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雅慧逝世的一年多後,雅慧的先生劉行一、工作室的成員及友人們,想為雅慧做一本書。一方面當然是緣於她留下大量的筆記,包含了一位創作者的興奮、困惑與沉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發自她口中筆下,是她打破第四面牆的聲音。人生無法避免地,時到臨頭,作為一位藝術家,在時間的長河中最終留下的是什麼呢?
Survival
這篇一半帶有紀念性質,一半又是自我思索的文章,是我作為讀者之一,想像大家在進入這片她所創造的海中可能有的感受。題名之所以叫做「Notes on Survival」,是因為我記得,某日她曾無比興奮地分享了有關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對於繪畫中「抽象」的見解,並強力地推薦我一定要親自讀讀與了解。然而人生總是有很多遲來的時刻,在加斯頓的眾多訪談中,不可否認地,他在繪畫研究上提出了非常多尖銳、精闢而個人化的見解;但在這一年間,卻是那篇有關創作者「survival」的文章1更加地觸動我。
那是1974年他在紐約的一堂課,他與學生們聊著作為一位創作者「你」會有的生存與困頓。他聊到,有時你將自己丟入時代之中,全面地感受「所有」的一切,而它的太過巨大與飽滿,又會讓你深深地恐懼自己的消逝與被吞噬;而在另一些時候,你又不得不將自己獨立於世界之外,好能真的去做點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矛盾?因為有時,你看著自己畫下的線條,卻覺得非常地無聊,你只看到了自己,而它卻不再對你產生任何意義;而有另一些時刻,你沒那麼強烈地感覺你創造了什麼,像是進到了某種狀態中,在那個當下,充盈的感受與思維都在同一空間中盤旋跳躍,你既在行動,你也看著自己行動,你似乎可以持續地、敏銳地感受。也許,那是屬於「創作」的狀態。
而藝術家的survival是,在那些飽滿的時刻與時刻之間,作為創作者的「你」究竟做了什麼?我覺得這本出版品,就是藝術家王雅慧的survival。是她在創作與創作之間渡過的時光,也是她在閱讀、思考、遊歷探險與感受世界之間所沉潛與經歷的時間。我想,這是另一種屬於她的時間之書。
Escape:限制與自由
在書的一開始,她提到了芬蘭建築師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的住家兼工作室。在這棟房子中,阿爾托設計了一個逃脫之門,那很吸引她。她說,阿爾托表示涵括了居住者「弱點」的空間,才是真正人性化的空間。
雅慧所身處的年代,按她的話說,是一個自由而什麼都可以的年代。這樣的年代是危險的,就像是一個什麼都擁有的人該怎麼去召喚欲望一樣。說起來矛盾,但矛盾也很重要,矛盾可以帶來力量。曾經不只一次,在我已記不起前言後語的閒聊中,她分享著關於「限制」的思考及其重要性,像是有尺寸的畫布會比要做多大都可以來得令人有感覺,有限制能帶來更大的創造能量!我想了想,她說的「限制」這件事其實也是矛盾的啊,她想說的應該是「逃脫」吧!
