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終極虛擬──Naxs Corp. 的《Render Ghost》
2018
05
29
文|張舒涵
圖|Naxs Corp.提供
眾聲態II
由VR技術開啟未來想像,涅所開發Naxs Corp.近年持續進化的虛擬沉浸劇場《Render Ghost》編寫出虛擬空間中的感官建築,以聲音與影像為介質,與觀眾一同探索數位世界的未知路途。

戴起口罩、套上全白防塵衣,慎重地簽下同意書將自己交付,十米見方的白色裡頭可能有你想要的答案。如果此生記憶能夠被細數收藏,如果真實與虛擬不再存有界限,「強烈聲光所造成的不適」,恐怕是必經之途。

《Render Ghost》期待觀眾走入敘事,發掘更具體的未來景觀。

創造扎實的未來景觀

成立於2010年的Naxs Corp. (Network Afterlife eXistence Storage)涅所開發,以兩位導演郭知藝、馮涵宇以及聲音設計楊川逸為核心組成,這一所提供網路來儲存服務的「網路企業」,擅長聲光操縱,引領人們在空間中探索感官邊際。受地下派對文化影響,濃厚煙霧與閃爍燈光疊覆錯換,自我身體與所處空間的消融,場景知覺變化之間產生與他人仿若儀式性的共感,可說是Naxs Corp.作品的一大特色,從影像創作、裝置、派對到沉浸式劇場,無不圍繞著前端、未來性發展。然而創作概念雖是立於科幻之上,在大膽使用各類數位藝術媒材的同時緊抓著自己對於身體、派對、劇場,對於當代社會的觀察。

「我們對於未來的想法、自己的預言,這方面是很幻想的,但另一方面又有一些根基,我們試圖在Naxs Corp.這裡將根基與未來串連起來,」郭知藝說。「講未來其實可以很廣、很空泛,我們希望從更根源的地方去挖掘,讓創造出來的未來景觀有一種比較扎實的感覺,跟人類的連結可以更深層一點。」馮涵宇補充。

資訊化社會所帶來的無限可能同時也意味著廣大的空虛,Naxs Corp.不斷尋覓、試圖創造可能的慰藉,從2015年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演出《Render Ghost v1》至2018年於國立台灣美術館水牛廳進行的「定製真實 : 數位藝術之魅」跨域展演《Render Ghost》,作品不僅是技術面的展現,更期待觀眾走入敘事,發掘更具體的未來景觀。

持續進化的《Render Ghost》──人類成為自己的神

自早期的聲光、音景、裝置等創作而後慢慢接觸VR媒材,Naxs Corp.開始思考如何與劇場或表演的方式結合,負責視覺設計的馮涵宇也提及印象特別深刻的劇場導演Romeo Castellucci,對光影與人物意象式的操作使他深受吸引,進而思索是否能有別於此,以非人類的素材取代一般劇場的演員,創造出較為詩意的、儀式性的精神。郭知藝笑稱三人為「科幻宅」,對科技、技術與未來社會的可能性有一種迷戀:「我們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我們又一直在往回挖、往下挖,宗教性、儀式、劇場……看我們家的擺設就是。」環顧四周,Naxs Corp.的工作空間中充斥著奇特玩偶裝置,一個個小祭壇似的,散發神祕趣味。

近年持續進化的《Render Ghost》,為一無演員的新媒體虛擬沉浸劇場,走入布幕的觀眾成為劇場核心,與聲光濃霧、虛擬影像共同完成一段探索未知的路途。Naxs Corp.將Render一詞對應到人類所處世界,用以描述身體逐漸數位化、虛擬化的演算過程,一個不斷溶解、重組且帶有不確定性、時間性、空間性的狀態 ; 對應意即幽靈的 Ghost,描寫人類愈趨輕盈的身體與意識失神的樣態 。場景設定主要歷經三種大型版本,自遊戲型的畫面、下墜的電梯,到現今此版旋轉上升的高塔,技術、形式上愈漸成熟,透過VR的調整,找出關於互動、敘事與視覺呈現的可能。

