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正逢「台南藝文圈」發展蓬勃的時期,在公部門、畫廊類型的藝文空間外,並存著多種類型的藝文空間(組織),形成當地藝術空間與藝術家彼此互助連結的「交工」1狀況。2「絕對空間」的開始,也正好在2013年底,讓人不免將其與台南藝文圈社群產生多種關係聯想。空間的負責人黃逸民於訪談時分享道,由於當時他與同為藝術家的太太陳妍伊兩人已離開南藝大研究所一段時間,加上專注在教育場域的工作,絕對空間成立以前他們和當時的台南藝術社群並不算熟悉。3
當時候,兩人因為工作室空間的需求,找到了位於蝸牛巷內的一棟老舊建築。在兩年左右的修整期間,兩人對一樓完整且寬敞的空間用途有過諸多想像。恰好當時「齁空間」(2012-2018)經營者楊佳璇,因展覽需求詢問借用空間的可能性,促成了2013年底絕對空間的首檔展覽「微光—亞洲當代工業圖景」的發生。4加上,兩人過去曾在「原型藝術」(1998-2005)展出參與的經驗,以及與「文賢油漆工程行」(2000-2018)經營者林煌迪的熟識,認為展覽空間在台南具可行性,才確立了經營的想法。
支持同樣以裝置為媒材的創作者
確定經營展覽空間後,逸民與妍伊將展覽類型定位於裝置藝術,並將對象鎖定在從學院畢業五至十年的藝術家。逸民分享,當初聚焦在裝置藝術的原因:2013年那時繪畫市場不錯,而台南市美術館尚未成立,相較下裝置藝術家的展示舞台有限;對於畢業五到十年的藝術家而言,這個階段比剛畢業或有一定經歷的藝術家,更難獲得社會資源與展覽機會;兩人的創作媒材都是以裝置為主,深知裝置藝術家的辛苦,希望為其提供一個舞台。妍伊補充,絕對空間早期曾積極參與藝術博覽會,試圖為裝置藝術家們尋求更多支持,但由於自身資源有限、成效不佳,後來便逐漸縮減了這部分的投入。
絕對空間的展覽不開放外部申請,希望透過自行邀請來維持展覽的品質與調性,以及空間營運多仰賴公部門補助經費,逸民與妍伊認為應避免以增加收入為目的的租借展出。回顧這十年間的展覽,早期以邀請青壯輩藝術家個展為主,或像首檔展覽「微光」,提供其他單位進行主題性或連結性的計畫展出。累積一段時間後,絕對空間也邀請年輕、有潛力的藝術家,提供他們展出的舞台;以及邀請較少在南部展出、兩人喜愛的藝術家,希望藉此讓南部觀眾有更多機會欣賞到這些藝術家的展覽。此外,自2017年起,他們也陸續嘗試與國外小型藝術單位合作進行駐地或交流展出。
多種展覽之外的經營嘗試
最初幾年他們嘗試過複合式的經營樣態,例如:二樓讓「爐鍋咖啡」經營,5隔壁空地市集活動的舉辦,6同時也有與「鄰里」連結的計畫,7透過各種合作的模式增加接觸當代藝術的對象。2015年團隊順利立案後,也陸續發展各類型的推廣與培力計畫,各計畫從南部藝文狀態出發,按情況短則二年一期結束,或是半年至一年一期並持續發展。例如:「絕對思塾」、「來溫家—國際藝術家工作室交流計畫」、「絕對放送」、「文字力.評藝堂」等。
以2016年誕生、持續推行至今的「絕對思塾」為例。其概念可連結自逸民和妍伊兩人在教育場域服務的經驗,同時也是在公部門補助外尋求自籌經費的嘗試,希望在台南培養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最初兩年,「絕對思塾」與李書旆合作,採取講堂和讀書會的形式,主題涵蓋台南在地美學、西方藝術史及跨領域藝術課程等。陸續累積了一批對藝文有興趣的社會人士,以及準備考研究所或自我進修的學生,但固定群眾的需求會隨著時間改變,若想要持續,就需要不斷地調整方向與形式。
