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出爐「2015 臺北美術獎」首獎作品《質變》是創作者王湘靈對其人生的反思與疑問,「拍攝期間我必須一直去回顧,要一直回到過去,要一直沉浸在那個點裡面,需要高度的專注⋯⋯」一邊回憶,王湘靈一邊緩緩的說,一字一句。許多時候,探究過去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塵封已久的情緒如難以預料的浪濤般襲來,一不小心就會被淹沒。王湘靈試著讓過去的自己按下快門,這套乍看靜謐的作品實則吶喊著孤獨。
斷續拍攝前後歷時一年,穿梭臺北、紐約大大小小的公園,藝術家以自然景物作為召喚內在自我的媒介,王湘靈迫使自己不斷抽離表象世界,與其說是讓心境轉換到生命的某個階段,毋寧說是用力讓潛意識浮現來做拍攝;透過這樣沉重的歷程,藝術家掀開內心深處的脆弱與不安,並將其反映在攝影作品中。
之所以這樣用力回溯人生,是因為意識到自己性格的轉變。「其實我從小就是一個很沒有安全感,又很敏感的人,年紀還小時還不了解自己,只知道你會害怕很多事情,但不知道為什麼害怕」。兒時的王湘靈非常怕黑,也非常怕水,洗澡不敢讓水從頭上沖下來,洗臉不敢把臉埋在水裡,對聲音的反應也比別人大得多,吃東西總是剩下最後一口⋯⋯她慢慢發覺這些日常看似無意義的行為,原來是源自內在的缺乏安全感。當王湘靈隻身來到紐約攻讀研究所,人在異地有更多時間、空間與自己相處,她發現自己漸漸改變。
自音樂道路轉向攝影創作
出生自傳統臺灣家庭,自高中開始唸音樂班,主修長笛、副修鋼琴的王湘靈,對家裡做過最叛逆的事件當屬在紐約念音樂研究所期間向父母宣告自己想念攝影。這幾乎鬧上了家庭革命,而若不是人在異地有了對自我的反思,她或許也無法那麼堅持。父母一開始堅決反對,畢竟王湘靈多年來一直朝演奏家的路走,她自己也喜歡音樂,攝影只是興趣。紐約市立大學音樂演奏研究所第一年結束,她漸漸覺得演奏音樂似乎已無法滿足自己;在紐約,她拍了大量的照片,猛然回首自己的拍攝,「我突然驚覺攝影是我唯一想做的事」。
自小壓抑的她這次堅持忠於自我,幾度和父母溝通終於獲得支持,取得音樂碩士後,她進入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ICP)學習。冬天回到臺灣,「某個半夜一個人走在路上,背著相機散步拍照,突然意識到我好像不會像以前那樣恐懼不安」。看到拍出來的照片,那樣的心情與狀態讓王湘靈驚覺自己有了很大的轉變,而這是為什麼?於是她決定把「自我轉變的過程」拍成作品。從三、四百張照片中選出這十二張組成《質變》,「全部拍完,照片挑完之後,我回頭檢視覺得照片表現的方式比我內心想得還要多很多」。
《質變》:探索人的本質與存在
第一次展出是今年夏天在關渡美術館。步入展間前的三幅攝影相對平靜;黑色背景,不完整的樹枝構圖讓作品顯得抽象,王湘靈說這是反映現階段的她,用平靜的心情去回顧展間裡的一切。坐在方形展間中央的椅子上,觀者逐漸被莫大晦澀抑鬱的情緒包圍。較為具體的作品如一幅頭被茂盛的樹遮蔽的雕像,藝術家以此表達東方人講求群體而迴避孤獨,於是漸漸看不見自己的主體,分不清自己的所作所為究竟是源自自我?還是為了別人的觀感?
一張兩個樹幹間有些許花火的相片,王湘靈說,煙火在兩棵樹中間像是在夾縫中的一點希望;在紐約求生存的她對競爭與現實壓力有著鮮明的感受,認為凡事不應過度樂觀,不能天真的寄望未來,只能聚焦當下,就像那稍縱即逝的煙火。呈現「霧」的相片講述藝術家內心的不安,很多事情往往因為過度想像,自己給自己太多恐懼而難以看清事件的本質。整套作品中僅一張人物照,那是藝術家本人,與另一張張牙舞爪的樹枝,這兩張照片的拍攝是王湘靈不斷回顧過去到最沉重的那個當下;鮮少拍攝人物的她最後仍決定捕捉自己在情緒高峰的狀態,放入這項與自我對話的作品中。
創作期間王湘靈刻意讓自己與外界隔絕。當時人在紐約的她,在 facebook 上看見朋友在圍爐吃年夜飯,才知道當天是除夕夜,也同時驚覺自己真的近乎遺世獨立般的活著;那年是紐約十多年來最冷的冬天,外頭的暴風雪與內在的孤獨感讓王湘靈變得非常憂鬱,「我其實想要和人事物保持距離感,可是我又沒有辦法接受全然的孤獨,最後我反而成為我心中最不想要的最害怕孤獨之人,也是整個作品後期最矛盾的的地方」。這樣的情緒也反映在相片中。
王湘靈在創作初始就沒有預設任何生命階段,只是想要觀察並記錄自己的轉變而開始這項作品,「我觀看了這個作品其實也是觀看我自己的過去,發現什麼的同時也理解了為什麼。我覺得很多事情是你在發現的過程中理解了,理解的同時也被治癒了。」在《質變》中,攝影宛如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通道,通過攝影,藝術家檢視深層的自我,直面曾經的怯弱與無助,並且在未知的情緒波浪中維持回返的意志。
「2015 臺北美術獎」目前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不同於關渡美術館的展出,因應展覽空間的不同王湘靈重新調整了《質變》的陳列方式。作品完成至今接近一年,再次凝視,王湘靈覺得自己不一定能再繼續這套作品,很難再回到那麼專注而自律的生活狀態。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是她最喜歡的攝影師,其《海景》、《劇院》兩系列作品啟發王湘靈最多的是藝術家的高度自律,她也以此律己,認為藝術家要有自律的生活,才有辦法真的做出好的東西。未來也將嘗試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注入音樂元素,31 歲的王湘靈令人期待。
2015 臺北美術獎
展期│2015/12/19 - 2016/03/13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D、E、F
網站│2015 臺北美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