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新興藝文空間,陪你一起過新年
2014
02
01
文|簡逸君
圖|簡逸君、根號提供
藝文發福 馬年行春
隨著新年假期到來,本文將介紹三個位於台北地區的新興藝文空間,推薦給即將待在台北城內的讀者,拜完年、團完圓,上街走春一下吧!

過去一年來,台灣非都會地區,出現許多地方性的獨立書店或藝文空間,其可能受到政府政策鼓勵影響,抑或個人對自我生涯規劃的轉向、青年回鄉等因素,而台北,作為藝文資源高度集中的區域,2013年底至2014年初,仍有新興的藝文空間相繼出現,同時展現了更多元複合的運作概念。隨著新年假期到來,本文將介紹三個位於台北地區的新興藝文空間,推薦給即將待在台北城內的讀者,拜完年、團完圓,上街走春一下吧!

一、水牛書店:讓生活過得更好

曾因眾多政商名流、文人居住而有名人巷之稱的瑞安街,2013年11月底,冒出了一間很有鄉土味的店,從外觀望去,店中央有刻著「水牛書店」四大字的木招牌,店左邊砌了一圈紅磚牆,裡頭插著秧苗,一旁黑板上寫著:全身、半身、腳底按摩,視線再轉向店右邊,一籃籃待售的葉菜、蕃茄、地瓜,還有一臺碾米機,不禁讓人疑惑,這到底是家賣什麼的店?

的確,初始在定位上,水牛書店就是一家「不只賣書的店」。關於書店,要自前立委羅文嘉在2012年夏天,接手具五十年歷史的水牛出版社談起,承接出版社後,羅先生將位於桃園新屋的舊家,改建為水牛書店新屋店,原期許為故鄉添一間書店,但因考量新屋地區的市場不足以支撐經營一家書店,因此他選擇放棄市場,改以募集二手書及和圖書館合作的方式,開啓「以書換書、借閱十本書換一本書」的社會企業運作模式。

與此,水牛書店台北店的出現和定位也就相對清楚,店長廖志墭表示,「瑞安店定位在扮演一個城鄉窗口,希望將城市豐沛的資源匯集,然後送往鄉下,同時,也把鄉下的好東西帶到台北來」,原本規劃將瑞安店作為一個集散地,透過每週貨車往返,交換桃園種植的稻米和台北捐贈的二手書籍,意外地是,新屋的小農蔬菜,反倒成了目前每週末台北店內最暢銷的商品。  
    
占有店內一半空間的視障按摩區,是瑞安店另一大特色,有感台灣視障按摩者工作環境品質不佳,羅先生希望書店創造一個對弱勢者相對友善且專業的工作環境,廖志墭說,「店內原先預設的成果需要時間醞釀,但我看到立即成果的是一般人對視障者的認識,在這呈現一個非常友善的狀態」。

羅先生開創一種新嘗試,打破過去出版社以社長為核心,將水牛轉型成不同事業體結合的社會企業品牌,透過眾人力量,讓水牛不單是出版,還有複合式書店空間、小農、弱勢團體工作權等項目。事實上,瑞安店由內而外許多設計,都蘊含了故事和巧思,不論是具體可見的玻璃密封舊書意象、象徵城市一方田的水稻田、老樟木書桌,到視障者們提供的按摩、咖啡服務等,廖志墭說這些,「都是為了讓生活過得更好」,店內許多角落都是風景,只待有心人來發現和體會。新的一年,水牛文化事業也將一如水牛精神,動作不快,但一步一步往前。

過年開放時間:
1/29小年夜-2/2年初三,店休五日
2/3年初四(週一) 13:00-22:00,2/4年初五(週二) 10:00-22:00恢復正常營業
水牛推薦:我愛你學田米香、新龍公園、台灣昆蟲館

水牛書店是一家「不只賣書的店」,透過每週貨車往返,交換桃園種植的稻米和台北捐贈的二手書籍。

二、RADICALSIGN根號:給無盡可能一個開始的空間

只要使用根號,就能給無窮的數字、肉眼看不到的數字一個明確的身分。
——小川洋子《博士熱愛的算式》

為何取作「RADICALSIGN根號」?如其簡介文字意為,「給無盡的可能一個開始。有一個空間,想找到一些特別的、有趣的存在,並將這些一點一點的堆砌起來,為想像找到一個位置」。

說得更清楚些,根號指稱了兩個意義,一是傳達開放具包容力的抽象概念,二是稱呼一個相對具體的單位和空間。根號象徵一個概念、一個號召,邀請有志人士一起來玩。如何將一個個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可見,對旁觀者來說,過程中可能有很多疑問與猜測,但也因此產生更多想像和討論空間,而這正是根號期待來到此地方的觀眾能夠產出的部分。

空間主人焦正德和周玲霞,受到多年於國外(特別是日本)看展經驗的影響,其認為,在親近或體驗藝術時,應該沒有必須先懂什麼事情的門檻,因為,重點不在於知道藝術家在做什麼,而在於「去體驗平常沒有辦法體驗到的事情」。焦正德表示,台灣人看展或想事情多半較直線思考,例如提及一個攝影展,接下來一般人就會想到有東西掛在牆上,而較少去想到其它的可能,「我們空間希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模糊你的腦子,打破ABC直線思維,而第一步驟就是把A拿掉。」