《Render Ghost》裡,觀眾成為核心,與聲光濃霧、虛擬影像共同完成探索未知的路途。

肩上背包、頂上頭盔般的VR設備,肉身負重的感受給了即將步入的虛擬更真實的想像,觀者的「身體性」體現於旅程的每一個步驟。腳下細碎的保麗龍球在無垠荒蕪的數位中長成泥濘,在這充氣式的奇幻世界,他者化為光柱,觀眾透過設備拿捏移動方向,彼此步步為營,每一次轉身、抬起足板再落下,感覺身體穿過數位訊號向四方空間發出提問。直到通往上層的階梯現身,循著發光軌跡一路迴旋向上,自身行動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規範,卻又同時保留了部分的自主性,在繞圈的儀式中以身體主動感受,重新省視過往記憶,包含迴旋之中帶抽象感的廢墟、廢棄物件,迎面穿透肉身的晶體般的碎片群像,伴隨著不同階段的行走現形、浮游、消解,終至磨滅。在邁向未來的旅程之中,一面體驗過去,一面面對身體與記憶消逝的無可避免。也是在經歷這樣的荒蕪深層之後,越能彰顯末段聲光演出的神聖與寂靜。

具象的VR敘事後,卸下設備的觀眾回歸純粹的身體感知,與抽象聲光段落之間的轉換銜接起,此時已不再移動腳步,靜止於不時揚起細碎保麗龍的白色帳篷,透過網路,透過訊號,身體在濃烈多彩、反覆明滅的迷幻光束與霧氣中被無限地延伸,與他人的關係被快速地連結,彷彿末日蛻變,形成一個新的生命體。在Naxs Corp.的規劃之中,此段所欲傳遞的虛擬隱含高度精神性,期待返回現實劇場的觀眾可以在爆炸性的雷射之間看見自己想像中的終極虛擬。

肩上背包、頂上頭盔般的VR設備,肉身負重的感受給了即將步入的虛擬更真實的想像。

聲音設計與視覺的結合

首次面對如此大型的作品,不論視覺VR或劇場空間,關於《Render Ghost》的一切都是新的嘗試,對於Naxs Corp.而言,如何將各個元素組合起來並清楚傳達當中的概念是最主要的困難:「我們一直以來有一個毛病是,想要放很多東西進去,想做的事情很多,想的事情也很多,但往往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作品可能會不精緻,或是無法傳達出核心價值。」小從觀眾進場流程、穿上裝備的步驟、地面鋪設,大至整體空間氛圍設定、是否讓觀眾自由行走……等諸多細節,他們重複檢討,針對每一個環節微調,緩步發展之中逐漸平衡。遊走於眾多領域邊緣,Naxs Corp.難以歸類也不願被歸類,虛擬境地之中漸次前行, 經歷了找到「最對的」的過程,才讓《Render Ghost》長成如今的樣貌。

《Render Ghost》敘事裡頭,聲音的角色除了是功能性的存在,更提升了抽象物件所乘載的意義。

《Render Ghost》敘事裡頭,聲音的角色除了是功能性的存在,更提升了抽象物件所乘載的意義。幻想虛擬系統內的物件本身並不產生反應,倚靠聲音與視覺相互搭配形塑空間氛圍,例如VR段落中的廢墟應發出純物理性的聲響或是具備旋律性的音樂,影響觀眾如何看待劇場中發生的事件,聽覺抽象呈現的同時亦須適當傳達情感,才得以將故事完整。

https://soundcloud.com/doggotaxi/rgx5-afterlifepurification-3

負責聲音設計的楊川逸提到,目前的版本增加了許多較為寫意的聲音,多以取樣的人聲編排,其中特別重複使用了類似低語呢喃、隱微誦唸的聲音,營造神祕氛圍,這是他持續在網路蒐羅素材的成果。在發展聲音的過程也過渡了許多個人狀態,尤其第二段的抽象聲光段落,兩位導演未多做設定,給了全然自由的發揮空間,也因此每一次的表現都是最當下的他。

而視覺元素的取用不僅連結著《Render Ghost》的核心概念,也與團隊本身的精神相通。郭知藝解釋,「想要創作、想要帶給觀眾的是一個邁向虛擬的旅程,這裡面包含我們對於人類社會、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在邁向虛擬性這件事情所做的一個判斷,很多作品在探討虛擬性的時候會採取批判性角度,但我們其實滿中立。對此我們有一個斷言:『這是無法避免的』,因為虛擬是人類終極慾望的一個完成,我們人類成為自己的一個神的過程。」

https://vimeo.com/273256111

《Render Ghost 》 VR immersive Theatre by NAXS Corp. from NAXS Corp. on Vim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