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眾志成城的力量拓展專業網絡:訪法國ARTCENA總監關諾菈.達薇(下)
2018
03
21
文|王世偉編譯
圖|ARTCENA提供
ARTCENA在2016年由法國文化部正式成立,被賦予三大任務:第一,於透過網路平台使知識普及;第二,提供藝術家專業服務;第三,促成劇場、馬戲、街頭藝術的發展。這些任務如何達成?

您曾任國家馬戲藝術中心的副總監。您如何看待法國馬戲文化自90年代後的演變?

法國新馬戲的開創者大部分都來自於其它表演藝術領域。68運動之後,這些藝術家企圖走出劇院,用馬戲在公共空間展開創作。在他們的努力下,馬戲演出被賦予戲劇架構,超越了特技表演。他們嘗試用馬戲手法去說故事,豐富舞台表演的意涵。他們的創作完全改變了傳統馬戲的形式和美學。

90年代,這種新型態的馬戲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表演藝術形式。為了營造具有劇場性的演出,新馬戲的藝術家開始嘗試跨領域創作,用舞蹈、劇場和音樂創造出一種前所未見的演出。1995年,由喬瑟夫.納許(Josef Nadj)執導的《變色龍嘶喊》(Le Cri du Caméléon)就展現了這種跨界特質。自此,我們改用「當代馬戲」(Cirque Contemporain)稱呼這樣新型態的創作。無論是精湛的身體技藝、騰空飛舞的動作、還是圓形空間的運用,新一代的創作者會思考如何運用馬戲語彙,創造出獨樹一格的戲劇架構。他們不是用雜技去演戲,而是讓雜技變成戲劇性的演出。藉由舞台畫面的變化、表演營造的感官效果、演出帶給人的聯想,當代創作者擴展了馬戲的定義。因此,我認為當代馬戲完全是一種後現代劇場。而且仍有進展的空間。許多馬戲藝術家只是在演出中加入其它表演形式,但並沒有將它們融合在一起。當代馬戲目前的挑戰在於:怎麼使雜技表演擺脫附加詮釋,讓它藉由動作的意圖、張力和線條去產生意涵?如何透過不同馬戲元素之間的聯結去激發觀者的想像?當代馬戲演員怎麼用動作達到開放的詮釋性?ARTCENA近期舉辦了一場研討會,探討「身體的戲劇建構」(dramaturgie au corps)。這場研討會的主題就與當代馬戲息息相關。一直以來,馬戲藝術家不是靠直覺去創作,就是靠身體去摸索,但這些創作手法都沒有研究、討論,因此馬戲藝術始終缺少了一種概念化的理論。

法國文化部自90年代起開始全面推廣當代馬戲,將2001到2002年訂為「馬戲年」,在全國設立了14間國家馬戲推廣中心(Pôles nationaux de cirque)。同時,每個地區的文化事務處也致力宣揚馬戲文化、扶植年輕團隊。此外,文化部也提高補助馬戲製作的金額。馬戲製作現在每年的公款補助約為1000萬歐元(約新台幣35億元),足足比90年代成長了五倍。近30年來,法國政府也重新規劃馬戲的教育體系,讓從業人員獲得專業認證。許多私立學校都得到公款補助,例如,2003年成立的法德里尼當代馬戲藝術學院(Académie Fratellini)獲得國家級的學術資助;麗都馬戲學校(Lido)也將頒發國家級的工藝文憑。馬戲學制的改變並不全然是文化部的功勞,也是地方團體共同推動的成果。

法國戲劇、街頭藝術與馬戲推廣中心(ARTCENA)。

可否為我們介紹ARTCENA的數位平台計畫?

數位平台是匯集ARTCENA所有任務的核心計畫,它整合了國家戲劇中心和「牆外」的資源。這個數位平台是一個可以回應各種需求的媒介,它提供戲劇、街頭藝術、馬戲這三個領域的最新訊息。透過網路平台,民眾不僅可查詢到近期演出的相關資料,從業人員也能取得業界的即時情報。網路平台也有法律諮詢的功能。此外,ARTCENA也會推動設備與資料的數位化,所有手稿都會被掃描存檔。數位平台的目的在於活化資源,讓所有人進一步瞭解每個領域的創作趨勢。我們會用編輯化的方式重整資料、更新資源、推廣知識,勾勒出表演藝術未來的遠景。除了呈現每個領域的最新動態,它也包含跨領域的專題報導,介紹藝術家、作品、演出場地等。民眾可透過不同的管道瞭解專題內容:文章、圖稿、錄像等。這個網站就像是一道知識的入口。

此外,數位平台還兼具收集文獻的任務。ARTCENA會依據作者意願篩選合適的演出資訊,呈現創作者的想法和作品的核心。為此,我們將與演出製作方保持密切聯繫,無論是藝術家本身,還是出資的劇院。為了使數位平台成文獻入門,ARTCENA也會與其它資源中心合作。我們不會重複它們的業務,而是讓彼此的工具能夠流通。

