lenox小鎮值得你用整整一天的時間在街上慢慢消磨,這裡有各式各樣的美食餐廳和咖啡廳,你可以選擇室內座位,也可以在戶外享受溫暖的陽光,欣賞閒適的路人,自己也成為美麗街道的風景。街道上唯一的一家書店,讓觀光增添些優雅氣質,名字就叫做「一家書店」(The Bookstore),恰好在街尾轉角處,這是一家書店,也是一間酒吧;你可以選擇一本好書,佐一杯好酒細細品味。

最讓我心服的是,「一家書店」的空間設計時尚、新穎,每當客人走進店裡,書店人員不吝於與你閒聊兩句,無論是科學、商業、園藝、古典文學、人文科學;新書、舊書;平裝書、精裝書通通俱全。書店一隅還設有兒童區,家長可以陪著孩子舒舒服服地坐在地板上,享受閱讀的美好時光。

這是一家書店,也是一間酒吧;你可以選擇一本好書,佐一杯好酒細細品味。

商業與文化 用藝術品來說話

藝廊的作品也許來自北美各地,但這些藝廊最大的共通處,就是支持在地藝術家。小型藝廊最大的優勢是「確保藝術的原創性與活力」,如同小農系統,小規模的創作、不被商業市場所控,找到品味相同的合作夥伴,這是我看見藝術小鎮的成功模式。

很難用短短的篇幅介紹Lenox小鎮,在與店家聊天的過程中,我知道小鎮過去的繁榮,但因為2008年的金融風暴,許多商店被迫關閉,行進的路上,可以看見不少店家門口寫著「出售」的招牌。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我都親身走訪過這些曾經興盛,但日漸沒落的觀光小鎮。很難說明這樣複雜的心情,而我也聽到不少店家抱怨政府的怨言。當經濟榮景時,大批的觀光客得以支持精緻小店;然而,當經濟蕭條時,藝術成為負擔不起的奢侈品。只有真正愛好藝術、能夠多元發展,跟上時代轉變的店家,才能存活。

藝術觀光 吸引真正的鑑賞者

我想起Monica所說,為了銷售藝術品,必須充實專業知識,找到符合藏家品味的作品;和餐廳合作舉辦品酒活動,開發多元通路,重視網路族群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求生本領。以觀光為主的小鎮,不急於吸引大量的旅客,但希望透過藝術文化,篩選真正有品味、教育程度高的顧客;慢錢(slow money)也許很難賺,但卻是永續且長遠的方向。戶外咖啡座,對面來自瑞士的一對母女朝著我微笑,說著可能是瑞士文還是德文的語言,在時空交錯的瞬間,我彷彿感受到一種共通的語言,那是真正對於美學、品味、價值的信仰,一種用錢買不到的精緻藝術。

 

參考資料

Hoadley Gallery 社區藝廊
http://www.hoadleygallery.com/

Wit Gallery 玻璃藝廊
http://www.thewitgallery.com/index.html

Lenox Judaica 猶太藝術商店
http://www.lenoxjudaica.com/

一家書店&酒吧
http://bookstoreinlenox.com/

雅各枕舞蹈藝術節
http://www.jacobspillow.org/

作家 伊迪斯華頓故居
https://www.edithwharton.org/

觀光資訊
http://berkshires.org/

交通
http://www.berkshirerta.com/index.php
從紐約市搭PETER PAN巴士,大約四小時車程
下車地點 Lenox(Town Hall)

 

作者介紹
林珮芸,英國現代戲劇碩士,倫敦Goldsmiths University交換生、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定期於有機誌、GREEN雜誌、全球華人藝術網專題撰寫。主題關注藝文、環境、國際、創意、生活美學。專長是採訪農夫和藝術家,目前為自由撰稿人。
愛特簡單生活工作室@SIMPLE部落格。聯繫請寄 Atsimple090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