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當下,無論是台灣又或是對岸的中國,都面臨著劇場暫時關閉,觀眾無法進到劇場觀賞演出的窘況。同時,劇團也因為無法售票演出,影響了整體營運(必須養行政人員、團員等等),特別是台灣目前的劇場生態,大多數的團隊是民營,受到疫情的影響又更大。
本文,筆者希望能夠以「戲曲」作為觀看的對象,記錄中國近期所發生的幾個事件,以及兩岸不同的因應方式,讓大家看見兩種生態環境下的營運可能,再進一步對照兩岸對「戲曲」的經營模式,理解其間的生態差異,試著勾勒出戲曲在台灣的發展想像。
從「崑曲battle大賽」說起
從今年4月開始,一件有趣的事情正在發生,那是中國一知名的藝文空間——「首創.郎園」策劃,與「全民K歌」App一同舉辦的線上「崑曲battle大賽」。1我們有《超級星光大道》,美國有《美國好聲音》(The Voice),竟沒想到戲曲也能玩「好聲音」海選,還是以直播的方式進行?
如同歌唱海選,線上「崑曲battle大賽」也有當期導師,導師可以在海選中挑選演唱者進入戰隊。「崑曲battle大賽」的導師各個都大有來頭,一位是台灣國光劇團的京崑小生温宇航,另二位則是温宇航過去的同袍——中國北方崑曲劇院名旦魏春榮,以及目前任職中國戲曲學院擔任教學的小生演員王振義。
海選期間,參與者可以上活動頁面上傳一段自己所唱的曲子,由導師聽聲海選,挑選出優秀的歌者進入戰隊,經過幾輪比賽後,選手們將代表戰隊在線上PK,爭奪冠亞軍。同時,導師們也會針對學員所唱的曲子,一對一地給予評點與建議。温宇航說:「這項活動釣出許多年輕人出來競賽!」這項活動至今吸引了683位選手參加,直播最多破五千人觀看,無不讓人期待其後續發展。
電視節目登場 演員個個是網紅
中國推廣戲曲一直是多管齊下,比方特別為戲曲成立專業電視台「CCTV-11戲曲台」,頻道裡的節目又是各個精采有趣,如:《梨園闖關我掛帥》、《名段賞析》、《家有小戲迷》、《過把癮》、《跟我學》等,這些節目迷除了能夠讓戲迷們,又或是偶然轉台看見的觀眾一睹現今名家演員們、青壯輩演員們的精湛演出外,有興趣的觀眾甚至能夠透過《跟我學》節目學習戲曲的演唱,更甚至是報名參加,上節目「過把癮」,增加許多互動的可能性。
電視傳播外,社群網路的經營亦值得一提。各院團的戲曲演員們透過經營私人微博,與戲迷們分享生活,拉近觀演之間的距離;又或跟風拍攝有趣的「抖音」影片,展現戲曲演員台下的另一面,也抓住未曾見過戲曲為何的觀眾們的眼光。例如北京京劇院青年花旦王夢婷,她在微博上除拍攝演前梳妝、唱曲的影片外,也靈機一動跟著流行,搭配有趣可愛的流行音樂拍出俏皮的「抖音」,圈了許多非戲曲觀眾的新粉絲。青年演員之外,程派名家李海燕,也在其個人頻道上直播教唱《陳三兩爬堂》,善用網路可不專美於年輕人!
京劇余派老生名家王珮瑜實驗以吉他為京劇伴奏之後,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所創辦的「德雲社」也掀起了一陣風潮。其中,張雲雷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演員,他將小調〈探清水河〉以吉他演奏,用流行、抒情的唱法抓住了年輕人的注意,也讓許多人發現,原來充滿古風的小調可以如此詮釋。此後,他亦勇於嘗試,演唱京劇《鎖麟囊》中「春秋亭外風雨暴」一段,在網路上忽然間爆紅,也成功將京劇傳播給更多年輕觀眾。
建構資料庫、搶回直播權 線上影片該怎麼辦?
