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給七聲絃制箏。──《自然》郭岷勤古箏獨奏會
2015
10
29
文|陳怡仲
「我從以前就一直覺得,音樂會是開給自己的。也就是給自己一個目標去努力,然後展現成果。就是做我自己,呈現出我的生活態度。」

郭岷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古箏組專業演奏碩士,是台灣近年獲獎無數,以及演出經驗豐富的青年箏樂家。曾兩度獲選【兩廳院傳統器樂新秀】、第四屆【九歌民族樂團新秀】、第一屆【臺灣傳樂之星暨府城文化大使選拔賽】最佳詮釋獎、第十四屆【臺北市民族樂器大賽】第一名以及連續三屆中華國樂學會【彈撥樂器大賽】第一名。自2004年起,便參與多場音樂會之演出。2014年太魯閣峽谷音樂節,更與大提琴家張正傑同台演出《禪韻》音樂會。而今年2015更是郭岷勤人生中的重要里程—即將於10/29日,在「國家演奏廳」進行首次創作專場發表音樂會《自然》。

自高中開始,郭岷勤開啟了自身的創作之路。

熱衷創作

郭岷勤自高中求學(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七年一貫學制),便開始音樂創作之路。不論是大學畢業音樂會之演出或是日後參與的音樂會,都有郭岷勤所創作的作品參與其中。他表示:「雖然我並不是很專業的作曲家,但是我從高中開始就開始創作。主因我觀察到,作畫、辦展的這些藝術家,大多數都是以從事創作為主。因此,藝術家也是創作家。所以我也想在目前的音樂生涯中,有些不同於現狀的改變!可以演奏也能創作。」也因此,當箏樂演奏家楊菱蕙於2012年邀請郭岷勤為其創作作品時,便開啟了《自然》組曲的濫觴。

勇於創新

箏樂,是中華文化流傳已久的傳統音樂。既然傳統,理當有可創新的機會。因此當談到《自然》組曲創作理念時,郭岷勤大方的表示:「這系列的創作理念,是因為聽到日本作曲家吉松隆(Yoshimasu,Takashi)所創作的一組作品—給日本箏(Koto):《昴》SUBAR」所啟發。「這組作品的特色就是以金、木、水、火、土、日、月等的概念去創作,每一首曲子都很短,但是旋律性都很強!」「因為國樂圈的曲子,比較少這樣的作品,大部分都有七、八分鐘,且結構較嚴謹也較長。」「剛好我自己本身也比較擅長短一點的曲子,因此想藉由這個機會試試這樣的創作。」也因此確立了《自然》組曲,是以短篇、重旋律的創作架構。

《自然》組曲,集結郭岷勤以七聲絃制箏的創作作品,包含自2012年受委託所創作的《自然I》「天、林、風、雲、川、岳、地」等七首曲子、2013-2014年間,自行陸續創作的《自然II》「煙、芽、霧、雨、雷、虹、夕、海」等八首曲子以及今年創作完成的「靈、湖、生」三首曲子。因此《自然》組曲歷經近三年寒暑的創作之後,也將於此次的音樂會中首次完整呈現。當筆者進一步詢問,這樣的形式在台灣音樂圈算是創舉嗎?郭岷勤靦腆地表示:「這我不確定,但至少全場是以七聲絃制箏演奏的音樂會是很少的。」

郭岷勤表示「我想,後來都會往寫日記方式去創作。」

以七聲絃制箏創作

談到古箏,對於國樂迷來說絕對不陌生。但何謂七聲絃制箏呢?郭岷勤則以重點說明兩者的差異:「七聲絃就是一套完整的絃,可以放到任何古箏上面演奏。原本的古箏是五聲音階,七聲絃箏就是有七聲音階。因此,七聲絃制古箏就如同西方樂器,可以彈奏很多現代作品。」「雖然七聲的音域較傳統五聲窄,但從音的方面來說,七聲可以做的比傳統多。」由此可以知道,七聲絃制箏的這些優點,也是郭岷勤以此創作的主因之一。

用創作寫日記

訪談中,郭岷勤突然說出了這段話:「我想,後來都會往寫日記方式去創作。」他接著表示:「因前些日子有去看一個展覽,他展覽的方式就是以日記的概念去呈現他的作品。」也因為這個展覽,郭岷勤對於如何『寫日記』有其見解:「除了用文字寫日記之外,藝術家或是音樂家可以用怎樣的方式去寫日記?那就是創作或製作他的作品。」「因為日記就是心情寫照 ,不需要很長篇、不需要很深刻,反正就是當下紀錄。」「因此對《自然》這種比較短篇、旋律感比較重的曲子來說是很適合的。」

他表示:「因為我本身很喜歡大自然,從小就在山林、溪邊或水溝旁遊戲。因此我在創作時,基本上就是以自然界裡的事物來為我做的曲子命名。」而《自然I》時期的創作,可以區分成為兩階段。他表示:「創作『天、林、風、雲』時,剛好失戀又遇到冬天,所以心情較低落,曲風較悶一些;但在創作『川、岳、地』時,則因接近春天了,所以曲風也輕快些!」因此《自然I》所呈現的曲目,可以明顯感受到因季節變化及心境轉折而成的曲風差異。

而橫跨兩年時間創作的《自然II》,心境上則更為自在輕鬆。郭岷勤表示:「主要是先有靈感並將曲子寫下後,再以欣賞者的角度去重新聽這些作品。最後以我的感受,與所認為相呼應的自然事物去命名。」他更進一步說明:「《自然II》開始之後所創作的這些作品,因為沒有截稿的壓力,反而是以很放鬆的心態去創作,就像是寫日記。」

而郭岷勤今年為了音樂會所創作的「靈、湖、生」,則各有不同的創作緣由。他表示:「因為我沒有宗教信仰,因此關於『靈』的創作,是來自於對神秘學感興趣。於是我以如梵音般高的音域,營造出了這首作品空靈的特性。」而『湖』的創作,則是因為他長時間練琴,練到一個心煩意亂的階段,於是用亂彈來宣洩情緒。但持續亂彈的過程中,卻也有一個旋律持續縈繞在他心中。於是就用這旋律去發展,觀想月夜之下,有一詩人遊湖賞月般的靜謐畫面。湖水緩慢且規律拍打岸邊的旋律則是主角。郭岷勤笑著說:「這首曲子彈奏完成後,他感受是很平靜的。」我想,這首『湖』一定十分具有療癒效果!

而《自然》組曲最後一曲『生』,則是刻意的安排。他笑著說:「因這首曲子要放最後一首,因此要快一點,要有希望的感覺。」而這首曲子也會出現比較多很小的碎音,就像往前跑。他表示:「同樣的音,但用不同聲部的變化及不斷地堆疊,但小碎音一直都在。就像人生路上,雖然會一直遇到不同的人事物,但一直就是一個人在行走。」「而且不論未來如何,人就是一直持續往前走,就是有希望的一種感覺。」

郭岷勤今年於國家演奏廳的獨奏會。

用自己的方式發表創作日記

對於即將於10/29日登場的音樂會,郭岷勤則分享了他的想法:「我從以前就一直覺得,音樂會是開給自己的。也就是給自己一個目標去努力,然後展現成果。就是做我自己,呈現出我的生活態度。」也因為《自然》組曲對郭岷勤來說就是一種日記型式,也是當下的紀錄。所以曲目演出的順序則是以事件發生如時間軸般的概念進行。因此,這場音樂會也可以說是郭岷勤的這段日子的創作日記發表會!至於發表型態呢?就容筆者賣個關子吧!因為,現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