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企劃/國藝會研究發展組、線上誌 主編/許祐綸 執行編輯/張舒涵
如果你跟我們一樣是藝術愛好者,翻著一本寫進心裡的書、在一件美好作品前駐足、被一部紀錄片打動,或者看了一檔難忘的展覽……心裡是否曾想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經歷了哪些旅程?
這期線上誌與國藝會的研究發展部門合作,推出一系列「藝術個案採集與研究」的評介文章。我們在國藝會補助的各個領域專案中擷取個案,邀來觀察員近身紀錄、評析作品創作及展覽策劃的過程,並留下珍貴的影音文字紀錄。過程性資料的採集,容許我們貼近作品的形成,對各個領域生態擁有更深入認識,也讓國藝會正逐步累積打造的藝術成果資料庫,擁有更多元的面向。
在這期封面故事裡,你將看到:投入武俠小說書寫的沈默,以武俠丈量自我與世界的關係,「世間萬物皆武俠」的作家如何進入武林?而即將出版的新作《劍如時光》又如何以劍法諭文學之路?楊曉憶在文中有著細膩觀察,何孟學拍攝的影像紀錄,則有貼近作家的描繪。 以創作之精準、理性、機械秩序反應世界觀的藝術家徐瑞憲,將無數金屬元件組成機械動力作品,長期觀察藝術家的王柏偉帶我們走入他的工作室,一探新作《九個夢》如何表現人類夢想之所繫。 另一方面,
貼身拍攝舞者賀蓮華的紀錄片《再會馬德里》,是導演吳靜怡離開創作多年後的回歸之作,鏡頭轉向舞者的漂泊與自我突破,也深刻見證親情拉扯。鄭秉泓細膩書寫吳靜怡重新投入紀錄片創作的過程與省思,描繪一位創作者如何以作品照見自我的樣態。
透過觀察員之眼,我們也將看見兩位策展人培力專案支持的策展人,如何一步步構成展覽。以台北當代藝術館及空總基地為場域的展覽「破碎的神聖」,是策展人賴依欣借日治殖民建築探索歷史場域與文化政治連動的計畫。簡子傑細探其策展意識,也思索策展人及藝術家們的藝術實踐如何可能。 而由周郁齡等人的策展團隊策劃、展出於台南蕭壠的「每部影片都是一道謎語」,探討動態影像在黑盒子白方塊間的呈現,以及電影影像的生命特性。孫松榮從60年代以來的影像文化變遷思索展覽內涵,見證展覽策劃的嶄新可能。
前衛、實驗、創新的創作不斷誕生,台灣藝文環境正播下什麼樣的種子?開出什麼樣的奇株?跟著觀察員們,我們一起走進這塊土壤,看看這一株株花葉如何創生。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