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台版2.5次元音樂劇的魔幻空間:《台北大空襲》
2023
11
28
文|桂尚琳
圖|三點水製藝文化提供
所有的角色不論陣營都想活下去,可是這件事在戰爭中是如此困難。不過遊戲的有趣之處就是它永遠可以重玩,當重玩的時候,或許就可以想到更好的方法活下去……

致力將表演藝術與其他領域結合,發展屬於台灣的2.5次元作品的「三點水製藝文化」,在《雨港基隆》之後,再次挑戰本土題材,找上遊戲開發公司「迷走工作坊」,取得其桌遊及電玩《台北大空襲》的授權,將二戰時期美國盟軍空中轟炸台灣的歷史,改編成音樂劇帶到劇場觀眾面前。這段鮮為人知的戰爭故事將怎麼在舞台上呈現?會是怎樣的2.5次元作品?在讓製作人馬弟(李啟源)及導演高天恒回答之前,首先讓我們從2.5次元是什麼聊起。

繼《雨港基隆》後,製作人「馬弟」李啟源(左)及導演高天恒再度合作,打造台版2.5次元音樂劇《台北大空襲》。(攝影/桂尚琳)

什麼是2.5次元?

廣義地來說,2.5次元就是把二次元的平面作品,在三次元的現實世界「再現」出來的各種嘗試,並以「盡可能還原作品世界觀」為原則。2.5次元的劇場作品也遵守著這個原則,所以雖然角色是由演員扮演,但角色的外型、服裝、說話與行動方式,並沒有留給演員太多自由詮釋的空間,相較於一般表演藝術作品,產製邏輯與服務的群眾完全不同。

在2.5次元的發源地日本,被改編成舞台劇或音樂劇的動漫作品往往已經有強大的粉絲基底,好比《凡爾賽玫瑰》、《網球王子》、《火影忍者》等,有的作品在改編前已經有動畫版,台詞已有過配音員的詮釋,於是觀眾對於2.5次元改編的「還原度」便有一定的想像與標準,並會根據此標準衡量改編的水準。台灣的2.5次元文化發展至今也受到這樣的脈絡影響,但產製過程無可避免會因為時空、文化、語境的不同,而長出專屬於台灣的獨特樣貌。

暢銷百萬桌遊的再度變身

三點水製藝文化是如何決定選擇《台北大空襲》作為改編標的呢?製作人馬弟表示,他們很早就聽說過這個桌遊作品,知道在玩家之間人氣很旺,2017年在「嘖嘖」平台上募資時便獲得超過六百萬的資金,2023年更進一步改編成同名PC遊戲。再來是作品的台灣歷史背景,也符合三點水製藝文化的創作核心。於是在評估過可行性後,聯繫了迷走工作坊,雙方見面討論都覺得可以嘗試,遂有了這次的合作。

在劇場裡回訪烽火台灣

那麼,這樣沉重的戰爭、歷史題材,要怎麼呈現在舞台上呢?高天恒回憶在馬弟找上自己當《台北大空襲》的導演之前,他剛在紐約看完百老匯音樂劇《來自遠方》(Come from Away),這個作品以眾多演員分飾多角,詮釋九一一恐攻後短時間內、大量飛機緊急迫降於加拿大小鎮的真實事件,讓他開始思考台灣是不是也有什麼故事,可以用這樣群像劇的手法來呈現。正巧就接到了馬弟的邀約,討論之下,覺得台北大空襲這段歷史非常適合用這樣的手法來嘗試看看,便開心接下任務。

《台北大空襲》處理群像劇的做法與《來自遠方》有相同也有不同之處。相同在於,所有演員皆一人分飾多角,既有自己的劇情主線,也會在他人的主線中扮演配角。不同在於,《台北大空襲》源自遊戲,如何藉由演出內容,讓觀眾不只看見遊戲中的故事,也看見遊戲本身,是改編的重點之一。擔任劇本發想暨編劇作詞的張元及陳秝董特別設計出「現實中的遊戲玩家 vs 遊戲中的角色」這兩個不同的時空軸線,玩家需要讓自己的角色在戰爭中完成任務,才能在遊戲中獲得勝利。這樣的劇情結構設計,一來達成了改編桌遊和電玩的任務,二來可以藉著虛實交錯的劇情線,緩解戰爭主題可能會帶給觀眾的沉重之感,第三還可以讓觀眾跟隨玩家視角,體驗到不同角色在當下情境必須做選擇的心情。

改編自桌遊和電玩的《台北大空襲》音樂劇,刻意保留遊戲元素,觀眾彷如跟隨玩家視角,體驗不同角色在戰爭中面臨的抉擇。圖為劇中解說遊戲規則的橋段。

以音樂召喚戰爭感思

此次音樂劇《台北大空襲》在100分鐘的演出內,為觀眾獻上18首歌曲,幾乎是一齣通唱音樂劇(sung-through musical;指演出中幾乎沒有人物對白的歌曲連唱表演形式)。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主題旋律,除了在自己的獨唱曲中出現,還可能會在他人的主題歌曲中再現。