這個網路平台可以連結到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數位資料庫「卡利卡」(Gallica),和國家馬戲藝術中心(CNAC)的網站。此外,我們的合作夥伴也包括出版社、國家影音中心(INA)和表演藝術資料網(Les Archives du Spectacle)。我們的任務是匯集所有資源,以健全戲劇、街頭藝術與馬戲的資料典藏。

這個數位平台將於2017年年底對外開放。未來一年內,網站會陸續開放其它頁面,把資料一併補齊。建構數位平台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因為我們必須考量許多因素:資訊來源的正確性、它在網站上被呈現的方式等。建設網站的背後有相當龐雜的工程,而ARTCENA的團隊也需要時間去適應。

ARTCENA關於藝術家扶植的工作有哪些面向?

ARTCENA會定期舉辦工作坊,讓青年藝術家瞭解如何籌備第一部製作。此外,ARTCENA也會舉辦「演藝職業課程」,讓從事戲劇、馬戲和街頭藝術這三方面的年輕表演者開始規劃自己的事業版圖,例如:如何獲得甄選資訊、撰寫履歷、要怎麼準備面試等。對於文本創作者,ARTCENA也會在1至2月提供類似的訓練。ARTCENA會針對不同主題籌劃培訓課程。2018年,我們會有一系列關於文化藝術教育的工作坊。

ARTCENA如何與其它表演藝術的推廣單位合作?

ARTCENA是表演藝術資源中心常設協會(Conférence Permanente des Centres Ressource du Spectacle Vivant)的一員,所以與其它成員都有合作關係。例如:國家編舞中心(CND)、當代音樂資源中心(Irma)和巴黎愛樂(Philharmonie)。我們會一起策劃活動,例如11月13日舉行的法律諮詢研討會:「著作權與創作自由:表演藝術該如何達到平衡?」。

然而,ARTCENA的建構仍是一項大工程。我們必須先站穩腳步,才能思考日後該如何與其它單位合作。將戲劇、街頭藝術與馬戲的業務彙整在一起,確實出自於某種隱憂。文化部意識到,這三個領域的製作和發行網絡要是過於專營化,將會相互傾軋,造成某一個領域的邊緣化。法國有近80間國立舞台(Scène Nationale)。它們將這三種類型的演出混為一談,不會區別各自發展的差異性。這種概括性的網絡很容易造成一方獨大的現象。今日的關鍵在於如何讓三種領域健全地發展。為此,ARTCENA有必要思考如何消弭這三種領域的隔閡,讓概括性的發行網絡注意到邊緣的藝術形式。

請為我們介紹ARTCENA最重要的合作夥伴Circostrada?

Circostrada是歐盟和ARTCENA共同資助的專業網絡。儘管它與ARTCENA的業務部分重疊,但這兩者都獨立運作。ARTCENA像是前導性的角色,而Circostrada則有屬於自己的管理機制,會因應資助方的要求而發展多重任務。Circostrada的任務之一是以彈性的方式讓來自世界各地、從事馬戲與街頭藝術的專業人士相互交流,並在各地推動這兩個領域的發展。此外,它也安排專職培訓。每年Circostrada都會舉辦不同的活動,無論是主題會議、工作坊、還是像「馬戲新藝」(Fresh Circus)或「街頭新藝」(Fresh Street)的國際研討會。這些活動不但使專業人士展現自己的技藝,也讓他們擷取對方的經驗。Circostrada的第三項任務則是以數據去觀測馬戲與街頭藝術在歐洲發展的情況。在定期召開的會議上,每名成員會交換各地的製作情況、最新崛起的年輕藝術家、值得共同資助的製作等。Circonstrada不但促成跨國共製,也建構了一個具有國際規模的發行網絡。

ARTCENA推行的專業網絡除了鎖定歐洲市場,是否也會擴展至亞洲?

ARTCENA希望能與亞洲專業人士建立一個推行法語劇本翻譯的網絡。儘管法國文化協會贊助文本翻譯,但沒有一個機構能讓譯本流通於世界。ARTCENA正在建構一個以英語系國家為主的專業網絡,讓法語劇本能夠在各地搬演。任何國家的創作者都能透過英文譯本體會到法語劇本的魅力。這樣的網絡除了能產生共同的利益,也可以使彼此分享經驗與資源。

贊助法語劇本翻譯之目的並非出版,而是演出。首先要引起國外藝術家改編法文劇本的意願,最後才能讓不同的翻譯本問世。重點是如何使譯稿可以流通。當然,我們必須小心處理使用文本的權利。ARTCENA會與世界各地的法國文化協會合作,維護劇作家與翻譯者的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