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詠之揪團練:大風吹 __?
2020
11
04
文|薛詠之
創作揪團練(Ⅱ)
隨手拿起手邊的物件,使用風的動力,試著讓它發出聲響,透過找尋日常物件各種可能的聲響,你我都有可能成為聲響的創造者。

「聲音」無所不在,我們不能不聽,卻也未曾細聽。

聽覺是人最早開啟的知覺感官,當母親懷胎一段時間後,胎兒就開始不斷地透過聽覺接收母親的聲音,開始認識這個世界。因為這個感官的「無法關閉」,長期暴露在聲響的環境之下,使得我們的聽覺日漸麻痺,習以為常帶來的,除了無意識的「閉耳」,也讓我們逐漸忽視了聲音所帶來的訊息。人是視覺動物:對於外界訊息的接收,一般有80%透過視覺、15%來自聽覺,其餘的5%才是觸、嗅、味覺等,然而視覺與聽覺最大的差別在於,「視覺」必須透過一定的距離才能成立,而「聽覺」則是直接透過耳膜的共振產生,是我們最親密接觸的一種感知。

「聆聽」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過去幾年在聆聽工作坊中,透過課程帶領學員聆聽約翰.凱吉(John Cage)的《Water Walk》時,發現當有視覺存在時,聽覺會被大大的降低其敏銳度,雖然影像和音樂同時進行,但其接收比例十分懸殊。於是我試圖讓學員閉上眼睛不看影像,只聽影片裡發出的聲音,這麼一來,學員們皆驚喜地發現,原來剛剛在觀看的同時,竟遺漏掉這麼多聲音的細節。

當關閉所有視覺元素,閉起眼睛細細品嘗每個聲響的波盪,你將聽到平常不曾注意過的聲響,或許是自己的呼吸聲,或許是街上車水馬龍的聲音,每一個聲音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和質地。生活中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物件,它們有著什麼樣的聲音?當它們加乘在一起時,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透過聆聽、觀察、摸索、組合,對生活周遭的事物多點留意,並加入自己的創意,我們或許不是凌駕在樂器、物件之上的演奏者,而是遊蕩在天地之間的一隻蚍蜉,渺小的承接著聲響帶來的一切感受。

 

【藝術家賞】
(以下排序不分名次)

黃大睿(學生)

獲選理由:
利用彈珠在吸管裡的滾動,改變空氣壓力製造出不同的音高變化,十分有創意效果,令人驚豔。再加上運用彈珠彈跳與滾動的特性,在鋼琴上碰撞出不同質地的音色,是十分用心的安排與創作!

 

崔廣宇+小脆喵(藝術家+小四生)

獲選理由:
一盞靜置在黑暗中的燭火,寧靜地令人屏息,聽覺也在此刻變得格外敏銳,近十秒的靜默勾起內心對聲響發生的期待,還在猜測的同時……創作者卻一口氣吹熄了蠟燭!答案揭曉:是孩子(緊張且興奮)的尖叫聲!除了創作者的幽默感令人大讚之外,這一切也完全準確示範了此次團練題目中的「意想不到」啊!

 

April Yeh(教師)

獲選理由:
運用厚紙板捲成筒狀,使得人聲在筒中增加共鳴,其中一人利用嘴型的變化,改變空氣從口腔中擠壓出來的速度及力道,造成音色的變化。另一人則運用非語言的氣聲並搭配節奏和輕重音的變化,製造出另外一條聲線,兩種不同質地的聲音,相互交織,形成一小段有趣的音樂。

 

【創作揪團練】
團主 ❚ 薛詠之
團練題目 ❚ 大風吹 __?
請找1到2個東西,運用「風」的動力,讓它發出意想不到的聲音。
(請以15秒內的影片記錄這個發現)
團練時間 ❚ 2020.10/20(二) - 2020.10/28(三)
團練地點 ❚「國藝會」臉書粉絲專頁(活動現場)

發現薛詠之→
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不二擊打擊樂團 2019年策展計畫《在兩個呼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