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麵包與情懷中堅持著──北京獨立書店新姿態
2017
07
13
文|林珮芸
圖|林珮芸
在網路購物蓬勃發展的年代,踏入實體書店購買書籍都顯得相對奢侈,然而,藏書空間裡頭流動的靜謐仍然有著獨特的吸引力。懷抱著乘載印墨書香的人文之夢,面臨嚴峻的外在條件,四家位於北京的獨立書店如何靠近消費者,擄獲中、新生代讀者的心?

理想與現實,在夢想中得到釋放,但要能夠堅持下去的,除了需要毅力之外,或許還需要一點機運和取巧。開一間小店是許多人的夢想,開一間書店更是文化人的終極目標。在台灣獨立書店早已成為一道美麗風景:許多觀光客循著獨立書店地圖認識台灣,認識了一個小而美的社群,結識了一群有情懷、有故事的人。書店裡的書,是一個偌大的世界,那裡有魅惑、未知、探索和心靈對話。但多數現代人不一定為了書而到書店,更多時候是為了享受寧靜的氣氛,喝一杯咖啡,聊公事,移動工作;書,倒成了室內風景、一種自我標籤或是強烈的歸屬感。

在北京,有一群文化人同樣抱持著開一間獨立書店的夢想,不同的社會氛圍孕育出不同的書店樣貌,本文挑選四家北京較具特色與人文精神的獨立書店,帶你走訪各自不同的人文風景。

鴻芷公益咖啡店注重公益與環保議題,漸漸成為了所有關心公益的人必訪的公共空間。

公益的人都在這裡

「鴻芷公益咖啡店」同時也是一家書店,是一對八五後(1985)夫妻創辦,一開始為了推廣公益理念,選了許多小眾而重要的專業書籍,成為主題書店。後來吸引越來越多同樣理念的人來到這,便開始有了各種公益產品進駐,例如雨林咖啡、雲南生態普洱茶、高山少數民族手作布藝等。

「鴻芷公益咖啡店」位於北京二環內,朝陽門地鐵站五分鐘路程,二環商業中心寫字樓中,散發一種和資本主義相反的氣質。「公益的人都在這裡」是書店的口號,幾乎所有關心公益的人都必須到北京鴻芷咖啡報到,為此,老闆娘小柔還在鄰近兼開了一間隱藏版背包客棧,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們。這間小旅店悄悄成為另一個交流平臺,在我探訪期間,遇到了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等非營利機構的工作人員,年輕充滿熱情,這是書店之外的場景。

夢幻逸店 偶像劇書店

同樣位於辦公大樓內,「井觀書店」是複合型書店兼咖啡店,中央挑高天井是許多攝影師的夢幻逸地,這裡因為空間風格特別,時常被包場作為攝影場地。老闆娘張盈是媒體人,喜歡文藝、設計、美食,更喜歡旅行和攝影。各式各樣的攝影展是店內定期活動,除了賣書,也將美感融入菜單,每季更換主題,例如一場丹麥的攝影舉行,當期的菜單便化身為丹麥童話的故事場景。「這樣才好玩。」爽朗的張盈笑說。

保持好奇的心,追求極致的美感,落實於咖啡店的商業經營模式,井觀書店創立之初即肩負浪漫情懷。時常與品牌合作,舉辦藝文活動、沙龍和攝影展,也吸引了一群忠實粉絲。在功利的社會中,帶回一點真誠的溫度,替媒體公司操作新媒體運營,但卻不積極自己的公眾號,張盈說:「我們做垂直性客群,會員制,一但喜歡上絕對忠誠。」井觀書店不隨波逐流,專注經營一群高端客戶,所有的服務與產品背後都有長長的故事,特別喜歡台灣和日本,也時常出差考察,最終帶回北京,創造出與市場不同的美學書店。

老書蟲曾被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選為「全球十佳」書店。

主攻外籍專業人士 推廣文學交流

北京三里屯鄰近外國大使館區,由偎研吾規畫的「瑜舍」酒店、三里屯Village購物中心,名牌商店林立,北京奧運之後,中國首家蘋果旗艦店在此矗立。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餐廳、酒吧、豪宅、高樓聚集,偏偏「北京老書蟲咖啡店」暗藏在不遠的寧靜住宅區樓上,滿室的書牆書櫃寬敞氣派,整面的英文原文書吸引國際人士赴此歇息,這是北京少有遠離金錢物質誘惑的場域。

