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ASA:未來的馬戲聚落與種籽
2023
02
23
文|簡麟懿
圖|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提供
從一群各自獨立的馬戲人,演化成一個集結多方資源的藝術品牌,透過經營「FOCASA馬戲藝術節」這個新平台,FOCA或許始終在遠眺著下一個十年,思考著如何讓子彈繼續飛下去……

一群赤裸著上身的表演者,在夜晚的排練場裡進行著看似酷炫、有力且危險的特技練習,他們的呼吸聲甚至蒸騰著連外頭都能感受到的氤氳熱氣,還不提有一隻帥氣的黃金獵犬「老大」,就這樣突然地衝進隔壁一樣正在排練演出的長弓舞蹈劇場……。這是筆者對於當時座落在社子島的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以下簡稱為FOCA),2014年初步萌芽的第一印象:熱血、莽撞、青春、向上。

FOCA過去座落在社子島的鐵皮屋排練場。

但這樣的印象,隨著FOCA之後的每一步逐漸前行而轉變,映入眼簾的不再僅僅是那強壯精練的肉體視覺以及堤防旁的歡樂喧囂,偶爾靜下心來聆聽,還可以聽見FOCA細膩的回音與叩問。2020年筆者耳聞他們在台北藝術節的跨界三部曲之二《消逝之島》於社子島的精彩表現,其創作視野有別於2018年《悟空》的強調本我和眾人耳熟能詳的新馬戲思維,跨界三部曲更創造了另一種全新的「當代馬戲」觀點,於是乎筆者在有機會觀賞到FOCA的旅途中,持續觀看了他們與德國舞蹈劇場Peculiar Man共同合作的跨界三部曲最終部《苔痕》、由製作人陳冠廷自編自演的《嘛係人》,以及去年試營運的「FOCASA馬戲藝術節」(以下簡稱為FOCASA)。

可其實就像金子一樣,埋在土裡依舊會發光,FOCA的身影不僅出現在劇場,甚至在網路平台上的募資、街頭的親子表演,各種商業場合與都市郊區中都能夠被遇見,不論身處何處,FOCA的演員總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或許這能說是馬戲文化中一脈相傳的特殊天賦,但這也可能是團長林智偉在經歷了生命更迭的過程中,所預見的必然及選擇。

博君一笑,馬戲人的職業生涯?

馬戲人的職涯如一名走鋼索的特技演員,搖搖晃晃地徘徊在穩定與失衡的細長道路當中,在最近一次與團長林智偉的訪問裡,他也曾提到自己作為一名特技演員,28歲的時候就需要去思考著如何轉行,「因為在十年前的環境裡,特技就只是特技。」林智偉如是說。也因此在創團之後,他們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去延續自己未來的生命、如何將技術提升到藝術的高度。如雲門舞集的周章佞、小事製作的楊乃璇一般,這些舞蹈工作者們都能看似沒有限制地,持續不斷追尋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彷彿從來都不是藝術在支撐他們繼續行走,而是他們以一個小小人兒的姿態,推著一顆大大的球體篳路藍縷,用自己的方式來推著藝術徒步前行。

首演於2017年的FOCA作品《馬戲派對》,靈感來自好萊塢電影《大娛樂家》。

因此FOCA似乎更向前邁進了一步,讓特技不只是特技,不單只是製造歡樂的單一焦點,它還能夠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以至於在跨界三部曲及其後續的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見《苔痕》充滿伏筆與隱喻的非單一敘事,形成讓人需細細品味的黑色幽默;《嘛係人》則看似回歸初心,但實質延續了自身生活日常的荒謬與狂想;唯一一個筆者錯過的遺憾,便是沒能窺見他們在「2022北藝開幕季」與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合作的《達文西的notebook》,據說該場演出充滿了兩極的評判,但這樣的評判卻為多數人所樂見,因為在這個不斷跨領域的世代裡,沒有人會期待,甚至滿足於你只是一個馬戲團,在許多偉大藝術家的施力下,他們總是能產出不一樣的成品,而FOCA也不能只是被馬戲定義,而是該讓自己開始來定義馬戲。

FOCA與德國舞蹈劇場Peculiar Man合作的《苔痕》,身體技術不再只是提供景觀式的娛樂,更著重人心的探索。(圖片來源/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FOCA是馬戲,CASA是家,FOCASA將會是馬戲人的家

不論是在去年或是今年的節目介紹中,我們都能看見FOCASA形成了一個聚落與平台的模式,不同的表演團隊與獨立藝術家分散在不同的時間與據點,點染白天與黑夜截然不同的氛圍與氣質。同時與在地店家的合作,更讓FOCASA成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商機,不同於國內劇場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FOCASA所形成的網絡似乎在試圖與整座城市之間建立雙贏。