中國以線上傳媒作為克服疫情、傳播藝術的重要媒介,但,也造成了一些值得討論的議題。約莫在疫情正熾的四、五月,作為崑劇大團之一的上海崑劇團(以下簡稱上崑)亦規劃了許多線上活動,比如「藝起前行.雲上崑聚」的活動,讓上崑的「角兒」們成為線上主播,在線上進行教學、開箱等,吸引許多粉絲的關注,也讓崑劇在疫情蔓延之中的推展,有了新的生機。
此時,中國的許多院團有的跟進,有的則繼續思索其他可能,創造更多的有趣的企畫。因為線上傳媒影響越來越大,上崑忽然注意到了「著作權」的重要性,在B站(嗶哩嗶哩bilibili影音串流平台)主動要求戲迷們將上崑相關演出影片在七日內刪除,計畫將過去的演出影片(包含上崑老藝人的相關演出影片)收回,進行官方發送。可惜的是,這些熱愛戲曲的觀眾並不買帳,且大力地在社群軟體上抵制上崑,主張自己是「義務的戲曲文化傳播者」,並調侃上崑吃相難看。2
當然,版權還是重要的,不過筆者友人對此事件的理解是:「中國並非認為版權不重要,而是認為『傳承』的意義對戲曲而言是比較高的。」我亦認同,同時亦有所質疑,畢竟當代傳統劇目的演出呈現,已不若過去那般只是完全照路子走的演出,有很多的部分已經是演員在傳統奠基上的再創造了,著作權的確得回歸至演員甚至劇團,但如同中國網友所說的,線上傳播的確是戲曲傳承很重要的一條管道。面對戲曲的傳承,關於網路上的影片是不是該還給「創作者」、「表演者」,我們還有很多討論的空間。
台灣也直播 線上、現場一起進行
相較中國的戲曲傳播發展,台灣雖比不上其廣大的市場以及人口,不過,在疫情這段期間,台灣可也做了不少努力。比方在疫情當中以限定邀請人數,並同時進行線上直播的江之翠劇場的《朱文走鬼》,一解大家對於劇場觀劇的「鄉愁」。除外,發展演出直播的還有台北新劇團、台灣京崑劇團,特別得提的是,台北新劇團透過媒體合作,將演出內容發佈在「TaiwanEYE」的官網上,讓台灣觀眾外,國際觀眾也可看到傳統戲曲的演出。後又執行了「酷雲劇場」的計畫,除了播出過去的作品外,更讓過去的部分現場演出以直播的形式展演,試圖拓展觀眾群,也增加另一種營收可能。
除了線上的直播,現下正好是沉潛的好時機,比如國光劇團,傾優秀角兒們的力量,將更多的劇目手把手交給值得期待的青年演員們,在疫情稍稍緩解後,便推出「2020愛妳愛你」團慶系列演出,老中青三代拿出最高的水準,讓劇場在開門後座無虛席,甚至人人稱好叫好。更重要的是,除了創新之外,國光在不斷新創的過程中,也注意到傳承的重要,規劃了「京崑專場」的演出,讓一線的藝師、名家們,把好的、值得一觀的戲,傳給優秀的青年演員們,繼續發揚光大。
不分內台外台 明星的經營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戲曲界是不是也可以有明星?其實在早期無論是電視歌仔戲、霹靂布袋戲,又或是中視的國(京)劇節目,都曾創造出不少的明星。過去,在電視歌仔戲裡,創造出歌仔戲的天王小生們,比如楊麗花、葉青、黃香蓮、李如麟等等,這些都是當代的觀眾都耳熟能詳的。又如布袋戲,「霹靂」創造出了素還真、藏鏡人等角色,亦讓許多人趨之若鶩。
前幾年,台灣的戲曲表演藝術家兆欣曾規劃有趣的節目,以直播的方式,與線上的觀眾們介紹戲曲、討論戲曲,甚至也有很多家常閒談,讓我們看見創作者、評論人,乃至於戲曲演員們的日常樣態,拉近觀演之間的距離。可惜該節目已無執行,若有機會持續實行,或許這也可能成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也說不定。
在電視退居主流之後,外台逐漸沒落的當下,是否有更多戲曲傳播的可能性?在這次的疫情中,不論是現代戲劇、音樂劇,又或是本文所關注的戲曲,無一不嘗試著用新的方式克服觀眾無法走進劇場、坐聚野台之下。藉此,我也關注到兩岸不同的發展模式,中國除了國營以及眾多資源的挹注外,個人的經營也一直是他們持續在努力的可能。
在台灣的我們,雖市場不若中國來得大,不過,在跨界創作的路上,我們已找到屬於台灣的戲曲美學。在這個前提之下,讓更多的平台被串連、整合,從團體到個人,再從個人影響團體,或許是我們還可以加把勁努力的目標。雖說第二波疫情又接著來勢洶洶,但表演藝術圈並沒有被打敗,在困難重重的道路上,期待在沉潛後,台灣戲曲/劇圈能夠再誕生出新生代的偶像,讓台灣的藝術文化市場更加繁榮,並影響至國際。
註1|詳見〈「崑曲battle大賽」線上直播,參賽網友受名家一對一指導〉,2020.8.13瀏覽。
註2|詳見〈上崑強勢維權在B站激起眾怒,「為愛發電」的up主們犯法了嗎?〉,2020.8.12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