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多年來,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簡稱國藝會)持續不懈地推廣長篇小說的創作,2017年更透過「小說青年培養皿」計畫,將觸角進一步延伸到高中校園裡,希望讓小說的閱讀與書寫風氣能在校園裡普及。
2019年2月15日,國藝會「小說青年培養皿」計畫與台北國際書展合作,以「青春正好,讀小說」為題,舉行了兩場講座與一場直播活動,讓參與計畫的學生與老師們,一同分享他們的小說閱讀經驗與創作成果。
新舊不是問題,文字功力才是
第一場講座,邀請了師大附中、北一女中與建國中學的學生們,暢談青春世代的小說閱讀經驗。與談過程中,青春世代對於「新舊文學」的比較與觀察為討論的主軸。北一女中欣于、楊蓁、陳蓉三位同學,特別提出了「廁紙文學」的論點。所謂廁紙,隨處可見,經常被人們認為是沒價值、甚至低俗的東西,但生活中卻不能沒有廁紙的存在。而這樣的特質,和流行於年輕人社群的同人小說、網路文學、言情小說等極為相似,也因此這類文學作品被她們稱之為「廁紙」。
三位同學認為,雖然這類廁紙文學普遍流行於年輕人之間,但他們並不會因此鄙視主流的經典小說。因為作品的好壞不在於時間新舊,而是作品的品質。
她們舉了莫言的《拇指銬》為例,文中莫言沒用一個「窮」字,就把角色困窘的情境表現出來,這就是文學價值的所在。又如白先勇《遊園驚夢》裡錢夫人駕馬的片段,她們認為這段文字很唯美地描繪了錢夫人的情慾,但若換成一般創作者,就可能會寫成露骨的色情小說。她們認為,許多通俗作品,文字過度口語、淺白,有的甚至以顏文字表達心情。也有些作品相反,會刻意用文言文的句法來佯裝文學氛圍,但技巧不夠熟練的結果,讓這些作品變得造作。三位同學打趣說,「像這類的作品就是標準的廁紙,應該沖到馬桶裡。」
但廁紙文學也並非沒有存在的價值。首先,廁紙文學貼近現代人生活,對於年輕人來說,較能從中獲得共鳴。另外,廁紙文學的創作比較沒有包袱,所以不時可以從中看到大膽奔放的佳作。她們引了這段輕小說的文字做例證:
「我的心一定也隨著這場雨一起下落,落到不知道的地方去,然後滋養一粒種子,它隨著朱正延的一絲一縷陽光,生長在我的身體裡。我的血液都變成金黃色。」
不同類型的作品,讓人看見不同的觀點
那麼,現代年輕人閱讀小說的動機為何?他們又喜歡閱讀哪些類型的小說呢?師大附中的何峻德、以及建國中學的譚至均同學,便透過建中小說創作社做了一番調查。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喜愛閱讀武俠、推理、言情、輕小說等等。而在這些小說的閱讀過程中,年輕人多少有自己喜歡的類別,然後會再往那個方向去延伸,去看字更多、更艱澀的小說。例如喜歡奇幻題材的人,可能接著會去看《魔戒》、《納尼亞傳奇》;而喜歡推理類的,則可能會選擇閱讀亞森‧羅蘋、或東野圭吾的作品。
過程中,不乏有人會延伸閱讀如赫塞的《流浪者之歌》這類文學性較高的作品。他們的動機為何呢?首先,受訪者表示閱讀這類作品可以營造自己文青的形象。第二,年輕人覺得這些文學作品比較「補腦」,可以做心靈或思想上的提升。第三,有寫作習慣的學生認為,閱讀這些小說對創作會有幫助。
大抵來講,輕小說是許多學生的閱讀入門書。這是因為輕小說在商業模式上是面向青年的,書中無論角色、展現的生活風格也都和年輕人相近。加上輕小說在年輕人團體間討論度高,所以輕小說也具有維繫人際關係的功能。
年輕世代極具反省能力。何峻德表示,這一代青少年想要做的事、想要完成的夢,往往都可以從輕小說裡得到。但是,「你吃什麼,你就會變什麼。有時輕小說看多了,腦袋也會輕飄飄的。」
譚志鈞則認為,不同類型的小說,他們創作的出發點不一樣,觀點當然也不同。「與其問哪種小說有啟發性,倒不如說當你認識不同觀點時,你會反省自己缺少什麼樣的觀點。去涉獵更多的小說,可以幫你用更多元的角度看世界。」
有趣、有料,就有種!
接著,苗栗高中的同學們上台分享了他們製作精良的小說地圖。
苗栗高中國文老師黃琇苓表示,身為一名教師,應該理解學生的性質,想辦法讓他們親近閱讀,走進小說的文本裡。所以苗栗高中特別選擇苗栗在地作家甘耀明的作品,希望讓苗栗的孩子們去思考,他們所看到的苗栗,和作家所看到的苗栗究竟有何不同。
所以苗栗中學的同學們,利用寒假的時間,查訪了甘耀明《冬將軍來的夏天》、《邦查女孩》兩部小說中出現的實際景點,並將之做成了故事地圖。這些地圖中出現的景點,無論是峨眉天主堂、頭份美髮店、台中的柳川、第五市場等,都是同學們生活中會經過的所在。當小說不只是文字,而是生活中會遭遇到的場景時,學生便可能對小說產生興趣。有了興趣後,學生就會花時間去理解、分析故事,於是就會變得有料。而在有趣、有料後,學生就會有種,會勇敢地去展現自我。這種展現不一定要是小說的創作,也可以試著將之轉化為電動、轉化為桌遊,變成自己的故事。苗中的學生,便在小說閱讀後,製作了七套不同的桌遊,介紹苗栗在地的文化。
類似的教學與創作情景也發生在萬芳高中的師生身上。為了這次國際書展的演講,萬芳高中近30位的學生組成了讀書會,閱讀了莊華堂的小說《水鄉》,理解了台北的開發史。並且,在吳慧貞老師的帶領下,學生一同探索了萬芳社區、景美等在地文史。
最後,這群學生們,共同將閱讀的心得感想,集體創作成詩歌,並在台北書展的舞台上表演。吳慧貞老師說,萬芳的孩子在學業上也許不如都會區的學生那麼突出,但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們有能力將閱讀心得轉變成明信片上的繪畫,有能力共同完成一首新詩,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有表現的舞台!」
▶小說課,怎麼教(直播場)
主講者:陳麗明老師(北一女中)
分享學校:國藝會「小說青年培養皿」教師跨校社群
主辦: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直播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