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城市、科技交織出的生命面貌:黃至理策展「平滑漸層帶」
2024
01
02
文|王瑀
圖|黃至理提供
把「平滑世代」的創作者兩兩捉成一對,用一系列的展覽探查這個越來越平順絲滑的世界……

對「經營空間」的莫名執著

在講述「平滑漸層帶」這字面上不太好理解意義的展名時,或許能先從黃至理花費長時間投入與觀察的事情開始——對於經營藝文空間有著莫名的執著。於新竹就讀大學期間,他便嘗試與學校的同儕蕭其珩、石梓廷、曾淮中、江書逸、甘皓宇、李慶恩共同經營「東門城之內」(2015-2017)。其創立初衷是希望有一個獨立於學校,分享創作、討論藝術的基地,然而在經營過程中逐漸被空間的所在地「東門市場」影響,在其中所發生的藝術創作事件轉向與市場連結、與社區學習。

「東門城之內」結束後,至理回到家鄉高雄念研究所,並在2018年底邀請我、賴曉瑩、柯永謙、顏綱、蔡士翔幾位研究所期間認識的朋友,以及其伴侶謝欣蓉(謝蓉)共同經營「河南8號」(2018–2021)。在「河南8號」時期,他時常聊起回高雄後的城市觀察與變化,包括他2020年的個展也有著類似的描述:「現代都市是一幅邊界模糊的扁平圖像,平滑、乾淨、明亮,就像廣告傳單一樣……」1

2020年底「河南8號」的尾聲,至理尋覓起下一個地點,最後找到一間鄰近三塊厝火車站的房子,他認為介於高美館和駁二之間的地理位置,會形成三點一線的藝文動線。新空間名叫「噪山」(2020-),也就是本次「平滑漸層帶」的展場,組成相對以往的狀態更單純,由至理、謝蓉和橘貓大師二人一貓所共同經營。「噪山」的命名源自造山運動的諧音,「噪」有著雜亂無序、不同頻道的聲音共同合奏的含義,期待空間在複數的觀點中經由碰撞、推擠、變形,或各種人與非人之間互動,產生出新的、偶然的、有趣的樣貌。

林欣儀、許佳琪,「平滑漸層帶:書寫、折疊、時間感」。

漸趨平滑的周遭環境

「大前年,我們去看(林)欣儀在土溝村的展覽,她撿拾土溝一帶的物件加上金工的技法做成裝置作品。因為到土溝村前我們有先去南投(許)佳琪的工作室,我覺得她們在線條的處理方式很相像,都有繪畫、素描的感覺。」那次和謝蓉同行的拜訪經驗,讓至理不自覺連結起二位媒材相異、互不相識的藝術家,並想像著如果和二位藝術家一起合作能發生什麼有趣的計畫。後來在朋友一句「為什麼不策劃自己(空間)的展覽」的推波助瀾下,他將想法化為行動,2022年開始策劃由噪山出品的年度展覽,以複數合作的模式規劃成共五檔的系列展,展期橫跨2023年3至10月。

五檔展覽透過不同的合作方法生產出各自的子題與樣貌,呈現至理長期關注的科技發展、城市狀態和時代變化如何影響人的理解與感受。展覽主題的擬定也可以回溯其親身經驗:首先,是關於他在Gogoro後座絲滑的乘坐經驗,不同於以往騎車時感受到的人與機械的磨合狀態,Gogoro像是被包覆著的、更精緻的新時代產物;再者,是國小國中覺得清晰又真實的影片畫質其實很差,除了懷疑以前為何對模糊的真實深信不疑,也意識到從以前到現在的畫質越來越平順;最後,則是自己這幾年回到高雄的觀察累積,城市中不斷出現大型、平滑、光亮的突兀建築,隨著那些和城市規劃圖中一模一樣的建物的完成,期待感也逐漸喪失。

上述親身經驗與策展論述中所引用的文本相對應,至理從湯馬斯.佛里曼在《世界是平的》所談的「世界變平的幻覺」,到韓炳哲《透明社會》裡講述的「充斥於現實社會裡平滑的人造物」,最後以索尼公司的電視商品簡介「越來越平滑細緻的數字圖像」,藉三個不同層面的抹平現象帶出從20世紀末起逐漸成形的「抹平世界」。再藉由邀請和自己一樣,生於20世紀末(1990–1999年)、有著相似成長時間歷程的藝術家參展,透過其看待事物的方式、思考創作的路徑、呈現作品的形式等角度,描繪出「平滑世代」的模樣,和這個「抹平世界」裡人類的生命狀態。