2018年後,「絕對思塾」轉向邀請不同藝文背景和創作經驗的專家學者舉辦講座,並由絕對的行政人員擔任策劃,以其感興趣的議題為基礎發展出各期的系列講座。也曾響應台南的走讀熱潮,穿插由藝術家擔任領路人的走讀,透過其創作視角帶領大眾重新探索城市與靈感來源。近年,則受疫情帶動線上講座普及影響,議題型實體講座受眾急遽下降,因而再轉型為強調創作體驗、由藝術家主導的實作工作坊。「絕對思塾」常邀請藝術家擔任講師,不僅是希望觀眾能更深入地理解藝術創作,也提供藝術家額外收入,促進雙向互動與支持。
從「絕對思塾」和絕對空間網站,可以發覺他們自初期便十分重視文宣設計與編排,以及展覽、活動的「記錄」工作。從2014年,便開始拍攝「展覽專訪」影片。每檔展覽會製作長度約五至十分鐘的訪談影片,透過藝術家和策展人的親自介紹,使展覽更貼近觀眾,同時在網站上建檔。8自2019年起,絕對空間每年製作年報,透過紙本媒介記錄發生過的展覽,並邀請兩位外部人士撰寫對其整年度營運的反饋意見,以反思未來發展的方向。9這幾年,他們也積極推動與「藝術評論」相關的計畫,包括伴隨展覽的「絕對放送」徵文計畫和「文字力.評藝堂」視覺藝術評論新秀培育計畫,期望藉此增加南台灣藝術的討論度、累積第三者視角的紀錄。
朝向具國際觀的在地平台
絕對空間在展覽之外,延伸出多種的推廣經營模式,在台南持續探索如何通過各類活動形式,創造與大眾及藝文社群的互動機會,並增加大眾與當代藝術的交集。2023年,絕對空間十年,逸民與妍伊認為是時候好好思考未來該如何持續,甚至重新為自己定位,找到新的生存方法。
從2017年起,絕對空間陸續投入許多心力在推行國際交流與駐地相關的計畫。10妍伊認為,這些計畫是帶給他們本身最多影響的,無論是長時間積累的駐地合作還是短時間的交流對話,都延伸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想法和收穫,成為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11對逸民而言,則有著經歷疫情後深刻的體會,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相較展覽呈現,更具不可取代性。
因此,2024年他們開啟了新的計畫「絕對空間藝術進駐」12,延續對於台南在地創作社群、在地元素的關注,透過邀請國外藝術家駐地創作展現城市紋理,同時以此機會促進國際藝術家與台灣藝術家的交流與合作。「藝術進駐」同樣以邀請制為主,先以過往合作過的幾個單位為對象,聯繫後由這些單位推薦或介紹合適的外國藝術家。這些單位與絕對空間規模相似,大多是由藝術家自主經營的小型展覽空間。妍伊表示,他們在推展「藝術進駐」項目的同時,也不想放棄原本為台灣藝術家提供的展覽舞台,所以將此項目獨立出來,另外承租「三和進駐基地」執行計畫。
某次講座有聽眾問道:「台南藝文圈似乎已不同於五至十年前的狀態,大家各自埋頭做著自己的事,絕對空間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妍伊分享,這個問題正反映了他們對於未來的想像,除了「藝術進駐」,絕對空間也期望能結合其他長期發展的計畫,打造具台南在地藝文特色的藝術節。例如:結合「藝術進駐」國外藝術家的駐地創作、「絕對思塾」工作坊參與民眾的作品,以及台南或台灣的藝術家創作等,並與台南其他藝文單位及蝸牛巷周邊廟宇合作,推動多地點聯動的城市藝術節。
絕對空間就像是台南的藝術紐帶,提供大眾接觸當代藝術的入口,也嘗試為台南的藝術工作者進行串聯,並創造一條城市通向國際的路徑。隨著第一個十年的結束,他們將從「藝術進駐」再開始,逐步累積經驗,緩慢地穩步發展。
本文作者|王瑀
彰化人,長期生活於台灣南部,認為自己的正職是貓咪監護人,目前罐頭的經費來源為生產藝文相關展覽報導、評論等文字。
