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欣潔@台中府後】老台中新景象,打撈常民記憶的進行式
2022
12
22
文|吳欣潔
圖|吳欣潔提供
地方轉轉
隨著泡沫紅茶熱潮的消退、市府的搬遷、社區人口的老化,府後生活圈的榮光已悄然退去,曾經熱鬧的景象,似乎只能存在人們的回憶之中……

你曾經來過台中嗎?你對台中的印象是什麼呢?我是台中人,對於該如何形容這個城市,我自己也還在摸索當中。幾年前,因為工作的緣故,我來到了位在西區的利民里,住進了一座位在府後街上的老公寓。某天收到了瓦斯繳費單,上頭寫著「菸葉試驗所」,我才知道原來這座53年的老公寓,從前是菸酒公賣局的員工宿舍,我也才發現這個地方,曾是台中城市史中公務行政與文教發展的重要地區。

相信今日許多人對西區的印象,多是熱鬧的勤美商圈、美術館綠園道一帶,然而位在西區的利民里,卻是台中市古蹟、歷史建築密度最高的行政區。而這個地區自清代以來,即為中台灣重要政治中心,許多官署建築群皆建立在此。隨著1895年日人來台,他們沿用清代遺留的官衙作為行政廳舍,於是在1911年陸續展開台中州廳、台中市役所興建計畫,並且在1924年興建大屯郡役所,奠定日人將此區作為治理中心的基礎,並命名為「利國町」。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仍延續此區作為都市計畫的重要行政區中心,1975年之後改稱為「利民里」。其中台中州廳及附屬建築群、大屯郡役所,改為台中市政府、市議會等重要機關用地。

台中廳早期的辦公建築,攝於約1900年。日治初期多以清代既有官衙建築作為行政廳舍。

1911年後日本政府展開台中州廳興建計畫,圖為第三期完工後的建築立面。

日治時代的大屯郡役所寫真。

今日大屯郡役所修復現場(民生路側)。

此街廓自1911年台中州廳基地計畫起,至2010年台中縣市合併為止,將近一百年的時間,皆位於台中最重要的政治及文教區。來到這裡,你可以沿途走訪不同的文資建築,它們就像是散落在不同街角的星群:台中州廳、大屯郡役所、台灣府儒考棚、四維招待所、法院宿舍、刑務所官舍群,除了公務機關之外,利民里周邊設有各級學校如大同國小、忠孝國小、台中女中、居仁國中等,形成明顯的文教生活型態。

這兩年間,我的公/私人生活場域,都生活在這個富有歷史感的地區之中。在從事文資相關工作的期間,除了透過閱讀文獻,認識幾座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蹟及歷史建築之外,我也更進一步發現,由於公家機關集中設立的緣故,鄰近有許多的職員宿舍,如民生路上的「警察宿舍」、府後街的「菸酒公賣局宿舍」、法院周邊的「法院宿舍」,以及位於康樂街旁的「居仁教師宿舍」;跨過林森路則有「刑務所官舍群」,而也有隨著戰後而建的眷村如「憲光七村」及「三民新村」。

1937年的台中市地圖,呈現此區林立的官署建築及文教單位(黃色為吳欣潔調查研究計畫範圍)。

鄰近台中女中後門、四維街市府路交叉口的歷史建築:四維招待所。

隨著公務機關而生的生活聚落,居民多為軍公教人員及眷屬,他們規律且簡樸的作息,形成了行政文教區的特殊氛圍,周邊街廓的市府路、民生路、三民路、府後街、四維街、康樂街,可稱之為「府後生活圈」,區域內呈現林蔭與寧靜的氛圍,形成一個寧靜的生活區域。在市府尚未遷移之前,府後生活圈曾是許多市府員工、洽公民眾的美食天堂,此區有著許多道地的外省眷村好滋味,其中知名老字號店家如:信義牛肉麵、稻香村、仁義牛肉麵、未名排骨麵、北方御廚、菜根香牛肉麵、香之園餃子館、壹等涼小吃店等,這些店家有些隨著市府遷移後,雖然轉至他處或歇業,卻仍是許多老台中人記憶中最懷念的滋味。