張念為與新媒體藝術團體XTRUX共創的《𝙗𝙧𝙪𝙝! 世界更平了》,回應當下資訊爆炸的時代狀態。

所屬世代的對話:以一種層的概念理解世界

科技的日新月異和網路的發展普及改變人們生活的習慣,藝術家張念為和新媒體藝術團體XTRUX共創的新作《𝙗𝙧𝙪𝙝! 世界更平了》,即回應了現今人人仰賴社群軟體且資訊爆炸的時代狀態。作品透過塞滿空間展牆的三頻道錄像形式呈現,AI配音的旁白引領觀眾進入高雄半屏山的敘事,如同社群動態裡充斥的不實手遊廣告、電影吐槽短片、冷知識分享等虛實難辨的大量訊息,半屏山的山貌變化、賣湯圓的民間傳奇、水泥產業的發展興衰……物理至精神上的多重抹平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拼湊出全新的神話故事。

聚集的街友、傳達愛和關懷的廣告文宣,極端的二者在台北車站成為人群習以為常到視若無睹的場景。香港藝術家馮凱俐在舊作《幸福公式》裡,運用廣告文宣的文字串成影像,搭配旁人救或不救的海邊事故旁白女聲,傳達出司空見慣的荒謬和暴力。而展場中令人沉浸其中的大面積海景繪畫,是藝術家蕭其珩自2022年開始進行的「最佳地點地圖」系列繪畫,他取消過往作品中人的形象,將腦海記憶、文字紀錄、網路資料結合成特定的景。繪畫中隱隱流露出對於遷居、歸屬之處的疑惑和惆悵感,再次對應到凱俐為展覽所產出的新作《海市蜃樓》,十字路口的影像和家人間的離別對話。在繪畫與錄像的往返中,那些乍看閃亮動人的畫面,卻攸關著政治與經濟的大結構下既無奈又無力的個人生命狀態。

馮凱俐、蕭其珩,「平滑漸層帶:一大片閃亮的風景」。在錄像與繪畫的對映中,隱隱流露出在政經結構下既無奈又無力的個人生命狀態。

「我認為Z世代藝術家以一種層的概念在理解世界,一種層的認識論。」至理的想法似乎在藝術家石梓廷和林哲志的創作中得到驗證。梓廷這幾年將平面繪畫創作延展成繪畫雕塑和空間裝置,他將顏料層脫離過往的載體畫布,運用現地的空間作為載體撐開顏料層、成為繪畫。如同梓廷藉由《GUAI SHOU——複製》將繪畫、雕塑、影像的認知揉雜成一團,哲志則長期透過影像的塗抹、翻轉、聯想等方式重新組織視覺技術物和歷史片段,試圖使觀眾意識到日常所見媒介的背後隱藏的全球、國家、戰爭等問題。除了將平面轉為像素、以像素構築空間的相似基礎,大型機具的擬仿或是監控氣球的提問,皆反映著時代下產業技術的快速更迭,人們對於舊(懷舊/汰舊)或物(戀物/去物質)容易衍生的情感及思考。

石梓廷近年嘗試將平面繪畫延展成雕塑和空間裝置,林哲志則擅長將影像塗抹、翻轉,進而構築空間,兩人共構出「平滑漸層帶:殼」一展。

不同於前一檔梓廷、哲志的作品在展場呈現的競爭性質,藝術家林欣儀和許佳琪的作品在展場彷彿緊密的編織,彼此在媒材和形式上相輔相成。這種緊密的連結狀態,是一年前就開始的郵寄計畫堆疊而成,至理拋棄即時的通訊選擇,以一本A4大小的筆記本在三人居住地間循環郵寄進行交流。隨著一次次的收件、寄件,壓縮與折疊、繪畫感、筆觸、線條、光、塗改的文字、撿拾物等,筆記本逐漸轉為一張畫布、一個舞台到一個空間,最後其中的想法和元素被欣儀與佳琪轉換成一件又一件的立體造型創作,在「噪山」的展場空間中共同展開。對至理而言,郵寄過程除了適應等待的時間感,也讓他發覺了無論偏遠或便利的地方卻支付著相同郵資的現狀;展覽呈現則是從二位藝術家身上,讓他意識到作品和空間的角色關係轉換,並非空間襯托作品而是作品點綴空間。

