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底下的演員本人,他們還好嗎?《演員的自我修養》
2021
12
24
文|曾歆雁
圖|曾歆雁提供
阿特現聲:藝術咖的Podcast實驗場
原本我是一個幾乎只接劇場的演員,Podcast不僅讓我從車禍和疫情的惡夢迴圈裡醒來,更讓我發現創造力能夠在非常多不同的平台實踐……

在我籌備獲選「新人新視野」的獨角戲《演員的自我修養》時,萌生了一個想法:我用一整齣戲來告訴觀眾,我是如何面對演員這個職業,那麼其他演員呢?他們會和我一樣感到困惑、掙扎或是欣喜和成就嗎?

於是,在為戲寫劇本、排練的同時,我發起了訪談演員的計畫,並採納創作陪伴曾智偉和製作人王廣耘的建議,用Podcast的形式露出,讓整體節目可以走深度訪談路線。我邀請的來賓都是和我的演員職業有連結的演員朋友,像是合作過的夥伴,或是和我一樣,在演員的工作以外擔任過導演、編劇等職務,或是曾經參與過同樣屬性的表演,如舞蹈劇場、音樂劇、沉浸式劇場或Drag(變裝)演出。

《演員的自我修養》Podcast源自於獲選「新人新視野」的同名獨角戲。圖為發展中呈現。(攝影/林筱倩)

意料之外的戲劇性登場

《演員的自我修養》同名Podcast節目由我擔任主持人,擬定訪綱並執行訪問。第一次在錄音間裡說話時,感到非常興奮與緊張,這是我從來沒挑戰過的形式和職位,主持人如何讓來賓說出他們想說的話,問題和問題之間如何連接得順暢、讓話題深入淺出,並且能夠理性地控制時間,這些都是新的挑戰。感謝製作人王廣耘在第一季的每個來賓訪談都出席,現場討論應該修正的方向,以及聲音監督張家瑀提供自己的工作室作為錄音間,控管聲音的品質並製作節目的開場音樂。在第一季的露出規劃中,每位來賓除了聲音訪談外,還會有一段輕鬆有趣的影像,內容有快問快答、一起打電動或是演技遊戲,由影像監督葉克釗錄影與後製完成。

這個團隊在誕生的時候就頗為完整,執行的過程也相當愉快,最後就是將成品上架了!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一季製作團隊,左起主持人曾歆雁、場景設計曾智偉、影像監督葉克釗。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一季主視覺:主持人曾歆雁(左)、來賓又仁。(攝影/葉克釗,標準字設計/周雅萱Miyabi Shuu)

相當戲劇化地在即將上架的當天中午,我出了一場嚴重的車禍,我在醫院昏迷的晚間八點,我的Podcast正式上架了。骨盆破裂的我出院後在家裡休養,每一次看到新人新視野的演出資訊上寫著「《演員的自我修養》主要演出者曾歆雁因故受傷,演出取消。」我都會感到難以置信,這是我嗎?這下可真的成了演員的自我「休」養。

演出取消資訊公開不到兩個星期,疫情就來了,讓所有現場活動不得不暫停,頓時之間所有人都得和我一樣待在家裡。這時候我收到聽眾的訊息:「謝謝你做了這個Podcast在幾乎所有演出都停滯的時間裡,聽你們聊正經的歷程或貓奴的分享,真的很享受也促進了表演上的思考……」我從車禍和疫情的惡夢迴圈裡醒來,感受到原來Podcast的出現,陪伴了許多藝術從業者低靡的情緒,原本預計和演出一起告一段落的這個節目,此時擁有了開啟新的一頁的可能性。

上架當天出了車禍,戲劇化地成了演員的自我「休養」。

從「我想要」到「聽眾想聽啥」

感受到聽眾的存在和支持,讓我們開始著手規劃《演員的自我修養》Podcast第二季。在無數個會議的過程中,製作人王廣耘提醒了我一個問題:「聽眾想聽什麼?」這個看似平凡的問題,我卻幾乎沒有真真切切地想過。第一季的內容是我想要和我的演員朋友們,一同分享這個職業的甘苦,在這之中充滿了「我想要」,這個狀態和我在藝文產業中,長期是屬於最後的執行者——演員有關,而在這個職位上我要做好的事情便是詮釋角色,把他/她演出來是我的任務,但我發現在Podcast的平台上我不僅是一個主持人,更是一個共同規劃者的角色。這個角色要去發現聽眾想聽什麼,規劃出更加深刻或平易近人的話題,探索能夠引發共鳴的主題。