為了因應公務機關、學教單位林立的消費客群,府後生活圈也吸引許多餐飲店來此開業。1983年,陽羨茶行(春水堂前身),創始店設於府後街,以雪克杯搖動紅茶,令茶飲產生細緻的泡沫,創造出特殊的口感。此舉展開了茶藝嶄新的消費文化,更開啟席捲全台的泡沫紅茶風潮。80年代曾有阿Q茶舍、木樨堂、瀟湘、唐山等泡沫紅茶店,而有「泡沫紅茶一條街」之稱,令府後生活圈原先封閉、拘謹的公教特質,瞬間成為大眾追求流行的消費場所,也是許多五、六年級生共同的青春回憶。除此之外,亦有文人雅士、前衛藝術家在此流連,如藝術家洪易於1992年所開設的泡沫紅茶店「藝術現場」,以及位於大屯郡役所(憲光七村)旁的「藝術新樂園」,曾是許多藝文人士經常造訪的地方。可惜的是,隨著泡沫紅茶熱潮的消退、市府的搬遷、社區人口的老化,許多人認為近20年來,府後生活圈的榮光已悄然退去,前述曾經熱鬧的景象,似乎只能存在人們的回憶之中。

四維街菜根香牛肉麵店的相關新聞(《民聲日報》)。

府後街往四維街方向景象。兩側店家包括瑪啡坊、大西洋、四維自助餐等店,畫面左上方轉角間店面,即為泡沫紅茶創始店陽羨茶行舊址。

隨著近年來政府在全台大舉修復文資建築,文創與古蹟活化的模式興起,並且以再造歷史現場之名,進行大規模的文資復興運動。目前府後生活圈中的台灣府儒考棚已完成修復,也有潮流設計感的咖啡店進駐,而周邊的台中州廳、大屯郡役所修復工程,也即將在近期完工,未來將規劃成文創園區,而以府後街為軸往西走去,則會抵達演武場、刑務所官舍群,未來也將成為台中市文化新景點。然而面對全台日式建築紛紛成為大眾嚮往的觀光及拍照景點,雖可為當地帶來商業熱潮,然而有關歷史地域、歷史現場的概念,卻是十分值得再度探索的。

台中市定古蹟——台灣府儒考棚,現為委外咖啡店進駐管理。

台中市定古蹟——刑務所典獄官舍園內景象。

歷史建築刑務所官舍群外觀(林森路側)。

目前關於府後生活圈的歷史文獻,內容多以國家政府統治制度對應下的歷史為主,然而我身為在地居民,在和鄰居的閒聊寒暄中,卻也陸續挖掘出許多豐富的人物故事。這些私人、零散的史料,也往往是在大歷史中被忽略與遺忘的部分,往往不曾被喚醒,卻能反映出時代中豐富的生命樣態。而接下來,我的調查研究計畫將著重記錄「在地居民的生活形貌」以及「市民消費的文化記憶」,期待以不限於傳統的檔案調查,透過不同的生命記憶,重新發掘、建構一般常民的生活材料,從個人記憶、區域文化到城市發展,希望能一步步的構築出屬於地方、地域社會的歷史與時代故事。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透過計畫的執行,能夠挖掘出更多不同的人文與地方故事,讓這個充滿歷史感的所在,在修建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建築之際,以微薄的力量,將民眾記憶作為區域文化的載體,將遺落的地方記憶與知識補足,並得以傳述與保存,而讓台中的城市紋理更加豐富與多元。期待你的加入!

戰後時期興建的法院宿舍(府後街側),現已拆除變成停車場。

府後街法院宿舍拆遷現場留下的居民老照片。

 

本文作者|吳欣潔
出生台中,求學台北及新竹。曾讀過藝術學,再走入文化研究領域。興趣廣泛,從視覺文化到田野紀錄,以肉身進行不同的社會參與並觀察世界。曾從事32項工作,至今住過31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