林欣儀、許佳琪慣用的媒材相異,卻展現了相似的線條質感,原本互不相識的兩人藉由長達一年的實體通信,堆疊出「平滑漸層帶:書寫、折疊、時間感」展中緊密的連結狀態。

手指的觸碰點擊是人跟科技產物進行溝通的連接之處,藝術家陳琛將「觸」視為影響「使用者介面」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且將其與中國武術的點穴並置,透過創作為二者建立延續性的脈絡關係。而藝術家王和平,則延伸了自己使用Google翻譯時、Sapphic(女同性戀的)被錯譯成Sapphire(藍寶石)的發現,將「Sapphire」作為本次創作的核心,想像超脫生理性別和性取向來定義自身存在的可能。武俠、藍寶石在展場各自言說卻不衝突,可能是二者皆指向人和科技產物之間的對接,也可能是我們早已習慣無論對接準確或錯位,都能一昧的接受、甚至重構對於自我的定義或身體的感知。

「平滑漸層帶:一個(沒有)錯誤的未來」展中,王和平以《sapphic soul 藍寶石靈魂》,想像超脫性別和性取向來定義自身存在的可能。

陳琛的《隱藏技術》,將手指的「觸」視為「使用者介面」技術發展的要素,並將其連結中國武術中的點穴,隱喻這類革新同時也改造了使用者的身體感。

五種相異又環環相扣的呈現

至理每一檔合作的對象選擇都是很直覺的,他從「抹平世界」的概念去聯想自己認識的藝術家、或是曾經看過的作品,再從這個對象去決定另一位可以呼應對話的人選。「我認為作品和藝術家不能分開來看,畫如其人,認識這個人會更認識他的作品。」他笑說,包括縮限90後出生藝術家的主要理由是「感覺(和自己)比較好溝通」。這樣直覺性的選擇也使得原本希望有五種相異合作方式的設定輕易達成,因為每組合作都需要花費他大量的時間進行對話和摸索,因此自然而然地因人而異且無法預設。

至理也分享:當他最後冷靜地回頭梳理這次的實踐過程時,確實也證實了他對世代差異和科技媒介之間觀察及預設的一些看法。例如,接近2000年出生的藝術家在思考創作的邏輯和路徑上可能顯得較為跳躍,然而這些藝術家能明確地講出跳躍的關聯性和合理性。

「該如何形容一個世代的特徵?成長的年代對特定世代有著什麼樣的影響?」面對這樣的提問,以前的我很難給予具體的回應,但在這次至理所策劃的「平滑漸層帶」系列展中,透過十位(組)藝術家、兩兩一組的對話和展呈,在五檔展覽之間既互相平行又前後承接、相互呼應的有趣關係中,發覺「抹平世界」如何形塑身處其中的人們的共通之處,並真切地展現了關於城市、時代、世代相互作用下的諸多面貌。

此外,我認為「平滑漸層帶」就像是至理不同時間經營空間的片段疊加,無論是其所提出的「抹平世界」,或是這次合作的「平滑世代」,都與他個人長期的空間經營經驗息息相關。是從過往經驗中的觀察和體悟所轉化出的深刻理解,將空間曾連繫的人和城市的觀察,透過展覽的形式串連和擴展。

 

平滑漸層帶 Smooth Gradation Band
黃至理策展
2023/3/2-10/1
噪山藝文空間(高雄市三民區安東街10號)

3/2-4/2「𝙗𝙧𝙪𝙝! 世界更平了」張念為、XTRUX(蘇柏瑞、黃詠仁、簡翊政、李畯玨、邱晨恩)
4/14-5/14「一大片閃亮的風景」馮凱俐、蕭其珩
6/10-7/10「殼」石梓廷、林哲志
7/19-8/20「書寫、折疊、時間感」林欣儀、許佳琪 
9/1-10/1「一個(沒有)錯誤的未來」王和平、陳琛

 

本文作者|王瑀
彰化人,長期生活於台灣南部,認為自己的正職是貓咪監護人,目前罐頭的經費來源為生產藝文相關展覽報導、評論等文字。

註1|源自2020年黃至理個展「幾何物件上的高光」的展覽簡介首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