儚:蔡明亮「行者十步」
2025
07
03
文|凃倚佩
蔡明亮常說:「看我的電影如同欣賞月亮。」無論是一個還是一千個月亮,一具無言的身體所承載的重量,遠遠超越語言的裝飾……

《金剛經》就是一個鑽石的概念,很難摧毀的力量,但是有很多面向,都是被切割的。我覺得我們的世界就是一部《金剛經》,一個鑽石的概念,到處都很美,每一個面向都很美。所以我讓李康生有機會的話,走遍全世界,把「慢走」這個訊息還給這個世界,因為慢,才看得清楚,才會欣賞這個世界。

 

——蔡明亮1

評論「行者十步」之難,首先必須意識到所有展件中都有其隱藏的另一面,它們在某種層面上皆是「鏡子」,這些「鏡子」的功能是對思想的投影。若說「行者十步」是將時間問題化的觸媒,僅止於對可見部位的描述與分析,終究將陷入無止盡的迴圈。因此必須留意潛藏於顛倒、矛盾與極端意象中的線索,嘗試跨越這些門檻,才有可能接近真正的問題場域。

「行者十步:蔡明亮」展,高雄市立美術館,2025。(攝影/呂國瑋)

一、命紙

整個展覽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蔡明亮在巨幅白紙上抄寫《金剛經》的行動。他歷來在不同階段的創作強調《金剛經》的重要性,《西遊》(2014)片尾上下顛倒的街景更直接引用經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最明顯暗示「不取於相」的一次表現。

《西遊》(2014)片尾的「顛倒城市」,影像截圖。(汯呄霖電影提供)

因此,筆者認為蔡明亮抄寫的巨幅《金剛經》可視為撐起「行者十步」整體概念的「命紙」。「命紙」是東方書畫修復中用於加固畫心結構、延長作品壽命的一層隱形支撐,在此展的脈絡下,可視為撐起了展覽思想體系的行動。

然而,這張「命紙」同時也是一面鏡子,如同展場中那些看似具象、實則充滿暗示的展件,蔡明亮並非要我們凝視鏡子本身,而是引導我們看見鏡中映照的另一個世界。如果這幅《金剛經》亦為一面鏡子,那麼它所映照出的,是什麼樣原本不可見的思想景觀?

二、碎了一千次的月亮

「行者十步」構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看結構:其一為美術館版本,宛如碎裂的鏡宮,跨越十餘年的《行者》以多屏形式碎裂分布於展場,如鑽石般閃爍的切面,觀者猶如置身萬花筒中心,無從預測李康生的出現時刻與方位;其二為電影院版本,十部影片以十小時連續放映的方式進行,觀者只能以單一視角凝視緩慢行走的身體,廣袤世界濃縮於一面纖薄銀幕,觀影過程如同閱讀一個被無限延展、屢次重複的長句,久而久之,難以承受的壓力如海嘯般襲來。

「行者十步」美術館版。(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宏龍)

但關鍵是這樣的觀看絕非單純的影像密度所致,而是感知密度在長時間逐漸累積下的質變。蔡明亮創造出一種讓冗長鏡頭、沉默無語、極簡空白得以恣意生成的異質空間,如同「視覺冗長句」(visual sesquipedalian),不斷蔓延、疊加,直至吞沒觀者;時間的重量、形式的堆疊與沉默的濃度,讓觀看成為一場感知的結構式閱讀。無論美術館或電影院版本,「行者十步」都在將慣性推向極限,讓純粹時間得以顯現。蔡明亮常說:「看我的電影如同欣賞月亮。」2這句話提醒我們,若僅止於尋找作品的意義,將會陷於困境。真正的觀念場域並不在於「看到什麼」,而是在於觀看本身所需歷經的「時間過程」。

蔡明亮在「行者十步」中至少創造了兩種觀看「月亮」的方式:美術館版碎裂成無數影像片段,如同伊朗藝術家娜依瑪依(Naeemeh Naeemaei)的《碎了一千次的月亮》(The Moon Falls a Thousand Times,2019)3,月亮化為碎片灑落森林,每片光影皆訴說相同故事;而電影院版則是將這些碎片重新匯聚為「一個月亮」。無論是一個還是一千個月亮,一具無言的身體所承載的重量,遠遠超越語言的裝飾;在這裡,動作與物件成為「視覺冗長句」,步伐如修辭,鏡頭如語法,觀者所閱讀的不是情節,而是步伐與時間之間的關係。沉默即文法,緩行成複句,靜止為詞尾。「行者十步」於是成為一種不以語言為中介、卻極度語言性的影像實驗。

「行者十步」電影馬拉松版海報。(汯呄霖電影提供)

三、影像單色畫

在美術館中,這些影片並非單獨存在,而是彼此聯繫,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同時結合紙張、經文、鏡面、椅子、素描、畫作、物件與檔案等素材,藉由多重銀幕與裝置藝術的方式營造沉浸式影像空間;光影與色彩、線條與皺褶、錯過與相遇、生命與幻影、有限與無窮交織,形塑出獨特的行者世界。

 