「北京老書蟲咖啡店」與書店結合,販售書、文具、北京紀念商品。特別的是推出禮券和私人派對包場服務。結合文學內涵,站在國際都會中心,具有重要的代表性。「老書蟲」一點也不高調,隱身在住宅社區中,鄰近該地區的里民中心圖書館。經營空間的「老書蟲集團」,是家在中國北京、成都、蘇州均開有書店/咖啡館/活動空間的文學機構,今年開始成立「老書蟲出版社」,專注於中國當代文學的翻譯與出版,旨在出版優秀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並將其翻譯成各種語言介紹給世界各地的讀者。

讀者書店由廣為人知的雜誌《讀者》所創立,實體店面除了書籍銷售,更積極加入新元素,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傳統媒體轉型實體店

最後一間相對於老派的書店,是由實體雜誌創立的「讀者書店」,已有三十六年歷史,許多讀者共同的回憶,原本名為《讀者文摘》後來改為《讀者》,已累積大量的讀者群,從親子家庭到個人成長,可說是中國每一個人的好朋友。書店位於望京站SOHO商圈,人流量極大,與「鴻芷書店」相似,在浮躁的商場中奠定一種沉穩的力量。背負著傳統媒體的包袱,《讀者》近年來積極轉型,將重心從紙媒轉向新媒體,主題也有所區分,新媒體內容更加個人情感與新世代的主題,跟上手機互聯網的潮流,培養一批新的忠實讀者群。

此外,店內加入社會企業理念設計產品、小農產品,開了數條線下活動路線,如馬拉松,農場出遊等,在不同的城市中聯動,而北京的門市店成為生活方式的展示店。兩層樓除了販售書籍之外,更多區域作為咖啡座,店內販售手沖咖啡,精釀啤酒,每一步都是為了和消費者更加接近。

獨立書店 獨特的姿態

在中國,面對出版業的不景氣,網購的便利與低價,購買實體書成為一種相對奢侈的象徵。位於商業精華區的實體書店則散發一種獨特的氣質,主題獨立書店展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和信仰。人們喜歡書店的氛圍,因為那是真正深度心靈交流的場域。但同時,書店內的產品競爭卻越來越強,仍然願意走到書店的人,多是高端知識份子,對於生活的講究超越一般,若非精品很難打動他們。也因此,書店積極拓展展示品項,如匠人手做、客製化展品、體驗課工作坊、高端文具等足以代表個人身份的旅行配件。

一般書店的觀念是,針對喜歡閱讀的人,但這並非精準的消費群,而北京所呈現的書店氛圍是,書僅代表一種載體,更多是周邊的消費活動,如咖啡店、酒類、農創伴手禮、場地租借。因為位置多座落於商業中心,必須營造出一種悠閒的氣氛,吸引人走進去,坐下來,並且重複光顧。針對此項,書店多數採會員制,主推充值卡,透過大數據圈層,清晰分析自己的客群。面對變動速度越來越快的未來,書店可能成為閱讀趨勢的犧牲者,卻也可能成為咖啡經濟下的勝出者。

井觀書店以挑高天井為特色,室內明亮寬敞,時常與品牌合作,舉辦藝文活動、沙龍和攝影展,

以上四家獨立書店,定義與台灣的書店有些許不同,嚴格說來,應該是具有理念且與消費者接近的書店。同樣面臨嚴峻的生存環境,用盡心力擄獲中、新生代讀者的心。中國發達的自媒體產業,培養了大批積極閱讀和寫作的青年,與互聯網緊緊結合,線上與線下的垂直整合,書店便有了存在的需求。

最有趣的另一波「知識付費」現象,正如洪水般席捲而來。轉型成功的書店不只網路化,同時將書本的內容轉換為音頻進行小額線上收費,營業額遠遠高於銷售一本書,無形之中也鼓勵了原創作者投入,這一波強烈渴望知識和自我技能提升的企圖心,是獨立書店恰好立足的利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