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勻@府城】雞屎藤帶路,走進老城之心
2022
12
22
文|陳慧勻
圖|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
地方轉轉
劇場與城市的過去及現在構成了短暫虛實交錯的時空膠囊,在這顆膠囊裡,我們一點一滴的更理解妳所經歷的時代、理解我們錯過的台南……

親愛的黃進治小姐:

認識了這麼久,這是我第一次寫信給妳,我對妳其實並不算真的熟悉,以前我只知道妳很會做菜,我尤其愛吃妳做的雞排,把皮煎得焦脆的雞胸肉上面鋪上一片起司,遇熱後在雞皮上微微融化牽絲真的好美味,這是我國高中時的最愛,妳總是把飯菜擺在一個大白盤裡弄得像西餐一般,當時的我覺得妳好時髦,妳做的菜總是比媽媽做的菜看起來更高級。我還知道妳真的很愛漂亮,即使90歲了,妳還是每晚預先上好髮捲,隔天優雅萬分的出現在大家面前。

現在是2022年歲末,夜間經過被燈光打得明亮的「林百貨」,我想像妳1930年在二樓工作的模樣,妳穿著合身精美的西式套裝,有幾道美麗波浪的捲髮在西式帽子下俏麗的露出。五官深邃的妳當時陪朋友去應徵林百貨店員,結果朋友沒有錄取,而妳卻錄取了!妳進入那幢被台南人稱為「五層樓仔」,裡頭還有「流籠」(電梯)的第一高樓上班。妳賣襪子與領帶,上班前經理會帶著大家一同上去頂樓的神社祈福,妳偶爾還會在五樓的洋食堂與少女伴們喝杯咖啡。50年後,妳在報紙上看到自己當年在林百貨與同事的老照片,妳小心的剪下報導並且拿去護貝,然後指著第一排最左邊那個女孩告訴我那就是妳,從妳漾開的微笑裡我能想像妳當時過著「文明女」生活的青春樣貌。

《我的多桑、卡桑與他們的昭和戀歌》,永成戲院,2015。(攝影/韓政宏)

我跟媽媽剛結束一場年度演出,在這個演出裡,我們在劇場裡辦桌慶祝舞團的第20週年。若是從我家在健康路時,媽媽把客廳改造成第一個無名舞蹈教室開始算起,應該超過40年了。妳當年送媽媽去學舞蹈時,曾經想過媽媽會就此跟舞蹈結下一輩子緣分嗎?從健康路、西門路到現在的南門路,媽媽的舞蹈社在台南的南區與中西區之間搬遷了好幾次。現在的排練場在一棟老公寓的一樓,這一帶有著台南老城區的氛圍,安靜的巷子裡兩側都是老公寓與門口種著雞蛋花的二層樓小洋房,冬天或夏天時都有亮晃晃的陽光糝落在地面。走進舞團門口左手邊是一個小小的花園,排練場裡掛著一幅全美戲院看板畫師顏振發畫的海報。近15年來,我跟媽媽、駐團導演紫雲以及幾位夥伴舞者們每個週末就在這裡看著窗外從白亮到墨黑,排練出這些年的作品。

《葫蘆巷春夢》,321巷藝術聚落,2014。(攝影/韓政宏)

我們的第一個合作作品就是與妳在林百貨工作的經歷有關,妳還記得那時候我還特地去訪問妳嗎?後來我們做了《昭和摩登.府城戀歌》(2007)這個作品,媽媽第一次沒編她最擅長的民族舞,舞者們穿著時裝演繹在林百貨裡的一日生活,這齣戲在「全美戲院」演出後好像造成了一點小轟動,於是我們開始挖掘更多台南故事。從五條港的藝旦開始,我們回溯到妳之前的時代,那些裹著小腳的女孩們如何微微顫顫的蓮步輕移在神農街小巷裡;當葉石濤在打銀街(今忠義路與民權路一帶)與末廣町(今中正路一帶)悠遊時,舞者們就成為日治時期的摩登行人(《葫蘆巷春夢》,2014);府城小說家許丙丁的小說《小封神》裡,眾神從民權路的小上帝廟開始一場仙拼仙,這場爭鬥甚至拓延至南門路的孔子廟、開山路臨水夫人廟以及保安街的保安宮(《府城仙怪誌》,2015);西川滿的《赤崁記》裡,神祕的陳姓青年帶著故事主人公至「陳德聚堂」尋訪明鄭王朝的最後身影以及暴烈的家族權力鬥爭(《大井頭.赤崁記》,2017);「府城最強女鬼」陳守娘曾住過的東菜市,現在從菜市場轉出去就是潮店聚集的青年路與萬昌街(《府城夜話》,2018)。