第二季我們做了一些改變。在錄製第一季時我會先擬訪綱給來賓過目,之後直接錄音室見。新一季為了讓話題有明確的方向脈絡與能夠事先統整,在錄音之前我會電話訪問每位來賓,確認他們回答的方向與延伸的話題,並且讓我習慣他們思考的速度,有人說話偏快、時不時會帶笑點,有人偏慢、認真思索後有出其不意的想法,在這多種思考速度之間,主持人要能夠平衡整個節目的語速。電訪完畢彙整問題與回答和製作人開會,討論可能缺乏或過多的話題。原本第一季來賓的畫面露出有影像和照片,這一季因為製作期間正逢疫情三級警戒,不好有大隊人馬來家裡群聚拍攝,於是製作人找了視覺設計Miss Misery加入,繪製了我和每個來賓的圖像。從挑選參考的人像畫、再討論到配色等過程,又開了好多好多會議。我又發現,作為演員的我真的沒有這麼常開會,我們想的是在排練場當下我可以怎麼做,排前準備、排後檢討。而現在這個共同規劃者的角色,需要看到的是未來的事情:這樣的露出會有怎樣的效果?看起來整體性好嗎?每個來賓個人的特色能夠凸顯嗎?這些問題我都在製作Podcast中練習找到答案。

主持人曾歆雁(左)與第二季特別來賓吳奕蓉。

這一季節目錄製與上架的過程中,我們更加體會到這個節目能夠做到的事情。演員以角色、以特殊的面目示人,帶來精彩的演出,那麼在這些「角色」與「面目」之下的演員本人,他們還好嗎?都在思考些什麼呢?我認為,會成為演員的人都有一個特質,就是對「人」很有興趣。第一季要上架時需要文字節目介紹,我本來只是覺得有趣,查了「演員」、「自我」、「修養」個別的解釋,現在回來看覺得很有意思。演員:專職演出或在表演藝術作品扮演某個角色的人。自我:就是自己的。修養:人在個體深處經歷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過程後達成的境界。這一季的內容似乎更加靠近這些辭意了。

探索Podcast的創作可能及其它

有別於第一季播放開場樂後介紹來賓,第二季的節目開頭我們做了許多嘗試。特別是和「嚎哮排演」的演員蕭東意安排了片段的讀劇,探索在Podcast平台創作的可能性。後製上,由製作人王廣耘剪接,並讓音樂總監張家瑀製作配樂,成為一個Podcast的小演出。這個小小的嘗試讓我們更好奇聲音的平台是否能夠做一個演出?

第二季的特別篇,邀請劇場中不同位置的工作者來談「疫情時代的表演生存指南」。

在規劃訪問演員來賓的同時,每一季我們都安排穿插特別篇。第一季的特別篇和我個人有關,談論車禍的經過,第二季因為大家都正深陷疫情中,我們就來談論疫情,製作人特別企劃了一集「疫情時代的表演生存指南」,邀請包括表演者、工會代表和藝術行政來談論疫情帶來的變化和他們是如何應對的。表演者方面我們請到變裝皇后堯蘭達和妮妃雅,由於變裝皇后的表演場所多半在酒吧,而酒吧被歸類為八大行業,有一大段時間無法營業,疫情中收入來源非常不穩定,先前堯蘭達在申請藝文工作者補助時遭到駁回的事件,在網路上引發熱議,節目內容安排訪問整件事情的經過,也詢問兩位變裝皇后在疫情中如何應變。工會代表請到了藝創工會副理事長張吉米,說明藝創工會組建的過程,以及和我們談談與接案工作者切身相關的合約保障,以及疫情中工會能夠做的事項有哪些。最後,我們請到劇場製作與創作人王詩琪,談談因疫情而滾動式調整的政策,如何影響整個藝文圈的時間表,與觀眾無法到現場時必須執行線上演出的種種困難和學習。這樣的節目內容讓我更加明白,Podcast能做到的不只是娛樂和陪伴,更是資訊的傳播,透過我們的節目吸收與藝文圈相關的重要資訊。

經過兩季的嘗試與努力,我們奠定了節目的基調也吸引了一定的聽眾群。接下來我們希望持續精進訪談的能力,讓聽眾能夠聽到演員的各種面向。而特別篇的部分,題材會跟著時事與聽眾族群的期待,規劃出有趣或有用的內容。Podcast的出現讓看似比電視或手機單調的「聲音」,重新找到了它的可能性。原本我是一個幾乎只接劇場的演員,做了Podcast之後發現創造力能夠在非常多不同的平台實踐。現在才認知到這一點,我想我一定是腳步很慢了,畢竟 YouTuber將近十年前就興起了,現在甚至產出更多Podcaster或是直播主等職業,是我們過去意想不到的。期待未來能在不同的媒介和觀眾相遇,無論是現場演出或是網路上,都希望能讓觀眾接收到表演藝術的美好。

《演員的自我修養》的居家錄音室。

 

《演員的自我修養》(前往)
開播時間:2021年4月
更新頻率:每週一更新
演員,大量以面目及角色示人,主持人曾歆雁將各形各色的精采演員邀請到錄音間,全然地卸下她/他們外在的工作狀態,自在的暢聊演員、自我與修養。
【核心製作團隊】主持人/曾歆雁、聲音監督/張家瑀、製作人/王廣耘

 

本文作者|曾歆雁
通常是在當演員,但因為從小跳舞所以很常被找去跳,近幾年嘗試導演職務,也有寫過劇本。2021年4月起多了一個Podcaster的身分,主持《演員的自我修養》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