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聲音藍海裡找尋文學的大祕寶:《妮說BOOK,我說可》
2021
12
24
文|蔣亞妮
圖|蔣亞妮提供
阿特現聲:藝術咖的Podcast實驗場
為了文學,我能做些什麼?這個Podcast節目,或許是目前的我能做的極限……

台灣的Podcast大航海時代,大約在2019年啟航。隨著各式平台成立與增設Podcast專區,從錄音室規模到自宅架起麥克風、耳機與筆電的輕鬆,從時事理財到情感閒談,無一不聊、無一不有。在此之前,Podcast在歐美國家,因為通勤與生活娛樂供需的不同,其實已發展了相當久時間;而在中國被稱為「播客」的Podcast生態,則大約在2012年時就已向民間普及,除了「喜馬拉雅FM」更有微信上不同平台,為各種形式與主題,提供千計萬計的選項。Podcast為後網路時代提供了更大可能,不管是付費或免費內容,由深到淺的學習與休閒,終於匯流成一片知識與經濟的藍海。

為了文學,我願意……

2020年8月開始,中華電信的子公司以及衍生商品「i聽聽」平台開設,我應過往在媒體界工作的同事好友之邀,在她的製作底下開始了一檔文學創作對談節目《妮說BOOK,我說可》。過去幾年的合作關係裡,我們曾經一同製作了幾個在中國銷售的Podcast付費學習節目,長達一年以上的共事時光,經常彼此徹夜製作Podcast音檔、影片,共同在深夜裡傳無數訊息溝通打氣,最終也算完成過一些,如今想來可以小小驕傲的作品。但關於文學,卻是我與她的第一次,在數個月的節目構思與籌備中,我們反覆討論著:「該與誰談」、「該談多深」以及核心的「與其他同型的廣播節目有何不同?」由此出發,既然Podcast與廣播的最大殊異性,其實來自時間的自由度,因此即使是討論同一位文學家、同一部文學作品,Podcast都該達到不同的深度。

在錄音室的等待來賓日常。

在我的思考中,這是一段不斷自問:「為了喜歡的事物,願意做些什麼?」的過程。

以自身為例,如果有一種恆常不變的喜歡,除了文學,暫時沒有其他種作答。為了文學,我能做些什麼?這個Podcast節目,或許是目前的我能做的極限;也因此,我想要以能做到的極限,完成每一次的錄製。從構思設定、商量主題到邀請來賓,在經歷好幾個月的預錄與製作後才終於將它推上線。節目的流程規劃是邀請作家親自現聲說書,我也會以短短評書作為每一次的開場,再一起深入的聊作品、聊創作觀,當然還有試圖挖掘每個寫作者對「創作」的一往情深。所有的寫作其實都像是焚以心魂,只是有人祭出光陰、有人獻出傷痕,那些就像是一本書抽掉書封底下的封底,塗料斑斑。

用真心換取真心

因為我喜歡文學,所以想要讓更多人聽到文學,以及每一個來訪的作家,與他們各自炙烈的文學之心。從曾經只在書中見聞過的前輩作家到同代與更新一代的寫者,當他們紛紛來到我對面的座位,與我相隔兩支收音麥克風時,就像某種魔法現場,唯一換取真心的方式,是也拿出真心。在一年多的錄製時光裡,有與作者暢笑不已的下午,當然也有幾次說者與聽者都紅著鼻頭、忍著鼻音的動容與動人瞬間。在這些風景裡,平路、栗光、姜泰宇與陳宗暉的真誠貼近,一如他們的字;朱嘉漢、伊格言、劉梓潔與鍾文音等作家,對小說的赤誠熱情(還有他們各自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靈光),都拓出了我原先的想像閥限。當然,也見到如同蕭熠、林新惠、鄧觀傑、白樵與許閔淳那般,初被發掘卻已耀目的新星,他們的第一本書,大約都是曾經的我,無法去達的遠方。更不用說,好幾次如同偶像見面會的現場,能與郭強生、郝譽翔、房慧真、張亦絢、陳雪,這些曾引我入文學之魔的名字相遇。

說起節目準備與製作的艱難,許多人必然會問起我:「到底要讀多少書呢?」卻是一個不成立的問題,如果連書都沒有讀完,那麼又要怎麼好好理解藏身其後的作家,因此這種難,也是難得的難。在這樣高強度的一年,於我最大的挑戰其實是與人言,我並不是對聊天感到自在的人,然而每一次的錄製其實更是訪談,那樣的熱情與提問,並不是發動於八卦或是私心,而是因為「想知」與對「未知」的渴望。因此就像過去的文字訪談經驗,總有會被誤讀成親切或熱情的切面場景,在刊出、播出後,對方才忽然懂得這並不是想走入生活,但確實想走入某些比生活、比關係更深的地方,聽聽你為何而寫?你為何深愛?

挖掘文學被擴寫的可能

從節目開播至今,平台贈與我最大的支持,就是理解我不為點擊、收聽與關注,讓我能自選每一次的書目與來賓,那些冉升的新名字、那些聽說太文學(而不那麼大眾)的書目,然而只要它們好,都盡力地為我排上行程。因此,奇異地在這一年內,當我收到陌生訊息、在別的場合遇見收聽節目的他人,傳送給我一句喜歡、一句認同,甚至因此讓他們讀見一個新名字,那些瞬間,都有著某種血壓衝上耳後的心情,那當然不似青春時的悸動,可我覺得比那更好、更珍貴。

三位初出版第一本書的作家黃家祥、高博倫、許閔淳,正在錄製朗讀自己的書。

這些付出的時間、聽來的話語、讀下的字,它們塞滿我的書櫃與心。或多或少,拉沉與降低了我想自己寫些什麼、說得更多的自我,可那些不能寫、不想寫與先不寫的時刻,其實更是生命的饋贈。我相信,就像把人丟進激流裡任不同水勢與流砂推壓,這時你才可能知道,自己是石頭還是浮木,要進入海中或是不動。流至中途,才能說漸漸明白一些從前讀不進去的話語,像是羅曼羅蘭說過的:「從來沒有人真正閱讀一本書,人是透過書閱讀自己。」那些深深淺淺的閱讀,其實是對自我輕重愛恨的試探,或許有一天,終於找到自己在寫作中尋求的答案。那麼,就是與這個節目(或者說是計畫)的抵達之謎。

節目初初過完了一週年,在這個相對自由的形式內在裡,也許可以試圖讓更多其他寫者與讀者,對不同的來賓發起互動,提問也好、留言也好,文學總要被更多人讀見,才有生命力與被擴寫的可能。以此前行,或許在藍海彼端,確實有著屬於文學寫作者的大祕寶。

 

《妮說Book,我說可》(前往)
開播時間:2020年11月
更新頻率:每週一更新
「i 聽聽」出品的原創Podcast節目。
以作家對談,現代文學為主。
深度訪談作者創作靈感,從為誰而寫到為何而寫。
文學不是成功學,但它卻是所有人的人生風景。

 

本文作者|蔣亞妮
摩羯座,狗派女子。
無信仰但願意信仰文字。成功大學中文博士候選人。
2015年出版首部散文《請登入遊戲》
2017年出版《寫你》
2020年出版第三號作品,《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
現於各大媒體發表書評、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