也因此,初來到這個空間,如周玲霞所說,「就像是一個愛麗絲夢遊的體驗」。首先,你會發現它位在一個不小心就會錯過的舊公寓裡,接著,你必須要按下一個三樓電鈴,爬上經過二樓鄰居家門,然後,在開始出現懷疑時,抵達一個有點異次元感的空間。開幕展「TOO YOUNG TO DIE——城市幽靈地景」,是焦正德累積了二年多的作品,「我們沒有先特別講這是一個怎樣的展」,其認為,民眾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希望讓每一位個體能自行尋找在展覽中感受到的部分。
 
年後,根號空間首先將有一個品酒結合展覽的活動;5月下旬,將推出一檔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複合性展覽;年底,根號還將主辦一個包括攝影內容、展示方式及評審組成,皆標注多樣性概念的攝影比賽。強調高度包容力與低限制的根號精神,新的一年希望產出越來越多討論,焦正德強調,「無論是單一個體或群體有非常豐富的多樣性,根號都歡迎你來」。

過年開放時間:
11:00 - 17:00,採預約制,請先電聯,02-2364-2306。
根號推薦:Sense30、直物生活文具

空間主人焦正德表示,「我們空間希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模糊你的腦子,打破ABC直線思維,而第一步驟就是把A拿掉。」

三、Solo Singer:靜靜遊走,巷弄生活

北投,台北郊區,沿著曲折的溫泉巷漫步,有一棟年過半百的三層樓老旅社,它靜靜地站在那裡,一直在等待誰的到來……

在台南,有「老屋欣力」,在台北,則有「老旅店復興計劃」,一群時常在國外旅行的朋友,因有感老旅社沒落,遂將位於北投溫泉路的賓城旅社透過「以空間保存和創意再造為出發點,將旅行結合藝術、設計及生活創意」的方式,賦予舊空間新生命。改造後的賓城更名為「Solo Singer Inn」,修復後的房舍,以「自己的房間」為題,邀請18位藝術家進駐創作,詮釋對老房舍的回憶,也讓入住旅客能體驗獨一無二的居住經驗。

2012年正式營運後,Solo Singer希望有機會拓展更多公共空間,管家阿璇說,「因為以前房間都較小,我們希望開放更多公共空間讓客人可以像家一樣使用,最主要也希望來居住的客人,彼此可以有交流的機會」,因此在隔年夏天,位於旅社巷口的「Solo Singer Life」空間遂而啓動,並於今年一月正式開放。

「最早想法有點像是旅館延伸的客廳,但也有思考作為一個對外開放空間」,Life空間一方面供作旅客使用早餐、彼此交流,另一方面也規劃舉辦音樂、展覽活動,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北投的人事物。事實上,團隊起初決定要做旅社復興計劃時,就已密切地跟陳明章音樂工作室、青硫社等在地團體作聯繫。關於空間的操作定位,「我們希望展覽是可以跟在地有連結的,不論是人跟北投的連結,或本身東西跟北投的連結」阿璇說。

也因為如此,Life空間的第一檔展覽「跟著月琴 遊走北投」,相當自然地就促成,由在地文史工作者楊燁老師,和出身北投、近年致力推廣月琴的陳明章老師發起,目前在Life空間的月琴展,是去年夏天「台灣月琴民謠協會」於北投溫泉博物館的續展。一把把木製月琴,和一個個北投代表性的景點,透過楊燁老師的畫筆,串聯成一條散步地圖。楊老師推薦過年期間來到北投的朋友,可以先到Life空間欣賞展覽,再至實際地點,更能體會這些風景背後的故事。

目前Life空間提供有簡單的點心飲品,同時也販售有果乾、雜貨等商品,其都是來自台灣各地或北投地區朋友所生產的。2014年,Solo Singer希望兩個空間可以更穩定的運作,也期待有更多人走進這個巷弄,認識北投在地文化。

過年開放時間:
週二~週日,早上9點到下午5點
Solo Singer推薦:紅茶、北投市場、北投公園、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圖書館

Solo Singer Life空間的第一檔展覽「跟著月琴 遊走北投」,將一把把木製月琴,和一個個北投代表性的景點,透過楊燁老師的畫筆,串聯成一條散步地圖。

不論是水牛書店透過社會企業概念,結合出版社、書店空間、視障按摩,或是RADICALSIGN根號所希望促成的多樣性展覽概念,以至於Solo Singer團隊將傳統旅店結合在地文史、巷弄生活的空間復興計劃,從上述三個空間的例子,可以看見台北地區的藝文空間在操作所謂複合式的概念上,越趨多元且開創,此也為所謂的藝文空間,拓展出更多詮釋的可能,新的一年,期待有越來越多與空間相關的概念被嘗試、被支持,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更豐富的對話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