《府城小封神》,臨水夫人媽廟,2013。(攝影/黃煚哲)

《大井頭.赤崁記》,延平郡王祠,2017。

還有還有,妳還記得小西門圓環上那棟美麗的巴洛克建築嗎?就是本來開「法國台北婚紗」,去年改為「多拿滋」的那一棟。在妳年輕時,那一帶叫做「新町遊廓」,是日治時期台南的風化區。當時最出名的酒樓之一就是這一棟「寶美樓」。每天日頭落山的時候,整個新町燈紅酒綠,文人、知識分子與商界人士聚集在酒家內飲酒作樂,這些藝旦們就陪著彈琴唱曲,桌上擺的是「五柳枝」(糖醋魚)、「雞仔豬肚鱉」與「紅蟳米糕」等台南的酒家菜。台南著名故事「運河殉情記」裡的兩位男女主人公就是在這些虛華的酒家裡相遇、相戀最後跳運河為情死(《府城夜話》)。從西門路往北到濱海公路,我們迎來海風鹹鹹的「鹽分地帶」。日治時期的佳里戲院有一個愛看戲的男子林清文,為躲避兵役而流連新劇團,成為戰後以撰寫《廖添丁》聞名的新劇作家(《他們的生活》,2022)。

在我兒時印象裡的台南只有小吃與有點無聊的古蹟景點,年過30,因為創作這些作品,我們再次走進老城之心,從古今交錯的街巷看到妳曾經生活過的風景,還有風景後面那一層層時代疊影,混雜著清朝、明鄭、荷蘭或者更久遠之前的氣味。城市也是劇場,我們開始在街頭巷尾尋找可以跟作品呼應的表演場域:夜裡的延平郡王祠,我們透過窗櫺可以隱約看到斂目的國姓爺正凝視著明鄭王朝的家族權力爭鬥(《大井頭.赤崁記》);而當《府城仙怪誌》的主人公——末廣公學校的蘋果(りんご)揹著書包在廟口看布袋戲時,我們也嗅聞到日治時期「開山神社」的和漢氣味。同一齣戲搬到新化「武德殿」時,跟著蘋果進入這棟日本社寺風格的觀眾們也像進入《神隱少女》裡綺麗的湯屋一般;而建於大正年間的木構建築「台文講堂」,正好作為日治艋舺文藝少女黃鳳姿的書寫空間(《少女黃鳳姿》,2018);講述台南自然元素的《府城風景畫——霑、風、社》當然要在台南少有的自然神信仰廟宇「風神廟」前搬演,扮演風神的表演者揮著扇由廟的深處緩步移出時,我們看到廟口的福符也隨風輕輕飄動;在曾被傳聞為「天地會」陳永華宅邸的「陳德聚堂」裡,我們讓參與「林爽文事件」的天地會會眾們跪在閃耀著紅色燭火的宗祠案桌前拜劍立誓、歃血為盟展開一場革命(《誰是林爽文?》,2020);台南鄉野奇譚則正好在老式巴洛克風格的「吳園公會堂」裡幽微講古(《府城夜話》)。劇場與城市的過去及現在構成了短暫虛實交錯的時空膠囊,在這顆膠囊裡,所有的過去被再現了;所有的未來也同時被想望著。而阿嬤,透過這些作品,我們也一點一滴的更理解妳所經歷的時代、理解我們錯過的台南。

《府城風景畫——霑、風、社》,台南風神廟,2016。(攝影/韓政宏)

《少女黃鳳姿》,台文講堂,2018。(攝影/韓政宏)

《誰是林爽文?》,陳德聚堂,2020。

假日的台南還是充滿了排隊喝牛肉湯的人潮,老屋改造成的早午餐與咖啡店裡的網美們也總是斜倚在窗前擺拍,但是請大家在吃喝之間偶爾也可以稍稍閉上眼,感覺到了嗎?時空膠囊裡的雜沓聲持續不斷著,那些故事都已發生過了,也都正在發生著與即將要發生。

 

本文作者|陳慧勻
雞屎藤舞蹈劇場副藝術總監、淡江大學藝術學門專任副教授。裡外台南人,師事跨文化劇場學者與導演Phillip B. Zarrilli修習「身心合一表演者訓練法」,自2012年於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取得戲劇博士學位後,開始與母親許春香、駐團導演胡紫雲合作將跨文化表演訓練運用於與雞屎藤舞蹈劇場表演者的訓練上,並專注於在作品裡認真走尋台灣文化的不同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