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聲音成為被看見的可能
第一次見到雅平,是在作品甄選會上,「我想讓聲音成為被看見的可能。」這句話深深吸引了我。仔細想想,除了音樂會之外,在戲劇、舞蹈或是電影等藝術形式中,音樂通常不會是顯要表現主體,但卻又扮演畫龍點睛之要角。因此,翻轉音樂的主、次體位置,是雅平這所要嘗試。她想要表達聲音的純粹,營造一個聽覺和視覺共存的空間,讓聲音與畫面糾纏在一起,延展其相互牽制與發展的最大可能性。
睽違五年的音樂劇場
今年,新人新視野首次有音樂劇場的出現,不過究竟「音樂劇場」與演奏會或是跨領域合作呈現的相異之處為何?我趁著採訪的機會,趕緊請雅平為我解惑。
「音樂一定要跟當下的空間產生連結,才能成為音樂劇場。」
「那音樂與演奏者的關係呢?」
對雅平來說,既然是劇場,台上的演奏者,需有表演的成份存在,但並非演戲。當表演者置身劇場,與「空間」有所連結後,劇場中所有元素就已經是互相牽制,就不單純是音樂演奏而已,樂手必需感受自身身體處在表演空間之中。因此,在這次的創作中,雅平除了作曲,構築「畫面」亦是重要的課題之一;當然,身體之於空間中的表現,身體表演在此次作品中,則成為交織畫面的重要元素。
跳脫文本的《諷刺詩文》
《諷刺詩文》這個名字很吊人胃口,雅平刻意使用意象強烈的文字,原因是要讓觀眾誤以為這是一個敘事味濃厚的作品。但其實並非所然,音樂,才是全劇的焦點。為了實現雅平心目中的音樂劇場,這次也找了編舞者林宜瑾協同,肢體和聲音相輔相承,雅平很感謝創作中有宜瑾相伴。
想法大膽的兩人,最初原本想要實驗人耳對聲音的敏感度,遮蔽觀眾的眼睛,試圖讓視覺抽離,還想嘗試讓動物參與演出。不過到了創作後期,雅平承認自己卻越趨保守,逐漸將一些不確定的創作元素抽離,在充滿實驗性的創作中,找尋看似失衡但卻穩固的中介點。編舞者的加入,如何用身體改變聲音,亦成為了兩人共同構思的主題。雅平總是先把譜寫完,然後與宜瑾討論,有了想象的畫面後,再實踐於表演者們身上。「這是一個機動性很強的作曲創作,必需與表演者們隨時做調整。」
新人新視野的小小里程碑
雅平很感謝新人新視野專案提供的創作空間與協助,因為比起其他領域,台灣的音樂劇場環境很有限。雅平在大學教授作曲與理論,時常看見學生對於創作上的困惑與無力;許多人在作品跟空間找不到連結,他們也都會自問,「在音樂表現上,除了作曲之外,還可以控制什麼?」
實驗的結果其實像賭注一般,這次的創作對雅平而言,其實也是如此。不過雅平還是希望藉由這次的作品,讓觀眾對音樂劇場有不一樣的想法,無論是音樂或是其他領域,她想把觀眾的胃口養大,讓他們對音樂劇場有更多的期待,當一位更有野心的觀眾。
創作,就像是愛不到的情人
當我問到為什麼前幾年都沒來參加甄選?她很直率地回答「我還沒準備好!」雅平總是覺得自己的作品不夠完整,在寫提案時常常出現許多地自問自答,但似乎完美的那一刻永遠不會來臨。
「創作對你而言,是什麼?」
「愛不到的情人!」
聽到這個答案,我大笑了!但雅平依舊很認真的回答着我。「我永遠都好像想要做什麼事情,我一直在追它,但我永遠追不到這個『人』,永遠沒辦法掌控,永遠對作品不滿意!」我想這番話,或許可以引起許多創作者們的共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