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山丘
才發現無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喚不回溫柔
為何記不得上一次是誰給的擁抱在什麼時候……
坐在舞台抱著吉他緩緩輕唱的李宗盛,創作曲〈山丘〉的歌詞一句句從他口中流瀉而出,這些文字隨音律投射在舞台後方,同時間文字光影也填滿了小巨蛋內部環場,強烈的意象為2014年末台北小巨蛋李宗盛演唱會帶來了最高潮。這組大型的燈光裝置,出自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的手筆。這並不是黃心健第一次與國內流行樂手合作,早在2004年即與周杰倫合作〈無與倫比〉演唱會VJ影像,以及2013年與周華健合作〈江湖〉專輯新歌發表會的互動表演,而這次與李宗盛的合作契機,一方面是因為之前與周華健團隊合作愉快,另一方也是黃心健私心的為過往青春記憶留下一個的紀錄點。
在筆者採訪的過程中,黃心健所透露出來與商業合作的片段資訊裡,上述幾次與流行音樂的合作經驗相對是愉快且自由度高的,筆者自行歸結出的結論是因為對方也算是與創作有關的業主,所以在與藝術家的合作上給予了相當程度的尊重與支持。從黃心健過往的資歷看起來,與跨領域合作的經驗可以說是相當豐富的一位創作者,從早期創立「故事巢」到後來與「天工開物」團隊合作,到現在即便是在三年前從「天工開物」團隊淡出,開始以自由度較高的方式與許多微型數位內容工作室合作,仍不乏與其他領域合作的機會。筆者以“目的論”的概念來詢問黃心健,在這麼多與商業的合作經驗,是否對他自身的藝術創作有若干的經驗獲取以及影響?黃心健自己並不是這樣認為。「不管是甚麼樣的工作,我都是全力以赴並樂在其中,在當下完全不會去想到自身藝術創作這件事,或「未來與我的創作會有甚麼樣的關聯」黃心健如此表示。
就拿這次李宗盛演唱會的燈光裝置來說,因為這次的合作機會他使用了一些他從未使用過的一些燈光器材,也實際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視覺經驗,但在他現階段的藝術創作脈絡中,並不會有燈光裝置這一塊,因此這個合作經驗,並不會實際落實在他未來的藝術創作之中,「事實上以目前的生活狀況來說,並沒有那麼多的物質需求,因此接這種跨域合作的案子,能夠開心創作、自由揮展是最重要的」。
對許多藝術家來說,如何在自身創作之外,開展出不同形式或跨領域的創作機會,是有一定程度的難度與挑戰,但這對黃心健來說卻是很自然會發生的事;從他的創作生涯歷程看來,跨領域的合作一直佔有重要的成分。早從1994年黃心健即與美國的音樂與行為藝術家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合作,配合她同名的演唱會『Puppet Motel』創作了一張互動光碟,以虛幻的旅館空間為概念,將她獨特的故事與音樂,在其中與讀者互動。隨後他投入了電子娛樂產業的開發,在美國Sega與美國索尼電腦娛樂公司擔任藝術總監的職位。他也曾在微軟創始者保羅愛倫的研究公司『區間』(Interval Research)研發互動與音樂的創新應用,2001年返台,開始從事新媒體藝術創作。
因此對許多的創作者來說,談到跨域合作,其中的規模、預算、期程、效益,很容易讓平常專注於純粹藝術創作的藝術家不知所措;然而對黃心健而言,反而可以有機會挑戰平常難以觸及的巨額預算、作品量體、空間場域、設備與技術,並在一定的時程內完成委託者的工作賦予,是一件極富有挑戰與興味的工作,就如同他在2010年與工研院創意中心合作的夢想館二廳計畫,應用工研院最新的研發成果,如電控液晶玻璃、超小型RFID、UWB、裸眼立體顯示器等新技術,將之運用在展示昆蟲與花朵間共生共榮關係互動設計上。此外,為回應並滿足主辦單位對於參觀民眾人員出入的吞吐量,他們必須邀請日本的顧問公司參與協助,對於參觀動線、人員控管,以及所有大型活動的流動管制等作出精密的計算與規劃,這些經驗與過程絕對是在進行一般藝術創作時所碰觸不到的部分。
在訪談的尾聲,筆者不能免俗的還是將話題帶回,關於黃心健自身於新媒體藝術創作未來的展望;「今年在鳳甲美術館的個展,將延續2014年在台北空軍總部發表的〈繼承之物〉互動表演,展演的形式則會因應空間而有所調整」。雖然筆者在訪談裡並沒有從黃心健的口中聽到,在未來商業跨域合作與自身的新媒體藝術創作,在比例分配與創作發展上會如何的調整,不過筆者猜想,就如同他在2012年於台中霧峰林家福州戲台大花廳上所發表的〈蜃樓〉中的詩詞:「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一樣,當年台灣藝壇在科技藝術的發展就像明月一樣,高冷且難以觸及,黃心健一步一步走的辛苦,而現在因為觀念、環境等各方面條件俱足,新媒體藝術已經像月光一樣輕灑於民間,廣泛的被人們所接受,這也正代表著黃心健的藝術創作與跨域合作將有更多可揮灑的空間與發展的條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