作曲家莫頓.費爾德曼(Morton Feldman)曾說,當一位作曲家聽到一首曲子,他聽到的是有關這首曲子的系統(構成);而當一位「好」的作曲家聽到一首曲子,他聽的是其他作曲家怎麼跳出了別人的系統,進而在之間創造了自己的系統,他聽到的是變化!我的理解是,系統也就是一種理解的方式,可以是理解世界、事物或任何對象物運作,並進行歸位的一種方法;而構成則是一種說法,是一種屬於個人的觀看與演繹的敘事。可能繪畫或影像也是一樣,經由藝術家的眼,藝術家對系統的逃脫(在不離開物性的前提之下),除了是對自己內在的考驗,也以作品展現了某個未曾看過的世界或片刻。
在屬於雅慧的這本書中,她的筆記便在限制與自由間,也在系統與逃脫間,不斷地探索持續性地創造(continuity of creation)。我曾問過她這個追尋的過程,她說那是自然而然地相遇。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理查德.圖特爾(Richard Tuttle)、石濤、塞尚、薩馬拉提(Pentti Sammallahti)、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克里斯托夫.伊沃雷(Cristof Yvoré)等,她剝開其他創作者作品中的洞,從洞中潛入創作者思維與感受被濃縮在作品中的神祕空間。她在大家的survival中探索自己的survival,既咀嚼過去歷史中的系統,也思考著藝術中她認為相對不變並需要把握的真意。一個拾起、進入又離開的往復過程,以孩童般的好奇心,拋去學科間的限制,與友人們暢遊在限制間尋找自己的視線、尋找影像的語言。她也對思想家感興趣,那些形而上的研究,她拉起西方卻更偏愛東方,偏愛那些語言說不清的矛盾、混沌與真實。
她尋找的限制不是某種理性的宣言,也不排除事物或創造某種獨佔性,更不是邏輯上的規則,而是具有包容性,像是死亡之於人生般,能向過去取經,也同時有能力想像未來的限制。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她的旅程及她交往的朋友,我想,「弱點」也許就是一種個人化的視野,這些志同道合者在不同時代間尋找自己的「弱點」及屬於自己的限制。而雅慧這趟穿越時空的旅程,也是本旅行者之書。
屬於創作者的書
一趟旅程中,人人所見不同,各有所感。評論者、藝術史學者、創作者又或是各類藝術專業者,對任何作品或是這本出版品都可能有非常不同的見解。在當代藝術的研究中,雅慧的作品真的很難言說,或是說非常容易讓人進入一種「無語」的狀態。但這並不是負面的意思,也可能正代表著當代藝術評論的困境。因為大家習慣通過造形、組織造形的技術、材料或方法來理解作品的意圖或可能性;並在藝術理論、史學研究又或是文化觀念中,自記憶或歷史抽出圖像的本質;再或是在各種經濟、商業、機構體制中思考或批判圖像製造。而這種創造過程中相合或抵抗的狀態,似乎也讓作品成為了「觀念」的工具,或是,成為一種進入國際藝術圈或市場的策略。
但雅慧的作品走了別的路,她在原點探尋。然而,這本絕對屬於創作者的書,這個追尋的過程,作為一種精神的遺產(legacy),也打開了一些線索給所有不同專業的讀者們。書中可以看見她的思維路徑與交往的對象,可以在時間線及地理位置上看見她駐足的節點,也可以瞥見她分岔的十字路口及具有她獨特性的弱點。如同雅慧的先生行一所說,「如果能讓雅慧親自參與編輯與校稿,相信整體文風必定更為洗鍊、更加耐人尋味。我們的編排與修改難免造成語意的落差與神采的缺失。」但無論如何,某種程度上,這本書部分地呈現了一位創作者的自畫像,留下了她自己的聲音去描繪自己的樣貌。
也因此,這本出版品作為一本屬於雅慧的時間、旅行者與自畫像之書,內容如同她的作品,輕盈而具有重量,直覺又理性。書是個紀念她的方式,也是個開放的逃脫之門。期待在未來能夠開啟她及她的作品與更多人的交流。只要敲敲門,我相信她的意念會持續,如同她的作品《訪客》中的那朵雲,悠悠地拜訪更多召喚與期待交流的各處,並開啟饒富興味的對話。
王雅慧《筆記》
2024
王雅慧工作室出版
本文作者|王韓芳(Wang Han-Fang)
獨立策展人,文字工作者。關注日常生活的當代性。過去文章曾發表於《典藏ARTouch》、《典藏.今藝術&投資》、《現代美術》及《非池中藝術網》等媒體。
註1|這篇文章為〈On Survival〉,收錄於《Philip Guston: Collected Writings, Lectures, and Conversations》中。此書由Clark Coolidge編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於201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