——孫松榮,「行者十步」策展論述。4

「行者十步」除了單純地走、單純地看之外「無別事」。「無別事」是書信結尾的常用詞,以從容的語氣淡淡收束整封信,信末以「無別事,僅此奉覆。」來表示「已盡在此」的意思。整個「行者十步」的概念以難以統合與難以歸納本身來構成自身,我們被邀請停止尋找意義的欲望,讓「觀看」成為唯一的行動,進一步便能發現每一部《行者》,乃至「行者十步」都充滿美術構成的細節,這些細節以極簡的形式讓時間以色彩、線條、皺褶、痕跡展現其高張的運動,這是仰賴「行者視域」得以彰顯另一個維度的「美術界」。

十部《行者》亦可以視為是持續運動中的「影像單色畫」。單色畫(monochrome painting)原指僅使用單一色系或極少色彩的創作,強調色彩的純粹性、材質、筆觸與形式結構,而非色彩的豐富對比。例如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的《白中之白》(Suprematist Composition: White on White,1918)5、克萊因(Yves Klein)的「克萊因藍」(International Klein Blue,簡稱 IKB)6。因此,我們是否可以說「行者紅」亦以極少的視覺訊息,將形式推向極限,以突顯空性的抽象表現,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中持續繪製它自身?

「行者十步」展一隅,策展人孫松榮導覽中。(攝影/呂國瑋)

「行者紅」貫串了看似極簡、實則充滿細節的展場。(攝影/吳玗倩)

如果蔡明亮抄寫的巨幅《金剛經》是整個「行者十步」概念的「命紙」,那麼流轉於劇場、電影、美術館的紅色行者與其在不同的時空中刻下的痕跡(如本展英文名稱:Footprints of the Walker),便是使作品概念得以以運動形式彰顯的「畫心」,兩者之間彼此生成為持續運動中的「影像單色畫」,持續運動中的「影像單色畫」引領我們凝視蔡明亮的靜物畫、李康生的書法、高俊宏的蜘蛛、亞儂.弘尚希(Anong Houngheuangsy)的炭筆線條⋯⋯。

持續運動的行者持續創作其「影像單色畫」,引領我們行過台北、雲林、宜蘭、香港、古晉、東京、馬賽、巴黎、華盛頓⋯⋯,我們跟隨「行者紅」與世界美術偶遇:《何處》(Where,2022)行過法國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的典藏——法國現代主義藝術家德勞內(Robert Delaunay)的《巴黎街景》(La Ville de Paris,1910–1912)7,三個裸女置身於有著艾菲爾鐵塔的巴黎城市,畫面中的細碎色塊與線條互相交錯,光的律動與空間的流動似乎與蔡明亮的「鑽石視角」相互遙應;《無所住》(Abiding Nowhere,2024)行過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的重要亞洲美術典藏——日本琳派藝術家俵屋宗達(Tawaraya Sōtatsu)的巨型墨繪屏風《龍與雲》(Dragon and Cloud,約1590–1640)8,此幅規模宏大、氣勢磅礡的墨繪屏風,亦是日本繪畫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李康生極為緩慢的行進過程,左右屏風兩隻巨龍的眼睛似乎也定神回應他的腳步。

《何處》(2022)中,李康生行過龐畢度中心典藏的德勞內作品《巴黎街景》。(汯呄霖電影提供,攝影/王雲霖)

《無所住》(2024)中,李康生行過俵屋宗達的墨繪屏風《龍與雲》。(汯呄霖電影提供,攝影/王雲霖)

「行者十步」作為蔡明亮「行者」計畫的暫時性總結,不僅調度了2011年《只有你》至2024年《無所住》歷時十餘年的時間量體,更將影像語法、觀看方式與哲學命題進行高度融合。本文將蔡明亮抄寫的巨幅《金剛經》視為「行者十步」的「命紙」,支撐整個展覽概念的論點出發,指出展覽中各件作品皆為非停留在表面的物質層面,而是某種思考的鏡面,映照出觀念的虛擬部位。進一步透過「視覺冗長句」的辯證,分析美術館與電影院兩種觀看機制雙雙形構感知變異的場域,進一步論證蔡明亮如何藉由「行者身體」與持續運動的「影像單色畫」,構築特屬觀看、時間與思想的場域。

 

行者十步:蔡明亮
2025/5/17-8/10
高雄市立美術館

 

本文作者|凃倚佩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現為臺南市美術館研究典藏部組員。

註1|蔡明亮於2025年5月17日親自現身展場導覽的概念說明。

 

註2|蔡明亮常常在與觀眾對談時說這句話。參考:凃倚佩,〈蔡明亮的影像思辯——行者〉,《典藏.今藝術》第239期,2012年8月,頁144-145。

 

註3|伊朗藝術家娜依瑪依(Naeemeh Naeemaei)繪製的《碎了一千次的月亮》結合了兩個故事,一是伊朗的古老故事:一隻花豹想要在月亮之上;二是一個男子因嫉妒而射殺了心儀女孩的花豹。娜依瑪依將兩個故事結合:讓紅衣女孩將花豹扛在肩上,滿足花豹想要在月亮之上的願望,月亮的碎片映照著他們。無獨有偶,畫中的女孩也身著全身紅衣。作品資訊與圖片來源:藝術家官網

 

註4|高雄市立美術館「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文宣內策展論述。

 

註5|馬列維奇作品《白中之白》,詳見MoMA典藏線上資料庫相關網頁

 

註6|關於「克萊因藍」,詳見紐約古根漢官方網站相關網頁

 

註7|德勞內作品《巴黎街景》,詳見龐畢度藝術中心官方網站相關網頁

 

註8|俵屋宗達的巨型墨繪屏風《龍與雲》,詳見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官方網站相關網頁