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灌溉自己的文化──文化旅遊
2012
07
02
文|高慈敏
圖|高慈敏攝影
回鄉,灌溉自己的文化——文化旅遊
除了追求放鬆與幸福感等基本需求外,我想,旅遊應該也能像是一種毫無負擔的進修,提供旅人某些不一樣的、精神層面的意義,讓你在忙碌的現實生活中,在那個時刻當下,感受到專屬於自己的幸福。

我輕輕地踩踏那柔軟的竹編地板,輕輕地平躺在那片沁涼之上,輕輕地闔上雙眼,任嘶嘶蟬鳴,隨著由箭竹牆縫鑽進的微風,撫過頭身指尖,環繞,滿了全室:絕美,夏之交響樂章!

我在太巴塱祖屋,我在花蓮縣光復鄉,我在國藝會「藝集棒」的文化旅遊。

左上圖:太巴塱祖屋外觀。左下圖:內部陳設了祖屋的歷史照片。右圖:屋內家人聚會的空間,後方有歷代屋主的祖靈祭桌。

因為旅遊,所以幸福

資訊爆炸、政經局勢更迭的今日,似乎沒有什麼是可以確定掌握的了,在百無聊賴之下,近來愈來愈流行以抛開一切的「壯遊」來對抗日復一日的忙碌的做法,期待旅遊的過程能幫助重新定位自我。看了不少完成壯遊的朋友們的分享,得到的結論是,壯遊並無法提升你的專業技能,也無法增強你的商業知識;壯遊能給你的,是「信心、勇氣、與毅力」之類的東西,而這些看似抽象的東西,讓你更加瞭解自己,更能瞭解人生的意義,更能樂在工作。

壯遊是個蕩氣迴腸的壯舉,但是,為了能樂在未來的工作與生活,就非得抛下現在的工作與生活不可嗎?旅人該自問的,或許是:旅遊這件事,對旅客的意義是什麼?除了追求放鬆與幸福感等基本需求外,我想,旅遊應該也能像是一種毫無負擔的進修,提供旅人某些不一樣的、精神層面的意義,讓你在忙碌的現實生活中,在那個時刻當下,感受到專屬於自己的幸福。

花蓮新社沿海的梯田。

加點文化,幸福加倍

交通工具的進步縮短了點到點之間的距離,人們藉著旅行去體驗不同的文化已是世界性的潮流,透過旅遊中的直接經驗、觀察,學習到不同層次且多元的文化面向。國藝會近年研究案調查國內外之「文化旅遊」主題,是從藝術創作端轉而觀察消費者端,觀察他們如何透過旅遊與當地的文化與藝術接觸,而旅遊市場又會如何的對地方團體、當地民眾、與當地文化資源產生影響。

台灣產業與消費行為都時值轉型時期,國藝會與在地團隊共同規劃的「文化旅遊」,所欲傳達的,是藝文的感動、地方的情感、與人的故事;期待透過文化旅遊的推動,使藝術文化與生活遊憩結合,使大眾親近藝文,讓國藝會研究、補助、與輔導的藝術家、團隊、或藝文空間,得以推廣給消費者;而參與的旅人,也能在旅途中體驗與學習當代的在地文化生活。

目前國藝會共發表了五條「文化旅遊」路線──「台南府城漫活」、「水湳洞藝境」、「宜蘭慢慢遊」、「來當二天花蓮人」、與「漫步二鹿風華」,特別強調專業的在地導覽與「手感」的體驗。國藝會與在地團隊都認為,旅遊不應該是盯著手錶趕路,而是要放慢腳步,很輕鬆的,慢慢的看,慢慢的聽,慢慢的遊。因此,五條文化旅遊路線不僅行程名稱皆與「慢」有所關聯,更都加入了邀請旅人坐下來,與在地藝匠師一同手作一件作品的DIY時光。

左圖:部落長者示範香蕉絲的製作過程。右圖:事先預約的遊客可體驗香蕉絲的編織工作坊。

回鄉,灌溉自己的文化吧!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我認為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村上春樹在他的散文集《尋找漩渦貓的方法》中提出了「小確幸」這樣的名詞──小小的、確定的、可掌握的,「雖然小,卻很確實的幸福」。生活中不可掌握的變數太多,絕大多數的人用盡一輩子的時間想要追求大大的幸福,卻渾然不覺那些充滿著時間縫隙的小小幸福:拼了命的狂奔,打到了整點的卡,坐下來喘口氣,沖杯香噴噴的咖啡,深吸一口,嘴角已不自覺的上揚。

旅遊的過程,不也是這樣嗎?不經舟車勞頓,怎能抵達目的地?不經汗流浹背,怎能鳥瞰遠方的風景?人生這趟旅程,更是如此!找到你的故鄉,並回到你的故鄉吧!「故鄉」,可以是我們所生長的土地,可以是自我心靈認同的園地,當然可以是自己的家。想要完成人人稱羨的壯遊,犯不著跋山涉水、遠渡重洋,遊向你心之所向的故鄉,就是最美好的壯遊!

左圖:對於鹿港人文資產保存不遺餘力的鹿水草堂 。右圖:鹿港處處可見懷舊風味十足的門窗。

回鄉,原以為是找到讓心靈暫得歇息的避風港,你卻會驚訝的發現,你所背負的滿滿行囊,竟讓你得以貢獻些什麼,來灌溉這片故鄉的文化。日前,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曾以《回家,灌溉故鄉的文化》為題發表演說,鼓勵所有人:「回家,提供贊助、提供創意、提供專業協助,滋養故鄉的文化土壤。或者,投入自己關心的公益事業,就會看到日益健康的環境、老人家和小孩的笑容。」「大事不能解決,但能做的小事倒不少;只要能做出貢獻,小事累積起來就能醞釀大的改變。」1

參與文化旅遊後的你,又或參加壯遊後的你,或許無法對你的工作成就帶來任何改變,卻能幫助你找到故鄉,回到故鄉,然後,用你自己的方式,灌溉、滋養你的故鄉,創造你的幸福!

左圖:擁有神祕動人傳說的「意樓」,近期才由俊美食品老闆依古蹟修復法出資整修。右圖:在意樓中欣賞道地的南管演出,是「藝集棒」文化旅遊特有的體驗。

註1|摘自「2012天下經濟論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