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然後呢?
2015
08
05
文|林人中
台灣文化部選送表演團隊至外亞維儂藝術節邁向第九年,在面對千餘場國際節目同時「競演」的狀態下,以官方而言,我們「競」的是什麼?

以國家為名包裝輸出,這是第九年,台灣文化部選送表演團隊至外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Off d’Avignon),在外館巴黎台灣文化中心的在地行政、製作與企宣統籌下,與千餘場國際節目同時「競演」。這「競」字,對不同角色立場來說或有不同理解。對參加 Off 盈虧自負的團隊而言,爭口碑、人氣與票房除為了打平製作成本外,更希冀獲藝術節策展人、劇院總監、藝評的青睞,拿到演出合約,打入國際/歐陸表演市場。那麼,對官方來說,「競」的是什麼?

歷年來,並不乏外亞維儂參演團隊甘苦談及演出教戰等相關撰述。在此我想提出的是:公部門與團隊兩者間的合作層次,需要從被動等待中獎與現行輸送模式,轉變為策略聯盟的作戰型態。

官方立意或促進台灣在國際表演舞台能見度,或提供中小團隊出國開眼、磨刀的機會。但細數,透過外亞維儂計畫能從「到此一遊」到真正「進入市場」的團隊少之又少。目前亦僅有如法國香檳區劇院新東向網絡 (A l’Est du Nouveau) 與韓國釜山藝術節 (Busan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等曾邀請舞蹈空間、十鼓擊樂團、戲盒劇團、莎妹劇團、動見体、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等案例。當大團或少數藝術經理人能獨立操盤國際演出及合作事務,而多數尚需仰賴政府輸出平台才能出國表演的中小團,因著人脈、經驗與能主持國際事務的製作人與經紀人才缺乏等現實,回到台灣後,仍望著在亞維儂得來的策展人名片或報評,苦惱於下一步該如何繼續。

歷年來,並不乏外亞維儂參演團隊甘苦談及演出教戰等相關撰述。在此我想提出的是:公部門與團隊兩者間的合作層次,需要從被動等待中獎與現行輸送模式,轉變為策略聯盟的作戰型態。

獲得國際表演邀約與否,它牽涉到策展人與作品之間在藝術取向與經濟條件上如何達成共識與協定。與其等待有緣人或把目標放在成交量,我認為更要的基礎是:(一) 與策展人、藝術節、劇院等關係網絡的經營;(二) 對國際表演藝術其美學與市場發展趨勢的參與式觀察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研究。

前者,多數時候「人際網絡」的穿針引線往往關鍵性地主導了作品與買家是否兩情相悅的前提──人情在前買賣在後。後者,則得理解市場/戰場的文化地理氣候環境──你若不知風向,便不能中介對的作品給對的人與場域,更無法擬定有效的合作策略。一期一會單點性出擊,不如撒網。而公部門與團隊都需一起做至少這兩件功課,才能織網並找到漁場。

今年巴文中心媒合法國國立舞蹈發展中心 CDC-Les Hivernales 呈現驫舞劇場作品,是邀請該總監 Emmanuel Serafini 到台灣親自挑選節目促成。有別於將所有團隊匯聚於單一劇院匯演,這項模式實能更有效匯聚舞蹈策展人網絡與藝術家及作品發生後續效應。此法值得延續,亦能作為外亞維儂平台轉型操作的參考點之一。

文化部扮演國家代表隊「經紀人」一角,建議應帶領公部門相關單位,與藝術家、國內及旅外有力藝術經理人共商,參酌其國際經驗,重新盤整國際交流策略與計畫藍圖。以匯演平台型式為例,(一) 得更有效調度整合各駐歐外館及國內場館組織資源 (如兩廳院、國藝會等),規劃系列性國際策展人訪台的聚會市集 (現行如前華山藝術生活節、今衛武營玩藝節的 showcase 模式,團隊與策展人彼此皆難適度表現自己與理解對方)。(二) 同時運用已有的外亞維儂或甫實施的愛丁堡藝穗平台、駐村合作機構、甚至旅外藝術家與經理人之人脈等為觸媒,有策略地從單點延伸,進而與歐陸表演網絡/市場連結交往,譬如與 IETM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Contemporary Performing Arts)、EFA (European Festivals Association)、Aerowaves 或 Live Art Development Agency 等重要網絡組織發展各種合作可能性。

驫舞劇場今年於CDC國立舞蹈發展中心演出《自由步》。

舉例來說,IETM 每年至少兩回在不同城市搭配特定藝術節舉辦交流聚會,聚集全球表演場館總監、策展人、製作人及藝術家一齊欣賞節目及專題研討,交換各國藝術、文化、政治的發展現況與趨勢情報。又如伯明罕新興的 BE Festival 匯演平台,更是西班牙獨立表演藝術策展人與兩端政府、劇院合作,成功領西葡義表團打入英國藝術市場的案例。可此類高度 CP 值的交流場合台灣長期缺席,更多 showcase 型態的藝術節亦幾乎不見台灣交流身影 (更何況去「拋頭露面」是一回事,「建立關係」是另一回事)。

當今年英國 In Between Time 藝術節邀請香港西九文化區參與國際製作人論壇並分享其在地與國際文化交流藍圖;當法國《世界報》(Le Monde) 才寫了「亞維儂 OFF,世界最大的劇場藝術節?」一文檢視其發展現況;當就在不遠處,韓國光州亞洲藝術劇場 (Asian Arts Theatre) 即將開幕,並拿下 EFA Atelier for Young Festival Manager、IETM Asian Satellite Meeting 的主辦權,要全球藝術節策展人及其網絡,聚焦韓國表演與視覺藝術及亞洲議題;甚當法國雷恩國家編舞中心明年將與首爾藝術中心合作舉辦編舞新銳競賽的同時……,諸如此類國際網絡型的整合與研究工作,若「我們」妥善合作打理,才能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冉而山劇場在藝術節遊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