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學揪團練:物語福爾摩斯
2020
07
13
文|李明學
創作揪團練(Ⅰ)
在「物語福爾摩斯」工作坊中,參與者藉由「命名」與「並置拍攝」兩個動作,作為一種「新關係」意義的開啟可能,進而揭開有趣的想像。

「物語福爾摩斯」線上工作坊,以連結性的詞彙意圖表明工作坊的內涵,結合「物語」、「福爾摩斯」二詞,取「物語」具有談話與故事的意涵,而「福爾摩斯」帶有偵查、猜測、偵探與虛擬故事的意思。兩者的結合,點出本工作坊以尋找物件,找尋線索,以建立物件關係產生新閱讀方式的主軸。

命名與關係

當杜象(Marcel Duchamp)開啟了現成物(Ready-made)的序曲,在他為自己的假名慕特(R. Mutt)辯駁時,無論這件名為「噴泉」(Fountain)的作品是否源自於他手,都無關緊要。他「選擇」小便斗這日常物,並給予新的命名,於是乎新的物的觀點被提出。對於這耳熟能詳的藝術事件,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解讀,杜象利用了物件材質的本身意義,並透過「命名」使其與既定意義脫節,閱讀與觀看物件的理解於是產生新的可能。

在這個脈絡下,現成物無論被當作一種媒材、手法或是形式,經過了一百多年,在當代藝術中已是十分常見,也因此日常與藝術的界線時常難以區分,或者我們也可以說,透過細心觀察與一些巧思,藝術可能就在你我身邊。此次工作坊期望參與者利用現成物所帶出的概念進行創作,一方面使藝術的參與,不會因(傳統觀念中的)技術而造成門檻,另一方面,也相當程度上呼應主辦方國藝會對於「Arts to Everyone」的目標。

選取兩個物件的想法,在於希望建立一種關係。關係的建立有利於物件意義的開展,而避免陷入名詞與物二者之間的辯證。換言之,關係需建立在二者以上,並置的二者,無論是刻意的安排或是非刻意巧遇,兩個物件在文化中所帶有的質性與意義,抑或是形狀引發的想像,都可能在比較或是雷同的差異裡,引發出一些擬人化的想像,雙關語的臆測或是語意上的共鳴,而新的意義也可藉此而生。

在「物語福爾摩斯」工作坊中,參與者藉由「命名」與「並置拍攝」兩個動作作為一種「新關係」意義的開啟可能。無論是對於物件的慣習稱呼與身分給予新的名稱,抑或是對物件間的關係揭開新的詮釋,物件間的屬性與關係,都在參與者的介入中重新被看待,進而揭開有趣的想像。而作品層次的安排與延展性的想像,則是此工作坊選取的判準。

 

【藝術家賞】
(以下排序不分名次。因其中一位獲選者為國藝會員工,依規定無法領取活動獎酬,故在原定三名獲選者之外增額錄取一名。)
 

林佩儀(藝術行政)
《對決》

獲選理由:
作品以國際品牌與本土品牌的能量飲品出發,「對決」的名稱則點出本土與國際間的較勁,但作品有趣之處在於兩品牌都以牛作為其品牌的定位,擺放方式也顯示出物理平衡不相上下之感,一種鬥牛感的巧思不言而喻。
 

葉軒卉(藝術科系學生)
《未成年》

獲選理由:
葡萄汁做為葡萄酒的原料,葡萄酒亦可想像為其成熟發酵(長大)的狀態。作品名稱「未成年」則同時指涉,葡萄汁液的未成年與社會規範中不能飲酒的限制。將葡萄汁放入紅酒杯之中,更有慾望式的假裝與暗喻,簡單卻恰如其分。


郭越豪(藝術家)
《請壓榨我》

獲選理由:
壓榨通常具有對勞工負面的辭意,而在作品名稱「請壓榨我」擬人的想像中,以橘子作為原料的清潔劑工坊,壓榨變成一個必要的行為,重新將影射過勞資方的動詞,回到物品的功能使用自身,也將負面的用語,轉向製造出一種詼諧,猶如橘子勵志被壓制的寓言。


1000(藝術科系學生)
《不約兒童》

獲選理由:
作品名稱「不約兒童」,以「不約而同」的諧音出發,乍看之下兩張電影票看同一部電影似乎有些簡單,但細看票券上標註為限制級影片,因不適合兒童觀看,給出了第二層對於名稱意義上的相符合,有種事件的內心戲:一起刻意不約兒童,不約而同的看了部限制級電影。似乎暗示了巧合撞見,意圖跳脫家庭負擔的小罪惡共犯。

 

【創作揪團練】
團主 ❚ 李明學
團練題目 ❚ 物語福爾摩斯
Step❶ 挑選兩件現成物
Step❷ 拍攝一張並置兩者的照片
Step❸ 透過「命名」讓它們產生一種新關係
團練時間 ❚ 2020.6/30(二) - 2020.7/9(四)
團練地點 ❚「國藝會」臉書粉絲專頁(活動現場)

發現李明學→
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在放鬆的多數的陽光中—李明學個展(2018)
藍色的聲音(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