這樣的多角化經營,就筆者的瞭解與觀察,興許和FOCA過去前往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Off Avignon)等平台息息相關。團長林智偉將在國外所汲取到的資源與養分,轉變為不同的形式與國內的演出團隊分享,例如十年前法國團隊Fills Monkey的表演,讓他看見馬戲演出未必都需要龐大耗時的成本規模,即使只有兩、三個人的製作,也能在極快的時間裡準備就緒,並且向觀眾傳遞足夠的感動與訊息;而國外藝穗節帶狀的時間分布,讓整座城市都在一個特定時間中活絡起來,形成一個觀光的商圈與文化的市集,不論是策展方或是當地的住民都能彼此交流與參與。

FOCASA馬戲藝術節試營運期間之跳跳糖舞台,馬戲表演者與民眾近距離交流同樂。

除此之外,去年整個FOCASA的試營運,更是以一個免費的策展平台,吸取了未來可能會需要的優化與失敗經驗。以台南水交社文化園區的場地為例,2022年強烈的粉塵是戶外觀賞演出的阻礙之一,針對民眾的參與體感要如何改善,甚至是V-13馬戲篷(舞台直徑長達13公尺的全台首座巨型馬戲蓬)裡的空調問題,FOCA都能藉由去年的經驗來作為土壤,讓整個FOCASA更加的安全與順利圓滿。

在地化、系統化與國際化

在強壯自身能量之後,還要學會力氣的掌握、使用與分享;從筆者對FOCASA的參與和了解,或許我們能看見FOCA在這十年之間,從一群各自獨立的馬戲人,組成了一個能夠經營自身的藝文團隊,而後,更演化成一個集結多方資源的藝術品牌。

舞台直徑長達13公尺的全台首座巨型馬戲蓬V-13,作為FOCASA馬戲節的主焦點,匯集國內外多檔演出。

在2022年的V-13馬戲篷中,那時還只有FOCA自身的作品《馬戲派對》,而戶外多是集結台南在地的街頭藝人如劍玉師「小螺絲」陳益銓、「Mimo Fat Guy」郭子倫等人,而今年即將迎來的FOCASA,從原本的週休二日延伸至包含二二八連假共六天的展期,戶外演出的成員也拓展至整個台灣備受注目的馬戲人們,如北部的街頭藝人溜溜球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楊元慶、「扯鈴至尊」方庭良等。

作為關注焦點的V-13,也增加了柬埔寨法爾馬戲團(Phare, The Cambodian Circus)、澳洲GOM與被FOCA視為啟蒙的法國Fills Monkey等,國內團隊則包含創造焦點與紅鼻子馬戲團等不同單位,其中最有趣的挑選應屬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的演出《Bond》莫屬。

V-13邀來有「東南亞太陽馬戲團」之譽的柬埔寨法爾馬戲團(Phare, The Cambodian Circus)。

被FOCA視為啟蒙的法國Fills Monkey,結合打擊樂與喜劇,帶來令人熱血沸騰的搖滾馬戲。

V-13除了邀約國際級重磅團隊,亦安排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演出,蘊含FOCA培養後進的用心。

集結在地資源過後,擴大的展期與展區,對應的是FOCA要擁有更為清晰的活動地圖與節目演出安排,以及相關的無障礙設施與場域規劃,這也是他們之所以邀請美術設計謝鎮璘與空間設計劉佳豪的原因之一;而邀約國際團隊之餘,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的出現,筆者認為茁壯幼苗的企圖遠大於台灣團隊的實質演出意義,在透過FOCASA這樣的大型平台經營下,林智偉或許始終在遠眺著未知的下一個十年,思考著如何讓子彈繼續飛下去。

FOCA對於台灣馬戲生態的影響,或許不僅僅是新馬戲與當代馬戲的交融,重新尋找馬戲平台的創新可能而已,在未來若真如林智偉所言,FOCASA得以藉由移動的遊牧模式,遊走在各座城市之間,並同時思索兒童馬戲文化的經營,那或許我們真的可以樂見未來「特技將不再只是特技」,而是教育層面的文化推廣,當然,在熬過疫情影響過後,FOCA是否真能讓一切開花結果,這都還要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踩著高蹺的尋夢巨人在FOCASA村莊裡出沒,為民眾帶來驚喜。

走過了十年,FOCA逐步累積成為一個集結多方資源的藝術品牌,繼續向前行。

 

FOCASA馬戲藝術節
2023/2/22-2/28
台南 水交社文化園區旁大草原
(活動官網)

 

本文作者|簡麟懿
表演藝術評論台專案評論人,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曾任日本職業舞團Noism一團舞者,2017年隨翃舞製作旅外參賽,獲西班牙「紐約暨布爾戈斯國際編舞大賽」首獎等獎項。個人創作發表《囚》、《Mr. Papillo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