音樂同時也擔任醞釀戰爭氛圍的重責大任。導演高天恒表示:「我們並沒有試圖要在舞台上營造戰爭寫實的視覺效果,比如讓觀眾看到角色被炸得四散奔逃之類。我們的處理重點放在炸彈爆炸之前與爆炸之後,這些角色是怎麼被這個『炸彈即將到來』的認知所影響。當我不需要處理好比十個人民對抗十個士兵的動作戲,我就可以很集中的做人民的感受,或是人民在對抗的東西是什麼。音樂可以把很多在當下很寧靜的時刻做得很澎湃,把很澎湃的東西做得很有秩序,所以觀眾不會覺得說『戰爭的時候你應該要逃吧,唱什麼歌啊!』反而是『對對對,這就是當炸彈炸開那一瞬間腦子所可能會想到的東西!』」

《台北大空襲》不試圖在舞台上營造戰爭寫實的視覺效果,而更重視藉由音樂,處理戰爭底下人民的感受。

在歌曲風格上,因為編劇建構出現實玩家與遊戲角色這兩個世界,於是曲風就有了相當多的排列組合。比如現實玩家出現時,會聽到搖滾以及Rap的元素,進入遊戲之後,隨著角色的身分與視角改變,又會有不同的曲風出現。好比神風特攻隊準備要出任務的曲目,是非常日式神聖的氛圍;藝旦出現時,是西式加中式的夜上海風格。當然,也少不了能呈現出戰爭殘酷的一面,慷慨激昂的曲子。整體而言音樂風格包羅萬象,聽覺上提供觀眾非常豐富的內容。高天恒認為,雖然歌唱的段落都有字幕機輔助,但直接聽懂應該不是件困難的事。

台製2.5次元與IP轉譯

前述提到2.5次元改編的精髓在於盡可能貼合原作,那麼這次《台北大空襲》音樂劇版本,在這個原則上是如何處理的呢?高天恒指出,日本動漫改編的2.5次元舞台作品,角色通常有被粉絲熟知的經典台詞,或經典招數,好比《網球王子》越前龍馬的「你還有得學呢」,或是《火影忍者》的「影分身之術」。觀眾進場看戲,有一部分的樂趣就是在看這些經典設計是如何轉譯成劇場的語彙。但是《台北大空襲》原作是桌遊,後改編成電玩,除了角色人物形象固定之外,並沒有可供參考的配音,或是標誌性的角色台詞,所以「盡可能貼合原作」的標準,放在這裡顯得有些令人不知所措。不過這樣的改編條件,倒是提供了演員們自由詮釋台詞的空間,也與日本演員在扮演角色時,追求成為角色全然的載體有很大的不同,算是台灣在做2.5次元舞台作品時,因為原作特性而發展出的獨有狀況。

除了改編時遇到的作品狀況與日本不同之外,馬弟也提到,台灣市場消費者口味變化很快,如果要做IP轉譯,關鍵是速度,打鐵必須趁熱。尤其劇場演出又是一門需要花時間雕琢的技藝,如果製作速度太慢,等作品可以上舞台的時候,這個IP是否還是熱門話題,會很直接反映在票房表現上。若授權期限在演出不久後就到期,要加演勢必得重啟授權金的討論,對製作團隊來說會是不小的經濟壓力。所以與其用追求完美的態度鑽牛角尖地做作品,倒不如先快速做出成品收集各方回饋,再慢慢在後續加演中打磨作品,讓它越來越好。

除了想讓大家了解這段在課本上很少被提到的台灣歷史,也想展現戰爭底下人民的掙扎和其中蘊含的生命力。

輸了遊戲不會真的死掉,真正的生命卻無法重來

最後,當問到希望可以讓觀眾帶什麼走出劇場,馬弟分享了他的以色列舞者朋友的舞團所在鄰近遭受炸彈攻擊的故事。朋友的遭遇讓他意識到,當我們享受台灣安逸的日常之時,世界的另一端正在經歷完全不同的暴力生活,因此希望可以藉著《台北大空襲》讓觀眾意識到,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和平其實全都得來不易。

高天恒則表示:「想要讓大家了解這段在課本上很少被提到的歷史。台灣的政治立場向來親美,所以這段美軍轟炸台灣的歷史自然比較少被提及。除此之外,戰爭之下最辛苦的都是人民,因為都是政治的因素或是兩個權力的爭奪,讓兩邊的人民去受苦掙扎。我覺得這個掙扎是很有生命力的,好比在這《台北大空襲》的桌遊裡面可以看到,所有的角色不論陣營都想活下去,可是這件事在戰爭中是如此困難。在玩遊戲的時候,玩家可以很抽離,畢竟輸了不代表會死掉,真正的生命逝去卻無法重來。不過遊戲的有趣之處就是它永遠可以重玩,當重玩的時候,或許就可以想到更好的方法活下去。」

延伸這樣的想法,也許《台北大空襲》的遊戲與劇場改編也是歷史與當代之間的2.5次元,只是「盡可能貼近原作」的原則不會是作品的核心,而是怎麼樣讓觀眾透過劇中故事反思當今的生活。

《台北大空襲》是介於平面作品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劇場改編,也期待作為連結歷史與當代之間的2.5次元。

 

《台北大空襲》音樂劇
2023/11/3-11/5 新北市藝文中心 演藝廳
2023/12/8-12/10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戲劇院

 

本文作者|桂尚琳
赭月製作團長,紐約大學戲劇教育研究所畢業,寫劇本也表演,且熱愛唱歌。在劇場、影視、音樂與文學的領域走走跳跳。劇場處女作為自編自導自演原創獨角音樂劇《忘川》,第二齣原創音樂劇作品《台北莉莉絲》獲得第四屆廣藝金創獎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