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現代人的故事。」 ──周東彥談紀錄片《你找什麼?》
2018
04
30
文|許祐綸
圖|狠主流提供
周東彥第三部紀錄片作品《你找什麼?》(Looking for?)於去年甫完成,便入圍台北電影獎、金馬獎,今年也入選舊金山CAAMFest和西雅圖SIFF等國際影展。以網路時代的同志交友群像為題,長期投入劇場與影像創作的周東彥,紀錄片中細膩依舊,編織起數位世代的慾望與關係圖像。

「這是我在那個階段,遇到的那些事情,然後把它問出來。」周東彥這麼說。

幾乎不分國界,「你找什麼?」是男同志交友軟體中,最常被使用的一句話,用以快速確認彼此目的:感情?朋友?性?這個問題第一次投到周東彥身上,化作了一個人生大哉問。於是,他決定認真回答。

四年期間,周東彥提著攝影機穿梭各國,訪問著男同志交友軟體的不同使用者,斷斷續續累積起《你找什麼?》的訪談片段,更像是一次次做著這世代的關係田野。「你找什麼?」是周東彥紀錄片作品名稱,也是他在每個採訪中,對幾乎每一位受訪者的核心提問。雖以同志網路軟體使用與情感觀為題,「你找什麼?」卻拋向更廣大的這個世代。「有時我甚至覺得它不該被歸類為同志紀錄片。」七年級的周東彥說,「這就是一個關於現代人的故事,而我覺得它是特有的,恐怕就屬於我們這個世代。」

交友軟體匯聚著網路時代的眾生相,周東彥在影片中刻意穿插劇場畫面:眾人在黑暗中拿起手機,螢幕光影透出點點螢光,無數的個體在這個時代裡交集、分離,像是九宮格般連成不斷變形的網絡,卻又各自遊走於追尋答案的生命旅程。

當虛擬成為新現實

若認真回顧我們的手機使用史,有時讓人驚訝, 90年代,網路才真正進入公眾生活:1994年,人類通訊史上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出現,2007年,第一代iPhone才首度面世。人類真正進入全球緊密互聯的數位網絡時代不過二十年,而行動數位的蓬勃,也僅是十年內的故事。

數位與行動科技對人類與自我及他者的關係,帶來天翻地覆改變,也化入創作者的作品。2013年周東彥開始《你找什麼?》的拍攝,同時期劇場作品《我和我的午茶時光》也公開發表。相較於紀錄片,劇場創作相對抽象、無聲、沒有明顯敘事,然而同樣討論著手機世代的存在樣態,兩者甚至與同位音樂設計合作,而有了許多相同的配樂元素。「我最近反覆觀看《你找什麼?》,又同時在排《午茶時光》,就覺得他們真的是前後傳,或是互為主體:《午茶時光》是演員從頭到尾都在用手機,《你找什麼?》是紀錄這些男子玩手機之後,出來講些什麼。」

科技產品成了人類意識的延伸,對周東彥而言,虛擬世界的互動,幾乎是一種新的真實。如同寶可夢的玩家透過抓寶認可虛擬空間的存在,以手機的小小視窗作為入口的交友軟體,成了真正存在生活中的世界,只是那袤廣的人際宇宙,常以自我形象作為門票。紀錄片中,一位受訪者簡述交友軟體的經驗步驟:「打開軟體、上傳照片、等待被看見。」

《你找什麼?》電影海報。

打開無數答案的過程

交友軟體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使用者的自我、慾望,與對關係的想像。周東彥自言在訪問與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像是提著醫藥箱要去幫人看診,也像是自己要去看病,去找不同醫生給的處方和答案。這之中,少數受訪者是周東彥透過軟體認識,更多則是靠直接或間接引介。回答裡,每每透露著人們對關係的質疑與思索、自我的厭棄或尋獲,以及對性與愛的想像;許多,也意外超越了周東彥原先的談話期待,那可能是對用藥與性愉虐癖好的揭露,或者,也可能是受訪者追求愛情的執著。

交友軟體匯聚著網路時代的眾生相,周東彥在影片中刻意穿插劇場畫面:眾人在黑暗中拿起手機,螢幕光影透出點點螢光,無數的個體在這個時代裡交集、分離,像是九宮格般連成不斷變形的網絡,卻又各自遊走於追尋答案的生命旅程。

一場場訪問如同故事交換,周東彥也將鏡頭對向自己,進行自我提問與回答,串起整個影片的軸線。隨著影片完成的不同階段,他自身也變化著。「我訪問的問題是『你們都在找什麼?』,但最核心的問題,是『我們都在找什麼?』」周東彥坦言,這部片子是把自己的問題問出來,但隨著影片完成,答案尚未獲得,問題卻不曾減少。

「其實我真的把自己很多的問題放在這個紀錄片裡面。」周東彥這麼說,自白起對情感觀的諸多困惑:「說我自己是一個文青出身好了,但也可能要告別文青的一個階段了。我讀了很多與我自己感情世界很不一樣的作品,這些和我爸媽,還有我的親朋好友的感情想像,還有《廣島之戀》、《領悟》,和很多K歌上面告訴我的感情世界觀,都是很不一樣的。」像是將長久以來的思索縷縷鬆開,「我覺得我們的慾望很多,這不一定是性,還包括對安全感、對很多事情的慾望,每個年紀都在改變。關係在巨變,我相信有些事情走到極限的時候,會回到最簡單;又也許我們對於關係的想像會越來越自由,但這都是個人的選擇。」

周東彥談起西蒙波娃跟沙特的關係,還有他深深喜歡的莒哈絲,如何在晚年跟小三十多歲的男同志談起炙烈情感,以及達利歐‧弗,既的劇本《開放配偶》,如何走在時代尖端、戲謔又悲傷地對關係提問。他又提及自己年輕時曾在網路上看到、令人稱羨的企業名人神仙眷侶,幾年後已經歷慘烈失婚風波;也談及自己想像邁入老年後、隱約的單身焦慮。「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跟我們心靈能夠承受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包括我們真的可以接受開放式關係嗎?開放,然後呢?」周東彥說,每個人會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與解答,「而我,就不再相信有標準答案了。」

周東彥提著攝影機穿梭各國,訪問著男同志交友軟體的不同使用者,斷斷續續累積起《你找什麼?》的訪談片段,更像是一次次做著這世代的關係田野。

反覆說著自己「超級、超級沒有答案」,《你找什麼?》仍是周東彥以影像為這個時代留下的提問,以及回應的嘗試。他憶及,年輕時第一次看蔡明亮的《愛情萬歲》,至今,楊貴媚坐在興建中的大安森林公園長長的哭泣畫面,一直留在腦海,而90或2000年代,陳俊志導演的同志影片,是繁花少年的美麗印記與自我認同的找尋;楊德昌電影裡的現代女性,所面對的是獨立與成長的時代。周東彥回想起,那些或許就是那個時代的「你找什麼?」。而現在,「手機來了,我想要問問大家,這個時代、這些東西的面貌長什麼樣子?」

不同的世代有不同面對的課題, 《你找什麼?》雖由男同志交友軟體切入,卻恐怕是拋向一整個龐大世代、對一種通同存在的茫茫提問。每個世代、每個個體生命的困局,皆難以並置相比,但周東彥說,「我感覺到,影像創作是為某一個時代去下某一個切片,而那也就足夠了。」《你找什麼?》是周東彥對生命大哉問的現階段回應,也是面對人生、創作所在位置,持續思索的證明。

 

《你找什麼?》Looking For? │周東彥 CHOU Tung Yen│預告 Trailer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