註1|「交工」一詞源自2014年藝評人簡子傑引用藝術家陳伯義對當時「台南藝術圈」的狀態,形容當地藝術空間與藝術家彼此互助的連結。詳見〈當「交工」成為內容——微光下,台南當代藝術〉一文。
註2|絕對空間首檔展覽的時間為2013年底,若以2013、2014年這二年為範圍,會發覺台南同時存在著多個由民間獨立經營、且不同於畫廊目的的藝文空間(組織),例如:文賢油漆工程行(2000-2018)、台灣新藝當代藝術空間(2003-2014)、海馬迴光畫館(2009-)、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2011-)、齁空間(2012-2018)、么八二空間(2013-)、能盛興工廠(2014-2017)、聽說(2014-)等。詳見〈台南公、私藝文空間生成與演變樣態概述〉一文。
註3|2024年8月5日下午我與陳妍伊、黃逸民於絕對空間二樓進行訪談。
註4|絕對空間的首檔展覽是2013年10月至11月舉辦的「微光—亞洲當代工業圖景」,此計畫由台南齁空間與首爾O'NewWall空間共同主辦。展覽橫跨五個台南地點,包括一處閒置的非正式展場——大圓機械廠,三個獨立藝術展覽空間——齁空間、海馬迴光畫館及絕對空間,還有一個非正式的展覽場地——政大書城。詳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相關網頁。
註5|絕對空間二樓在2013至2016年曾經是爐鍋咖啡台南店。詳見爐鍋咖啡台南店臉書。
註6|絕對空間隔壁曾經的空地,2014至2015年取名「市井」並舉辦過幾次市集活動,包括放映、講座、表演等。2015至2021年,雖然沒有再舉辦過市集,但偶爾會借用作為展覽相關的活動場地。詳見市井臉書。
註7|由成立初期曾待過絕對空間一段時間的侯昱寬,所開啟的「鄰里」相關計畫,包括「鄰里計畫」、「鄰里報」培力計畫。來源:簡子傑,台南市美術館112年委託研究案「台南當代藝術中的歷史重構與藝術社群之關係」結案報告書,2023年11月,頁53。
註8|絕對空間歷年的展覽專訪影片,可參考其網站。
註9|絕對空間2019年起每年製作年報,以紙本媒介為主,編排中文、英文二種版本。詳見2020中文版展覽年報電子版。
註10|2017年,絕對空間除了開始「來溫家」計畫(聯繫台灣的各駐村單位收集將會來台灣的國外藝術家名單,邀請進到台南藝術家的工作室或創作取材場域,從主題或媒材進行兩兩配對交流對話,隔天再以公開講座的方式讓大眾一同參與),也嘗試國際交流與駐地計畫,包括2017年泰國策展人Anothai Oupkum與日本藝術家芥川真也共同呈現的「遙遠之繫」、2018年馬來西亞Lostgens' 當代藝術空間團隊的「留存與拆遷—台南街區/社區踏查研究計畫」、2019年林書楷與斐公慶的「模造島城—台越兩地進駐交流及展覽計畫」、2021年「殖民到桃莉羊—台泰兩地策展進駐雙向交流計畫」、2022年「以北海道藝術家之眼—進駐交流與展覽計畫」等。詳見絕對空間網站。
註11|這邊的「堅持下去」,不僅指向展覽空間、藝文組織的持續,更指向在對話交流中對於個人的影響,讓逸民和妍伊獲得持續個人的藝術創作的想法及能量。(來源同註3,當天訪談時妍伊的分享)
註12|2024年「絕對空間藝術進駐」以「喚神×起舞×狂歡×藝術行動計畫」為題,今年已進駐藝術家有Fyerool Darma(新加坡)、顏思海(馬來西亞)、Diane Chéry(法國)、久住繪里香(日本)。詳見絕對空間網站相關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